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压垮自己的是父母(我竟成了自己父母的翻版)(1)

原来压垮自己的是父母(我竟成了自己父母的翻版)(2)

作者:野蔓

排版:阿波罗

有首儿歌,全国的妈妈们肯定都会哼。

那句歌词,叫什么来着——「谢谢你光顾,我的小怪物。」每当孩子淘气时,就觉得「小怪物」用得太生动了。但后面一句我得改改,哪里是「你是我写过最美的情书」,明明是「你的坏毛病罄竹难书」。

比如单讲哄睡这件事,越大睡得越晚。睡前的无理条件像手机系统一样,整天莫名更新,刚觉得有用的办法,一不小心就不兼容了。

高考都结束十多年了,当妈的却要终身学习。学习各种育儿方法:任务分解,说服教育,责骂,用爱感化,奖励惩罚……

那些方法一一尝试,有时候的确能偶尔奏效,但是,大部分时候还是硝烟四起。

「你怎么这么不听话!你再这样幼儿园老师该讨厌你了!赶紧的行吗?!」我试图用怒吼震慑她。小家伙也不好惹,冒着鼻涕泡儿回敬一句:「你这个大!坏!蛋!」

原来压垮自己的是父母(我竟成了自己父母的翻版)(3)

凶也凶了,哭也哭了,孩子抽抽着睡着了。

第二天一早睁开眼,战争的序幕又一次在眼前拉开:斗智斗勇的一天又开始了!

一定不是我一个人这么感慨。说起孩子的坏习惯,妈妈们都有一万字的奏折要上表:睡得晚耽误长个子、不好好吃饭没营养、写作业拖拉影响学习、不好好刷牙生龋齿……

这不算完,还会引起跟孩子疏远、婆媳关系不和,夫妻争吵、脾气坏皮肤差。总之就是,光想想都觉得怀疑人生!

万籁俱寂的时候,想起刚才气急脱口而出对孩子说的那句话,又有点儿懊恼了。

我想起了自己小时候,也是这么被大人责备大的:「你就不能听话一点?你就不能读书再用功一点?我们都这么累了,你就不知道体谅一下大人?」

无数个假装写作业的傍晚,我在日记本上愤恨地戳下几行字:「我讨厌你们大人!我将来绝对不要变成这样!我一定要跟我孩子做朋友!」可谓力透纸背。

时光荏苒,一晃二十年,我终于实现了愿望。

我果然没有成为父母那样的大人,我成为了比他们更过分的大人!

我们这一届的父母,都是在高标准、严要求下长大,所以格外想在下一代身上弥补童年的缺失——想跟他们成为亲密的朋友。

大部分时间,你若安好,我便温柔。但是一旦遇到冲突,脱口而出的,还是那句最伤害孩子的话。

这样,跟我们的父母又有什么分别呢?

想起我的闺蜜陶宛宛。

她儿子吃饭非常挑食,吃饭要打翻三个碗,全家跟着后面追着喂,少说都要耗费一个小时,不长个子也不长肉,为这事儿她愁得天天皱着眉。

上一次聊起这事,她说:「你知道吗?我最近越发觉得,可怕的不是我儿子不爱吃饭,是我变成了我妈的翻版。

「小时候,我妈每天都因为吃饭这事骂我。有一天早上她威胁我不全吃完就不许上学,还说把脑袋给你砸了灌下去……现在想起来都条件反射想吐,从那以后就对吃饭有点抗拒。」

如今,宛宛的无数次努力,也都导向了一个结果:儿子越来越抗拒吃饭了。

「可是我看他吃得还好啊。」我瞄了瞄坐在两边的小孩。我俩聊天的间隙,两个孩子暗自较劲,胃口大开,吃了一大盘意面。宛宛儿子满脸肉酱,直打饱嗝儿。

「我靠!」宛宛激动地都飙粗口了,像捡了一百万似的,抱着儿子狂亲。刚刚还在说「祖传不爱吃饭」的宛宛,就这样被「惊喜」地打了脸。

什么都不做,孩子反而把自己照顾得挺好的,这,只是一次偶然吧?

第二天去公司,我拿女儿睡觉,和宛宛儿子吃饭这件事,问《孩子坏习惯》的课程经理鲜花姐。

「你在用办法让孩子按时睡觉吃饭时,心里想的是什么?」鲜花姐问我。

「这样她就能长高,就能有好的习惯了啊。」这还有什么好问的?

「不对。」

「那是什么?」

「你想的是,你为什么就不能按我说的做!」

「……」

「你在对孩子发火时,心里想的是什么?」鲜花姐接着问我。

「我都这么努力了,怎么就不明白我的苦心?」这次我回答得有点儿心虚。

「你想的是,我是你妈,吃的饭比你吃的盐还多,不听我的肯定会吃苦头的,你怎么能不听我的呢」

「……」

鲜花姐解释说:孩子的需求有时无法表达或者得到满足,就会出现各种各样所谓的「坏习惯」。恰恰这些坏习惯,在提醒着我们——你做得太多了

这个时候不如让自己停下想一想,我们真的还是为了孩子吗?还是因为,我们不能忍受孩子和我想的不一样?

「出现新问题的时候,多问自己一句,是不是你掌控欲太强了?」

鲜花姐这句话,问得掷地有声。我的内心却拒绝承认,一声哀嚎:哪有这么惨的掌控者,每天蓬头垢面,焦头烂额的!

9月的一天晚上,女儿在玩乐高,我给女儿放音频故事想试着催眠,结果一个听完,还要下一个,眼看时钟又快指向22:30了,莫名焦躁,爆发在即。

打开微信群,刚好李松蔚老师在我们的社群里做一节《孩子坏习惯》的免费直播课。当时真的觉得自己听了个假课。李老师对于哄睡的问题给的方法是:「睡不着正好。」

有点儿接收到了李老师的意思,又有点儿怀疑,确定不是在一本正经胡说八道吗?

关了灯,小家伙果然立马开启「小魔怪」模式。她非要用被子把自己裹起来坐在床边。换做平时,大概要拽过来把她硬摁下躺倒了。但是今天我没有,不是说「睡不着正好」吗?

原来压垮自己的是父母(我竟成了自己父母的翻版)(4)

我说:「哎呀,这里怎么有只毛毛虫宝宝在树叶里?请问你要出来吗?」不要。

我用手假装下雨的动作:「哗啦啦快下雨啦,树叶都被淋湿了,毛毛虫宝宝要出来吗?」女儿故意恶作剧地说,不要不要不要。

又比了个月牙的形状,挂在她的头顶,问她:「月亮出来啦,毛毛虫宝宝都打哈欠了。」女儿听得入神,一边乐,一边配合地打了个夸张的哈欠。

「哇!太阳出来了,毛毛虫宝宝要咕叽咕叽爬出来散步吗?」我用手手臂圈成一个大大的太阳问她。小家伙当真翻了几个滚爬到枕头边上,开心地说:「妈妈快看,毛毛虫宝宝咕叽咕叽。」

躺在被子树叶上,女儿小声问我,毛毛虫爸爸在干嘛呢?我知道,她又想让爸爸抱去客厅玩了。

「爸爸在森林外面守护我们呢。你看,我们的森林里,有小蘑菇,有小兔子,有含羞草。」还给她加了一条毯子:「还有花朵盖在身上。」

女儿拉了拉毯子,说:「那我不能乱动,毛毛虫宝宝最喜欢花朵了。」

没多会儿,她揉了揉眼睛,她咕咕哝哝地裹着小毯子睡着了。不知道她的梦里,是否有一片雨后初晴的森林,和爱着她的毛毛虫妈妈。

这是一次空前的高质量哄睡,我为此回味了很久。那天晚上小家伙熟睡的脸格外香,空气格外馨甜。

去了公司,又欣喜地跟鲜花姐讨论。

「睡不着正好」这五字真言,究竟有什么玄妙之处?她说:「你自己去听我们的正式课好啦,里面原理方法都有。」

等不及,磨着鲜花姐让她用大白话点拨一下我。

她说往简单了讲,就是三点:

睡——睡觉是孩子的事情,昨晚你没有把这事儿当成对她的约束,她当然就不抗拒了。有时候,少做一点,反而有好的效果;

睡不着——每个人都要睡觉的,规律不一样而已。昨晚你没有让孩子遵循你的时间,她觉得自己掌控了这件事,于是你们都不焦虑了;

睡不着正好——干脆把这件事情,变成好事。比如你昨晚把那段时间变成亲子时光,她放松了更容易睡着。

「那为什么之前,我用了各种方法,比如哄睡十大步骤,为什么不行呢?」

「你把孩子当成敌人,把她的坏习惯当成了敌人,才会着急地要照着步骤尽快达到目的。换一种姿态你会发现,那些所谓坏习惯,只是孩子身上的特点,是你跟她一起玩的机会。所以我们课程里嘻嘻闹闹的方法,才会听起来不靠谱,但是却很有用。」

原来压垮自己的是父母(我竟成了自己父母的翻版)(5)

也是,这套对付《孩子坏习惯》的12节课程里,每种方法都很清奇。因为这些动作,跟父母们惯常的尝试完全走在不同的方向上,乍一看匪夷所思,甚至南辕北辙。

比如:

不爱刷牙——陪他拒绝刷牙,而且必须大哭大闹

吃饭挑食——让你挑,但是要我定规则

总对着干——给他机会,让他和你对着干

……

「这些方法真的有用吗?」

「有啊,我们后台收到好多用户留言呢。」

「……是不是因为别人家孩子比较好管啊?」

「你看,又来了。别再想着‘管’孩子了。」

「你自己用过吗?」

「当然,我还写过一篇关于孩子写作业拖拉那节课的实践心得。(点击阅读)」

我兴冲冲地表示要把其他每节课都拿来听一遍,来年收获一只小天使。

鲜花姐毫不留情地说:「小天使你就别指望了,孩子的问题肯定会层出不穷。但是一旦转换视角,你会发现原来的那些对抗都能变成亲子时光,其乐无穷。」

「你做得不够好,这不怪你,因为小时候大人不会聆听我们的需求,你没有学习的榜样;你不想做糟糕的大人,这很好,但是不能用力过猛。其实养孩子的过程,就是在重新养了一遍自己。那些童年的缺憾和不自信,也会被疗愈的。」

学完《孩子坏习惯》已有月余,生活依旧每天一地鸡毛。但是自从学会看见孩子的需求,换个姿态,用她的视角看问题,我欣喜地发现再斗智斗勇时,播放的不再是战争片了。

某些温情互动的时刻,我仿佛看到小时候,那个气鼓鼓用力讨厌大人的小孩,慢慢地合上了叫做「原生家庭魔咒」的日记本。

原来压垮自己的是父母(我竟成了自己父母的翻版)(6)

扫码,或者点击阅读原文

了解课程

▼▼▼

原来压垮自己的是父母(我竟成了自己父母的翻版)(7)

点击标题看更多好文

我找到了和老公找回亲近感的新办法!

原来压垮自己的是父母(我竟成了自己父母的翻版)(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