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当中的杨志,乃北宋名将武侯杨令公杨继业的子孙,出身显赫,后上梁山成为梁山排名第十七位的好汉金圣叹说:杨志“不得已而至于绿林,而非其自为绿林也” 到底是怎样的不得已,才使一个出身高贵的人流落到江湖为寇的呢?,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细说水浒?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细说水浒(细读水浒之二十五)

细说水浒

《水浒传》当中的杨志,乃北宋名将武侯杨令公杨继业的子孙,出身显赫,后上梁山成为梁山排名第十七位的好汉。金圣叹说:杨志“不得已而至于绿林,而非其自为绿林也。” 到底是怎样的不得已,才使一个出身高贵的人流落到江湖为寇的呢?

先从他的绰号说起。杨志绰号青面兽,原著在他出场时这样写他的外貌:“生得七尺五六身材,面皮上老大一搭青记,腮边微露些少赤须”。青记,就是黑色的胎记,还是老大一搭,从传统的审美来看,黑色的胎记是不祥之兆,这仿佛预示着他从出生始,就注定人生失意、命运灰暗,难怪梁山大聚义时,上应天罡天暗星。

纵观他的一生,的确起起伏伏,前路忽明忽暗,时乖运蹇,一辈子霉运缠身,挥之不去。

第一霉,失花石纲。杨志作为名门之后,早年学武并中过武举,在殿前司谋得制使这样一个下级军官,白衣秀士王伦初见杨志时说:“制使,小可数年前到东京应举时,便闻制使大名”,可见,他在江湖上也颇有名声。他如何失花石纲原著并没有描述,只是通过杨志的嘴说了原委:“道君因盖万岁山,差一般十个制使去太湖边搬运花石纲赴京交纳。不想洒家时乖运蹇,押着那花石纲来到黄河里,遭风打翻了船,失陷了花石纲,不能回京上任,逃去他处避难”。其实他并没有说,这十个制使九个好好地回去了,只有他失了“花石纲”,他的霉运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第二霉,复职失败。杨志避难之时,正遇大赦,他准备了一担儿的钱财,打算央人到枢密院打点,想要官复原职。哪料到路过梁山,钱财被夺,还好王伦听过他的名气,才放了他回到东京,到枢密院打点。把这许多东西都使尽了,方才见到殿帅高太尉,哪料高俅一见到他就勃然大怒,说:“虽经赦宥,所犯罪名,难以委用!”把文书一笔都批了,将杨志赶出殿帅府,杨志“指望把一身本事,边庭上一枪一刀,博个封妻荫子,也与祖宗争口气”的美好愿望完全落空了。

第三霉,卖刀杀人。被高俅赶出殿帅府的杨志,钱财用尽,落魄难堪,只好将身上唯一值钱的祖传宝刀插上草结,到天汉桥街市上变卖,却又遇到泼皮牛二强夺宝刀,杨志一时性起,怒杀牛二,被开封府衙打入死牢。他怒杀牛二的行为被天汉桥的百姓看作是为民除害的义举,自发为上下打点。杨志得以免除死罪,以误伤之罪刺配北京大名府,那口宝刀也没官入库,杨志至此由军官沦为阶下囚。

第四霉,比武遭妒。发配大名府以后,杨志凭借显赫的家世、高超的武功和良好的名声受到当朝太师蔡京的女婿梁中书的赏识,有心要抬举他。于是梁中书精心设计了一场比武,杨志通过比枪、比箭两个环节,完胜大名府留守司副牌军周谨。不料引起了正牌军急先锋索超的妒恨,于是两人来了一场酣畅淋漓的比武,原著这样写道:“二将相交,各赌平生本事。一来一往,一去一回;四条手臂纵横,八支马蹄撩乱。两个斗到五十馀合,不分胜败,月台上梁中书看得呆了。两边众军官看了,喝采不迭。”梁中书爱才,将两个都升做管军提辖使。杨志的好运似乎开始了,但“福兮,祸所伏也”,这才有了他押送生辰纲的不幸遭遇。

第五霉,失生辰纲。所谓生辰纲,其实是梁中书为给岳父蔡京贺寿而准备的十万贯金珠宝贝,大多是搜刮来的不义之财。梁中书因为信任杨志,便命杨志押送前往东京,途中天气正热,杨志催促军士赶路,“轻则痛骂,重则藤条鞭打”,路经黄泥冈时,众军士不顾杨志劝阻,执意到松林里休息。这时,晁盖、吴用等七人扮作贩枣商人,在白日鼠白胜的配合下,用下了蒙汗药的白酒迷倒杨志等人,劫走了生辰纲。 杨志酒醒后,不敢回北京复命,只得再次逃走,众军士便将过失都推到杨志身上,应该说,这时的杨志,已经彻底跌落深渊。

第六霉,落草为寇。杨志失了生辰纲以后,已经走投无路,于路先后偶遇操刀鬼曹正和花和尚鲁智深,三人杀了不肯收留他们的青州二龙山寨主邓龙后,夺取二龙山正式占山这王,后来,又收了行者武松入伙。在双鞭呼延灼征讨梁山时,二龙山三英雄与桃花山李忠、周通,白虎山孔明、孔亮这三山头领,会合梁山宋江一起降服了呼延灼,攻破了青州城,于是杨志和三山英雄一起同归梁山。

第七霉,受到排挤。在梁山大聚义时杨志排名第十七位,不可谓不低,但从排名规则来看,这个排名确有受到排挤之嫌。他有着贵族血统,有着降将身份,又有着五虎将之武力,他可以与林冲、呼延灼等大战几十回合而不败,排名理应更加靠前。可事实是,他竟然排在人品极差的秦明之后,在宋江等领导集体眼里,他始终是不受待见的。

第八霉,无仗可打。上梁山以后,与关胜、林冲等英雄场场能够当主将不同,杨志很少能代表梁山冲锋陷阵,特别是晁盖时代,一度面临无仗可打的局面,像攻打大名府这样的大战,杨志只能作为守将,呆在梁山。偶有出战,也是鲜有功绩,如攻打东昌府时,杨志出被张清用飞石击中头盔,竟吓得“胆丧心寒,伏鞍归阵”。如征王庆时追击西京守将奚胜还中了埋伏,被围困在伊阙山深谷中,险些丧命。

第九霉,非战而死。征讨方腊时,杨志刚刚随军渡过长江,便因患病未能继续随军征战,被寄留在丹徒县, 后病逝并葬于此。作为一个英雄,不战死在战场而病死在后方,从他身上,充分体现了“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悲凉。

不得不说,翻遍整部《水浒传》,要霉运当头的杨志身上找出一位英雄应有的令人印像深刻的事迹和战场上的丰功伟绩,还真的很难。究其原因,不外如下三点:

一是血统上的高贵,让他有莫名的骄傲感。从他出场开始,言必称“洒家是三代将门之后,武侯杨令公之孙,姓杨名志。”在这种骄傲感的支配下,其行为就显得有点可笑。王伦劝他上梁山,他想“只是洒家清白姓字,不肯将父母遗礼来点污了”,明显是看不起梁山,可后来又不得不上了梁山,讽刺意味实在浓重。张恨水一眼看穿:“杨徒知顺水浒落草,玷污清白之躯,而不知在奸权之门,亦复玷污清白之躯。”

二是精神上的低贱,让他有莫名的自卑感。杨志欠缺的是蔑视权贵、快意恩仇的英雄气,同是关西人,杨志就不像鲁智深,有“路见不平一声吼”的精气神,他为自己能够复职,准备了一担子钱财讨好高俅,被梁中书赏识后,就“早晚殷勤听候使唤”,一幅卑躬屈膝的样子。而相对应的是,他对待一般的军曹,可是另外一幅面孔,押送生辰纲时,他“轻则痛骂,重则藤条鞭打”。张恨水也指出:“梁中书十万金珠之赃物,则肝脑涂地,而为之护送于东京,冀达权相之门,乃祖令公在九泉有知,未必不引以为耻也”。

三是行动上的小人,让他有莫名的挫败感。杨志是一个有名的逃跑主义者,失花石纲,他跑了;失生辰纲,他也跑了。这种一种不敢面对失败,对失败毫无担当的行为,实在让人喜欢不起来。怪不得押送生辰纲的老都管都可以这么骂他:“不是我口浅,量你是个遭死的军人,相公可怜抬举你做个提辖,比得芥菜子大小的官职,直得恁地逞能!”他的死,也显得特别平静。原著写道:“丹徒县又申将文书来,报说杨志已死,葬于本县山园。”并没有写有谁为此而伤感的话。

这正是:纵然有万般显赫,终究逃不过命运捉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