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童”的陨落:13岁上大学,17岁考入中科院,20岁遭劝退,38岁病逝! “天才少年”魏永康:17岁考研进入中科院,20岁遭劝退,38岁病逝!

最可惜的天才十七岁考上中科院(17岁考入中科院20岁遭劝退)(1)

北宋文学家王安石,近千年前就创作了一篇寓言体的小散文,名叫《伤仲永》。文章讲述了江西金溪一个名叫“方仲永”的神童,5岁时无师自通,“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因而声名远播。后来,因为其父不让他学习,并被父亲当作造钱工具而沦落为一个普通人的故事。

王安石在文章中借仲永为例,告诫人们决不可单纯依靠天资而不去学习新知识,必须注重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强调了后天教育和学习对成才的重要性。

这样的道理虽然人人都懂,但是,在人才观出现偏差、全民投身“造神(童)”的狂热中时,有些天才就会被人为毁灭。比如,今天老黄要给你介绍的这位曾被“天才少年”的光环所笼罩的现代方仲永——魏永康。

最可惜的天才十七岁考上中科院(17岁考入中科院20岁遭劝退)(2)

魏永康第一次进入公众视线,是始于1996年的那届高考,当年,年仅13岁的魏永康,以高分考入湘潭大学物理系,成为一名人人羡慕的天之骄子。由此,神童之名就成为贴在他身上的标签之一。

魏永康第二次进入公众视线,是因为中国科学院的一则新生录取通知书。2000年,魏永康大学毕业后,考取了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硕博连读研究生,那一年,他才17岁。

魏永康第三次进入公众视线的时间,是2003年8月,已经读了3年研究生的魏永康,被中科院劝退回家。中科院给出的理由有二,其一是长期生活不能自理,其二是魏永康的知识结构,不适应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研究模式。一个人们眼中曾经的天才少年,就这样黯然淡出公众视野。

魏永康最后一次进入公众视线,却是因为他英年早逝的噩耗。日前(11月9日),魏永康突发疾病,与世长辞,年仅38岁。

最可惜的天才十七岁考上中科院(17岁考入中科院20岁遭劝退)(3)

魏永唐病逝的消息,是源自其妻子的个人账号对外发布的讣告。由此可以看出,走出神童光环的魏永康,是怀有一份普通人的生活梦想与情怀的。

那么,在这个曾经的天才少年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魏永康是湖南华容人,出生于1983年6月。魏永康的家,是个非常普通的平民家庭:其父魏炳南是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伤残军人,因伤一直瘫痪在床;其母曾学梅是县百货公司的一名普通工人,在经济改革的大潮涌动之际,遭遇下岗。于是,自小天资过人的魏永康,就成了这个家庭的全部希望。

魏永康刚生下来两三个月时,母亲就开始教他识字,并还经常读唐诗给他听。尽管魏永康还不会说话,但这种早期教育还是取得了不少效果。

最可惜的天才十七岁考上中科院(17岁考入中科院20岁遭劝退)(4)

在母亲的倾心教育下,魏永康从两岁开始,便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东方神童”的故事——

只有2岁的魏永康,就掌握了1000多个汉字。

4岁时,他基本学完了初中阶段的课程,后来连小学也只读了二年级和六年级。

1991年10月,年仅8岁的魏永康连跳几级进入县属重点中学读书。

13岁时,魏永康考入湘潭大学物理系,成就了一段人生的辉煌传奇。

但是,当他17岁进入中科院这个全国科学家都向往的神经殿堂后,生活的不适与后劲不足,则成为他前进路上的拦路虎,并直接将他从“神童”的光环中拽落。

最可惜的天才十七岁考上中科院(17岁考入中科院20岁遭劝退)(5)

魏永康之所以在短短的几年内“大起大落”,并频频搅动人们对家庭教育的关注,这一切都拜其母所赐。

魏母曾学梅认为,孩子只有专心读书,将来才会有出息。于是,她将家中所有的家务活都包下了,包括给儿子洗衣服、端饭、洗澡、洗脸。

为了让儿子在吃饭的时候不耽误看书,魏永康读高中的时候,曾学梅还亲自给他喂饭。进入湘潭大学后,曾学梅也一直跟在他的身边“陪读”,照顾他的饮食起居。

对于少年大学生魏永康的生活不能自理,当时的湘潭大学给予了极大的宽容,所以,他才得以顺利毕业。但是,进入中科院攻读硕、博学位后,魏永康的短板就令人格外难以接受。

最可惜的天才十七岁考上中科院(17岁考入中科院20岁遭劝退)(6)

原来,来到北京读书后,魏永康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便执意不要母亲“陪读”。本以为能自立的魏永康,却永远像个长不大的孩子,将自己的生活打理得一塌糊涂。

同学们记得最清楚的一件事就是,有一年冬天,他竟然穿着单衣、趿着拖鞋去天安门逛了一圈,周围的游客像看怪物一样使劲盯着他看。

由于长期生活不能自理,并且知识结构不适应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研究模式,2003年8月,年已20岁的魏永康被劝退回家。

被中科院劝退后,回到老家的魏永康从此一蹶不振,整天呆在房间里看书、玩电脑,其间还玩过几次“失踪”。所幸的是,他每次都平安地回家了。

最可惜的天才十七岁考上中科院(17岁考入中科院20岁遭劝退)(7)

魏永康退学回家后,曾学梅这才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在母亲的教育下,魏永康慢慢“成熟”起来了——学做家务,学着自己照顾自己的生活起居。

期间,他还学会了体贴他们,尤其是瘫痪在床的父亲,他几乎每天都要为父亲端茶送水。一个有血有肉的魏永康,又慢慢复活了。

2005年10月,上海一家航天研究机构知道魏永康的情况后,邀请他去上班。魏永康到上海后,有幸结识了他后来的妻子付碧。

魏永康租住的地方,与付碧姐姐租住的地方很近。在这里,他认识了暑假去上海玩的付碧。付碧是湖南邵阳市隆回县人,当时正就读于湖南大学。

最可惜的天才十七岁考上中科院(17岁考入中科院20岁遭劝退)(8)

两年后,付碧大学毕业到深圳工作。对付碧一往情深的魏永康辞掉了在上海的工作,一路追到深圳,并在深圳找到了一份“月收入四五千元”的工作。他的不懈努力终于获得付碧的芳心。

2008年10月1日,魏永康与付碧喜结连理,并很快有了自己的小宝宝。这位曾经的“神童”,终于过上了平凡人的生活。

虽然成了家,有了工作,但魏永康一直没有放弃做一个科学家的梦想。2009年初,他考取了北京工业大学生物物理专业的研究生。

最可惜的天才十七岁考上中科院(17岁考入中科院20岁遭劝退)(9)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魏永康的凡人梦还没做够,他就因病突然离世,年仅38岁。

11月17日凌晨,魏永康的妻子付碧用她旧时的账号向广大网友发布了他去世的悲讯,并上传了一张家庭合照,照片中的魏永康扶着女儿的肩,腼腆地微笑着。

魏妻的悲讯下,有不少跟贴。在回帖送别的网友中,不乏注册时间超过十年的账号。有网友这样写道:“兄弟,一路走好!来世做个普通人!

(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