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9月30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齐征)9月27日,由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小儿学组联合主办的《中国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诊断与治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2020)发布会暨精粹解读会在京召开。该指南适用于1~18岁、与腺样体和(或)扁桃体肥大或肥胖等相关和睡眠呼吸暂停患儿。

腺样体和(或)扁桃体肥大是造成儿童上气道阻塞的主要原因。儿童如果在睡眠过程中频繁发生上气道阻塞,就被称为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简称儿童OSA。流行病学数据显示,儿童睡眠呼吸障碍患病率高达1.2%~5.7%,如果得不到及时诊断和有效干预,将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如神经认知损伤、学习障碍、生长发育落后、颌面发育异常(腺样体面容)、内分泌代谢紊乱、肺动脉高压,甚至增加成年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等。所以,儿童OSA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干预意义重大。

小孩晚上睡觉时打呼噜是怎么了(孩子睡觉打呼噜)(1)

耳鼻喉科临床医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孩子睡觉打呼噜,张嘴呼吸,到医院诊断是腺样体肥大,哪类患儿应该接受手术治疗?哪些可以保守治疗?药物治疗安全性如何?这些问题都可以在最新发布的指南中找到答案。这部指南从全国范围收集和遴选的临床问题中梳理了11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文献检索、系统评价和专家讨论,最终形成了成基于GRADE分级的23条推荐意见。

该指南是国内儿童睡眠呼吸暂停领域第一部标准指南。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管中心标准管理处处长王强指出,该指南以近十年循证医学为指导,由来自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呼吸科、口腔科、慢病管理、发育行为、方法学等多学科专家共同制订,结合了中国临床实践,吸收国际上的新理念,使这部指南具有较好的科学性、规范性。

指南指出,在儿童OSA筛查、诊断中需要特别注意的症状和体征包括:有无打鼾和打鼾的频率,其中打鼾大于3晚/周的孩子需要重点关注;指南推荐关注睡眠憋气、呼吸暂停、张口呼吸、呼吸费力、睡眠不安、遗尿、白天嗜睡、注意力缺陷或多动、学习成绩下降等表现。在孩子的体征方面,家长应重点关注腺样体肥大、扁桃体肥大、腺样体面容和肥胖。这些症状和体征都是家长在家可以观测到的,值得关注。

轻症OSA儿童是否需要手术治疗?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的许志飞教授建议,应从临床表现、多导睡眠监测结果、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对治疗的反应等方面全面评估,例如,肥胖儿童发生OSA是由于多因素导致的上呼吸道阻塞,因此腺样体和(或)扁桃体切除(T&A)可能无法根治OSA;手术后忽视患儿鼻部疾病的治疗会使鼻腔因素继续存在,从而大大降低手术效果。她还强调,对于治疗效果的观察指标,临床医生不应仅局限于多导睡眠监测结果,还应注意儿童长期的生活质量、行为的改变、学习能力的改变、医疗花费等。

儿童OSA具有一些颅面表征,如SNB角(SNB角由鼻根点N至下齿槽座点B连线与前颅底平面SN所构成,反映下颌前部相对前颅底平面的前后向的位置关系,度数为77.8度正负3.6度。过大,则孩子下颌相对前突;过小,下颌相对后缩——记者注)小、下颌后缩,舌骨位置低,腺样体肥大,扁桃体肥大。患儿还存在病理性张口呼吸的特点,具体表现为喜欢保持仰头姿势,有前伸下颌或吐舌的习惯。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高雪梅教授特别强调,临床上应该注意,评估患儿综合情况,是否存在功能障碍和实质危害(如是否发生生长发育迟缓,认知功能下降,脏器组织的功能、形态受损等),是判别干预必要性的基础。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倪鑫院长在会上介绍,一个月前,他在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出诊时,发现来就诊OSA的孩子明显增多,“孩子都是由妈妈带着来看打呼噜的问题,我以为是指南发布了立即见效,一问方知,都是在抖音上看到了一个妈妈发的视频,说孩子睡觉老打呼噜以后脸会变形(颌面发育异常),会出现很丑的面容。”倪鑫认为,要让更多家长看到、理解有益于儿童健康的各种指南。互联网时代,通过什么渠道能把正确防控儿童慢病的有效防控措施,完整、正确的宣传出去,值得思考。

据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社长魏均民介绍,指南在《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第八期发布的同时,也发布在“耳鼻喉在线”微信公众号上,“阅读量已达1.4万,而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生总数约4万人。”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