点击关注,持续更新

初三语文课时训练(初三高一语文规范练8)(1)

五、思维规范(常见近义成语辨析)(4分)

在下面三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孔子是一个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力求合乎周礼的人。在朝廷上,当国君不在场时,与下大夫说话,他言谈毫无顾忌,___________ ;但和上大夫说话,他和颜悦色,十分谦恭。

②近期爆发的葡萄牙圣灵银行危机充分说明,欧元区目前的经济复苏困难重重。欧银虽推出一系列刺激举措努力提振通胀,但恐怕只是___________ 。

③中国有句老话叫做:“吹牛不上税。”不过日前,小米公司却因为虚报销量吹了牛而结结实实上了60万新台币的“吹牛税”。事后小米公司却在其官方微博上__________ 地说了一番大道理。

A. 夸夸其谈 侃侃而谈 振振有词 B. 侃侃而谈 夸夸其谈 振振有词

C. 夸夸其谈 振振有词 侃侃而谈 D. 侃侃而谈 振振有词 夸夸其谈

同:

异:

六、格式规范(按要求写借条)(5分)

李伟是西安XX中XX届高一XX班班长,因班级在校艺术节需要汉服十套,男女各五套,准备向校政教处借用。请你以李伟的身份,向校政教处写一借条。借期两天。

七、步骤规范(文言文翻译)

高考文言文考点:文言特殊句式

文言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否定句、倒装句、省略句和固定结构(习惯句式)。除了“疑问句、否定句”之外,其他叫特殊句式(指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一)判断句(10种类型):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

(二)被动句(9种类型):主语不是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施动者,而是动作行为的承受者的句式。

(三)倒装句(主要有四种情况):(1)宾语前置句;(2)定语后置句;(3)状语后置句;(4)主谓倒装句。

初三语文课时训练(初三高一语文规范练8)(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19分)

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然则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曰:“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

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然则兼相爱交相利之法将奈何哉?子墨子言:“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

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曰:“然,乃若兼则善矣。虽然,天下之难物于故也。”

子墨子言曰:“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害故也。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故文公之臣皆牂羊之裘,韦以带剑,练帛之冠,入以见于君,出以践于朝。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为之也。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之也昔越王勾践好士之勇教驯其臣私令人焚舟失火试其士曰越国之宝尽在此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士闻鼓音破萃乱行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越王击金而退之。”

是故子墨子言曰:“乃若夫少食,恶衣,杀身而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若苟君说之,则众能为之。况兼相爱,交相利,与此异矣。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此何难之有焉,特上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今天下之君子,忠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务为也。”

(取材于《墨子·兼爱中》,有删节)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家之与家之相篡 篡:劫夺 B.人之与人之相贼 贼:偷窃

C.何以易之 易:改变 D.胁息然后带 胁:收敛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2分)( )

A.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B.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C.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D.忠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3.下列各项中每句话都能体现本文主旨的一项是(2分)( )

①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

②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

③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害故也。

④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

⑤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

⑥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务为也。

A.①②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⑥

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文中的“仁人”主要是指那些对他人怀有仁爱之心、实施仁政的人。

B.本文借第三自然段士君子的质疑展开论说,阐述了“兼爱”的可行性,说理严密,具有说服力。

C.“兼爱”的好处远大于迎合君主所得到的好处。士君子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这是识小利而不识大利。

D.本文第四自然段列举事例进行论证,夹叙夹议,说理深入浅出。

5. 请用“/”给下面文句断句(2分)

昔越王勾践好士之勇教驯其臣私令人焚舟失火试其士曰越国之宝尽在此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士闻鼓音破萃乱行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越王击金而退之

6.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之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何难之有焉,特上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三语文课时训练(初三高一语文规范练8)(3)

答案

五、思维规范

答案:B振振有词:形容自以为理由很充分,说个不休。贬义词。夸夸其谈:形容说话、写文章时浮夸,不切实际而又滔滔不绝。贬义词。侃侃而谈:侃侃,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的样子。形容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谈论或演讲。褒义词。

六、格式规范

【示例】

借 条

今借到校政教处汉服男女各五套,共十套,作我班艺术节参演之用。借期xx日至x日,保证按期归还。

借物人: XX班班长 李伟

x年x月x日

附:【借条的规范格式】

  定义:人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借到个人或单位的现金、财物时写给对方的条据就是借条。

  注意事项:

(1)标题一定要写“借条”二字,切莫误写成“欠条”。 要特别注意:“借条”和“欠条”的法律结果是完全不同的;

(2)一定要写明“今借到***(出借人姓名)***(币种)现金***(金额)元,并注明大写***圆整。要特别注意:核实大小写相一致,如果大小写数额不一致,司法实践会以大写金额为准;

(3)一定要写正确出借人姓名,身份证号码,同时还一定要写明借款人的姓名和身份证号码,以避免发生纠纷时再去核实借款人身份是否重名等问题;

(4)如果要求给利息,一定要写明。法律规定:不明确约定支付利息的,归还时要求利息是不予支持的;

(5)借条最好是在A4纸上先将借款人的身份证正、反面复印在纸张的右下方,然后在上端书写借条,另外,要注意:签字后最好请借款人以右手大拇指(我国无论是法院或律师等司法实践都是严格执行右手大拇指)捺指印。

(6)钱物归还后,借款人要把借条收回作废或撕毁。

 另附:借条规范格式示例:

   借 条

  今借到张三(身份证号码:1234567890)人民币现金123456元,大写:壹拾贰万叁仟肆佰伍拾陆圆整,年利率7.56%,20XX年1月30日前本息一并归还。

  此据

   借款人:李四

   身份证号码:3101121980101035××

   20XX年7月11日

 (身份证复印正、反面)

七、步骤规范

1.B【思路点拨】“贼”在这里是“残害”的意思。

2.A【思路点拨】A项,前“所以”译为“……的方法(原则)”,后“所以”译为“……的原因”(出自《廉颇蔺相如列传》)。B项,两个“以”都译为“因为”,表原因(例句出自《六国论》)。C项,两个“之”都是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例句出自《齐桓晋文之事》)。按:此项“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的“之”有一定迷惑性,乍一看“恶衣”似乎是名词,但仔细分析就可以发现“恶衣”是做“士”的谓语,意为“穿烂衣服”,因此“之”的作用只能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项,两个“而”是连词,表并列(例句出自《廉颇蔺相如列传》)。

3.B【思路点拨】本文的主旨就是“兼爱”,或者说是“兼相爱、交相利”。 ②强调的只是兼爱的结果,③是说士君子不知道兼爱的好处,⑥是阐明兼爱的重要性。排除之后,答案为B。

4.C【思路点拨】C项将迎合君主定位为“小利”,是错误的。文章末段上来就说,这是“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之后又用了“苟……则……况……”一连串的关联词进行论证,可见兼爱与迎合君主是利与害的关系,而不是大利与小利的关系。

5.昔越王勾践好士之勇,教驯其臣,私令人焚舟失火,试其士曰:‘越国之宝尽在此!’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士闻鼓音,破萃乱行,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越王击金而退之。

6.【参考译文】

(1)等到一年,朝廷的臣子饿得面有黑黄色。这是什么缘故呢?君主喜欢这样,所以臣子能做到这样。

(2)有利于别人的人,别人也跟着做有利于他的事;憎恶别人的人,别人也跟着憎恶他。

(3)这有什么困难呢?只不过是君王不用这样的方法施政而士人不用这样的方法行事的缘故。

【重点字词】

(1)句中“期(jī)年”译为“一整年”“一年”;“说”通“悦”,喜欢;前一个“故”译为“缘故”,后一个“故”译为“所以”,“是其故”译为“这其中的缘故”。

(2)句“利人者”译为“有利于别人的人”,“从而”之“而”表示承接。

(3)句“何难之有”是宾语前置,即“有何难”;“以为”是“以(之)为”的省略;“政”译为“施政”,“行”译为“行事”。

初三语文课时训练(初三高一语文规范练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