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弘扬好家风 传承好家教

建设好家庭 讲究好家礼

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就强调“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其意味深长,让人感受到亲情和家庭的温暖。

2019年6月28日,全国政协在北京召开网络议政远程协商会,议题是“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会上,汪洋主席强调“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既是家事,也是国事,关系个人健康成长、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繁荣发展。要深入学习贯彻关于家庭家教家风的重要论述,进一步强化家庭的主体责任,同时发挥好党和政府的引导作用,加强统筹协调,营造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良好外部环境,汇聚起家庭文明建设的强大合力,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全国政协委员一直高度关注支持“家建”,他们针对好家风、好家教、好家庭、好家礼提出了真知灼见,建议开展“家建”教育,补好“家建”课。让我们一起投入到全面开创中华民族好家风、好家教、好家庭、好家礼的新时代!

重视家庭建设,兴国安邦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 苏士亮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家庭建设得好坏直接关乎国民的性格培塑,进而影响民族乃至国家的兴衰成败。对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非常重视,多次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家庭建设看作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石。新时代推动淳朴、清正、蔚然独到的家风家教,发展兴国兴邦的家庭建设事业,在实践路径上要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在家国情怀中坚定初心使命。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历代传诵的“三苏家风”中强烈的忧患意识、积极的入世精神,匡扶天下的济世情怀,便是这种家国情怀的精髓所在。无数先贤正是秉承“家齐而后国治,正己始可修身”的理念,心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的情怀,主动把个人、家庭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紧密联系在一起,谱写出一幅幅惊天动地的壮丽诗篇。如今,中华民族正在走向实现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我们的家庭建设事业要把这种家国同构的情怀上升为民族复兴的内生动力,培育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的责任感、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自觉把人生理想、家庭幸福融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伟业,推动兴家和强国相统一,个人梦、家庭梦和中国梦紧密相连。

弘扬传统家风增强文化自信。中国传统家风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是家庭和家族的精神内核和价值共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缩影和历史积淀,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精神命脉和思想沃土。集中国传统家风文化之大成的“读书之路、史事之鉴、仁爱之心、廉洁之德、直言之性、贤内之助”的“三苏家风”就是这方面的典范。这些优良传统家风需要我们积极有据地响应,在继承中弘扬。我们需要与时俱进地创造新时代的好家风、好家教、好家庭、好家礼,让优秀传统家风文化展现出历史底蕴、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为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持久屹立提供深厚根基,成为涵养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

强化道德修养凝聚精神伟力。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强调修身立德是历朝历代都普遍遵循的基本价值观。而家庭教育对个人道德品质的形成具有决定性意义。曾深刻指出,“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三苏家风”也特别强调“语言必谨、举动必端、处事必公、为官必廉、事君必忠、费用必俭、睦人必善、乡里必和”等道德品质的培养。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精神,我们要把道德培育作为家庭建设的核心,通过身体力行、言传身教,把美好的道德观念传递给后代,帮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奋进新时代、共筑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撑。

家之谱牒 国之史志全国政协委员 苏军

学习好家风提出新要求(全面开创中华民族好家风好家教好家庭好家礼建设的新时代)(1)

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建设家庭家教家风家训等的重要性。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同志也讲过“家庭教育是人生终身教育的基础。”全国政协曾就“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专门召开网络议政远程协商会。家风家训家教家礼都是通过记录在谱世代相传下来的。如《苏氏族谱》中提到的“家之不可无谱,犹国之不可无史,理之然也”,就是很好的例证。我们要在读家书的基础上通国史,有谱可依地去建设我们的好家风好家训好家教好家礼,实现古为今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

知史明理树立强大的自信心。《用典》大量引用了苏东坡的名句。在《求是》2020年第1期发表文章时又引用了苏东坡“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的词句,这一理念很值得古为今用。有的外国人把苏东坡评为世界千年英雄,有的外国人还为自己起了姓苏的中国名,并引以为豪,因此,我们首先要有强大的民族文化自信心。

抓紧抢救具有中国特色的“家文化”遗产。姓氏的产生是家文化的基础,是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年的血缘符号,没有姓氏作为基础,家文化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天人合一、家国同构。敬仰祖先,家风家教家礼家德家谱得以形成,并代代传承皆缘于此。这次苏氏族人“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水布垭镇南潭村苏家湾发现苏东坡后裔与《苏氏族谱》及系列史料行动”非常及时,进一步的挖掘工作要继续,建议政府部门把其作为发展推动地方文化的一个抓手。这样的“寻老谱,继传承”的活动,很好地传播了“好家风好家训好家教好家礼”,极大地提升民族自豪感,有效提高凝聚力,吸引文化投资者继承发展弘扬民族文化遗产。

家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传承的纽带,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家和万事兴、治国先治家。有着浓浓的家国情怀。他多次讲“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此次发现的《苏氏族谱》中的家训十则表明,谱记承载着一个家庭乃至家族的文化底蕴,谱记中的好家风好家训好家教好家礼是保持社会和谐健康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之一。既然苏东坡的一支后裔就生活在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清朝道光年间编修的《苏氏族谱》和其他史料多年来也一直珍藏在这个风水宝地。那么,大家是不是也可以到此寻珍探宝、感受历史、释疑解惑呢?相信,有大众的参与,能有效提高“好家风好家教好家庭好家礼”培育工作的实践操作性,还可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好家风好家教好家庭好家礼”的行动中来。

探苏氏家训 传德尚家风全国政协委员、正高级工程师 苏洵

学习好家风提出新要求(全面开创中华民族好家风好家教好家庭好家礼建设的新时代)(2)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庭是国家的基本组成单元,个人是家庭的一分子,立家训家教、传家规家风,功在国风兴、国礼荣。“苏洵家训”就是立足个人立身修性,建立美德家风,成就一代名人的典范。

唐宋八大家之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世称“眉山三苏”,清雍正宰相张鹏翮给蜀中名胜眉山三苏祠写过一副门联:“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表达了对“三苏”的仰慕之情。苏洵,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他是西汉苏建(苏武之父)的第35代孙,唐代武则天时期宰相苏味道的第11代孙。苏洵在修编的《苏氏族谱》中告诫子孙:薄于为己而厚于为人,事父母极于孝,与兄弟笃于爱,与朋友笃于信。“苏洵家训”作为古今二十四篇名门家训中的第八篇收入《名门家训》一书,足见其可贵。眉山苏氏宗亲在广泛查阅资料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认为眉山苏氏家规家训家风的核心内容是:读书正业、孝慈仁爱、非义不取、为政清廉。

苏轼苏辙母亲程夫人孝顺长辈,言传身教,时常济民救困,续传慈爱。苏轼遇赦从海南北返路经雷州兴廉村时赠砚捐资,勉励重文兴教;谪居惠州时生活已十分困难,仍捐出皇帝赏赐的犀带修桥筑堤;苏轼在《六事廉为本赋》中写道“功废于贪,行成于廉”,以“功业毁废于贪婪,德行养成于廉洁”律己。苏氏家规浸润了苏轼的骨血,使其具有中国文人最难能可贵的高尚人格,具有不畏权势、以民为本的人文情怀,具有求真求实的独立精神。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苏洵家训”已成为中国好家风好家教好家庭好家礼的榜样,特别是在当下更加具有现实意义。少年强则国强,父母的言传身教,少年的耳濡目染,从细微处见真谛。高德的家风孕育明德笃行的精髓,严谨的家教塑造知学明理的习惯,和谐的家庭筑就博大兼爱的胸怀,贤达的家礼传播知行合一的文化。万民皆幸福、千家俱美满、国家定强盛,我相信这股股涓涓细流终将汇聚成泱泱磅礴的中国精神,强我中华、兴我中华。

一句承诺 一生诚信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副馆长、研究馆员 陈红彦

学习好家风提出新要求(全面开创中华民族好家风好家教好家庭好家礼建设的新时代)(3)

几年前的一首歌,将家国关系一语道明,“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家是国的最小单元。2016年12月12日,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的讲话中指出,广大家庭都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身体力行、耳濡目染,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是一国领袖对家与国的关系做出的阐释。

在湖北省巴东县水布垭镇新发现的清道光年间刊刻的《苏氏族谱》,对于苏氏家族来说,是家族根脉所在,对苏轼后裔而言,则不仅仅是几册古籍,而是家族之魂。

《苏氏族谱》中有“家训十则”:念祖德、保祖茔、敦伦纪、睦宗族、力耕耘、勤诵读、择师友、谨威仪、急输纳、崇俭朴。既朴素,又反映了影响中国一千年的苏氏家族家训的精核。苏洵曾说:“观吾之谱者,孝悌之心可以油然而生矣。”这样的家风,产生了在文、诗、词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造诣的苏轼,其进退自如、宠辱不惊的人生态度为后代文人所景仰。难怪在几百年间每逢腊月十九苏轼的生日这天,文人雅士常常会举行祭苏活动,聚集一起谈诗论书,向先贤致敬。在国家图书馆收藏的一册宋嘉定六年南宋淮东仓司刻的《施顾注苏诗》就印证着这一事实。此书曾遭火灾,俗称焦尾本,虽为残帙,但书页上钤印累累,京城著名藏书家翁方纲为藏有《施顾注苏诗》宋刻残本,特名藏书室曰苏斋、宝苏斋,逢东坡生日,即出此书,集亲朋同好、硕儒名彦焚香设宴,通宵鉴赏畅谈。此为现存最早的苏东坡诗集的刻本,经名家宋荦、揆叙、翁方纲递藏,到晚清时袁思亮用三千两白银买下,存于北京西安门外宅邸,不料数年之后袁宅大火,多册书口、书脑严重受损,各卷内容及题跋残毁,袁氏拼命将其抢救出来。

苏轼的词在我国词史上地位特殊。之前的词是艳科,供娱宾遣兴,苏轼使词从花间、樽前走向更为广泛的社会、人生,从小家到国家。苏东坡后裔“承诺大于命,诚信大于天”的家族精神,是苏家家训,也是国家风尚,是目前社会发展最需要和必须具备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苏家的“好家风、好家教、好家庭、好家礼”,也是属于大家和国家的文明礼赞。

与时俱进搞好家庭建设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一级演员 张光北

学习好家风提出新要求(全面开创中华民族好家风好家教好家庭好家礼建设的新时代)(4)

党中央关于“家建”的号召特别好,我的家庭有幸成为全国五好文明家庭。我认为家好国家才好,国家是由千万个小家组成的,所以,必须与时俱进地加强家庭建设。对家庭、家教和家风建设有过许多论述,如“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政协报》鲜活的实例、接地气的宣传,是按照的要求,在以实际行动去学习贯彻落实。这次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水布垭镇南潭村苏家湾发现的《苏氏族谱》里的“家训十则”同样可以与现实结合起来。

小时候,很多老规矩看似简单,现在看来,还是应该继承下来。比如家里大人没上餐桌动筷子,小孩子就得等着,也不能上餐桌动筷子。这既是规矩,也是尊敬长辈的一种体现。从小就得养成这样的好习惯,而这样的好习惯也需要我们一代代传承下去。小时候,我穿姐姐的衣服和鞋子长大,那时候,我们家的衣服都是老大穿了老二穿,老二穿了老三穿。我的爸爸是名军人,他就是要培养艰苦朴素的精神。虽然现在生活好了,要什么有什么,但也要有度,艰苦朴素的精神不能丢。我对自己的孩子要求非常严格,从小就培养孩子艰苦朴素的精神,给他们上好人生的第一堂课。

《苏氏族谱》中的“家训十则”是历代的经验,做人的准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要从小培养准则意识,从孩子抓起。作为家长与师长,首先自己要为人师表,孩子们才会有样学样,好规矩才会一代代传承下去。

我们是有样儿的家,我们是有样儿的国。“承诺大于命,诚信大于天”这句话是现代社会最应该提倡的,当每个人都重承诺,守信用,以诚相待时,社会就会很美好。苏东坡后裔信守“承诺大于命,诚信大于天”的家训,忠实平凡地守护史料,不只是简单的保护了几本谱书,而是守护着一种精神——承诺诚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家庭建设应从点滴抓起全国政协委员、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器物部主任 吕成龙

学习好家风提出新要求(全面开创中华民族好家风好家教好家庭好家礼建设的新时代)(5)

党的十八大以来,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家风、家教的重要讲话,特别是2015年2月17日在春节团拜会上说“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2016年12月12日,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说:“广大家庭都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身体力行、耳濡目染,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

中华民族自古就注重家风、家教,历史上诞生过很多著名的家规、家训。如著名的“三苏”家规强调“读书正业、孝慈仁爱、非义不取、为政清廉”以及这次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水布垭镇南潭村苏家湾发现的《苏氏族谱》中记载的家训十则。历史上家规、家训的内容归纳起来不外乎尊老、敬师、爱幼、教子、仁爱、正直、清廉、诚信、节俭、勤劳、立志、笃学、惜时、进取、修养等。

好家风的养成,要靠好的家规,应从点滴做起。如平时生活中应对孩子耳提面命,教导他们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尊老爱幼,乘车时不抢座,遇到需要帮助的人主动让座;遵守社会公德,爱护公物,外出旅游时不乱写乱画;遇见熟人要主动说“您好”;别人(包括家里人)帮助了自己,主动说声“谢谢”;不浪费粮食;要节约用水、用电;逢年过节主动给长辈拜年,不忘给帮助过自己的人发微信、短信或打电话问声节日好;家务活要抢着干;有事儿不回家时,要主动告知家里。家人亲朋之间要互相谦让;自己能做的事就不麻烦别人。在生活上不攀比;外出和回家后要主动跟家人打招呼“我走了”“我回来了”。乘车、乘机、购物、就医时要主动排队;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不大声打电话;不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在家里走动时落脚要轻,教育小孩不要在屋里蹦、跳、跑以免影响楼下住户;开车时不要大声鸣笛;在亲朋聚餐人未来齐时,不要擅自先吃;夹菜时要从盘子中靠近自己的这边夹取,不要从靠近别人的一边夹取,咀嚼时不要出声;要多看别人的长处,不揭别人的短处;不要刻意追求名利,要顺其自然;跟父母家人和朋友在一起时,不要只顾玩手机,要多陪他们聊天;切忌不良嗜好,要多看书读名著背唐诗宋词,提高自己的修养。

以上不成文的家规,如人人都能做到,家风就好了,家庭也就和谐了。只有家庭和谐,社会才能稳定,也才有望实现党中央提出的“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家是最小国 国是千万家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博物馆陶瓷研究所所长 耿东升

学习好家风提出新要求(全面开创中华民族好家风好家教好家庭好家礼建设的新时代)(6)

中国人注重家教、家风、家训,“家”的概念贯穿于成长的始终,从出生到成长过程、婚丧嫁娶都离不开“家”的影子。“家”存在于每个中国人的意识中,无形且根深蒂固。春节将至,车站熙熙攘攘、大包小包的人流背后,是每个中国人期盼归家的心。正所谓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苏洵经常教导孩子不要“慕远而忽近,贵华而贱实”,苏洵对苏轼和苏辙的教育产生了莫大的影响。《礼记·大学》有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彖》曰“家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家庭和睦才会社会安定、祥和。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中国是“礼仪之邦”,家风亦离不开“礼仪”二字。若我们能多些“克己复礼”的意识,从自己、从家庭做起,社会会更加安定有秩序。《大学》有言“一家仁,一国兴仁。”家风绝不是私事小事,要以身作则、当好表率、树好榜样。中华民族的家庭美德和良好家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中的最直观体现。每个人从自身从家庭做起,继承优良传统建树良好家风,大力加强家庭美德教育,使家风家教家庭家礼建设有机结合,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树立文化自信 建设传承好家风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 王珂

学习好家风提出新要求(全面开创中华民族好家风好家教好家庭好家礼建设的新时代)(7)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生活方式和家庭结构的改变,传统意义上的家风家训发生了很大变化,新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标准已经渗透到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这种变化一方面融入了时代特征,得到发展和延续,同时也暴露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出现了偏差。如有些人把家风建设和封建思想等同,对传统孝悌进行全面否定和批判,甚至有文章认为孔融让梨是对家庭成员地位和个性平等的摧残,是一种道德绑架。这种看法虽极为荒唐,但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价值多元化对传统文化价值的毁灭性颠覆。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普及,家长和子女的家庭地位出现了倒置,老人成了家庭保姆,不再享有传统家庭中的天然权威,而这一现状被绝大部分家庭接受并习以为常。这使许多孩子从出生起便不知敬畏、不懂感恩、教养缺失,培养出许多无益于社会发展的巨婴。“家风影响人的品质和行为。家风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

家风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是社会风气的晴雨表,是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在每个家庭中的传承。因此,推进家风建设重要的是对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态度和立场。传统文化的精髓要坚守,好的家风传承同样要坚守。“家风中既有传统文化的延续传承,也有现代生活的生成聚合”。贺龙元帅在教育子女时说:“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具有勤劳勇敢、艰苦奋斗的优秀品质,自从出了共产党,这种高尚的品质就有了新的内容,这就是毛主席说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伟大精神。我希望你们年轻一代要把这种精神继承发扬下去。”

清白家风代代永相传青年歌唱家、中国音乐学院考级艺术中心(美育中心)教师 舒婷

学习好家风提出新要求(全面开创中华民族好家风好家教好家庭好家礼建设的新时代)(8)

最近看到在湖北省巴东县发现的清道光年间属于东坡一脉的苏氏族谱、家训、家礼及相关典籍,尤其在族谱里文忠公(苏东坡)本传里写到东坡的曾祖母宋氏、祖母史氏、母亲程氏、东坡夫人王氏因璞玉不琢、娴明家风而屡被朝廷追封,说明了中国母亲的伟大。作为新时代的女性、年轻的妈妈,我对苏氏家族这些传统母亲淑慎宜家的敬畏之心油然而生。族谱中有苏轼十岁时和母亲程氏的故事。轼生十年,父洵宦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耶?”从这个苏轼母子对话中足见一个母亲的言传身教对孩子一生的影响。

我从学习苏东坡的《赤壁赋》开始,就偏爱苏东坡。就跟林语堂在《苏东坡传》里说的“东坡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就像苏东坡自己说的,“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他一生风雨,却始终有着豁达的胸怀和独特的人格魅力。他为官被贬多地,却始终勤政为民,且政绩斐然,文章诗词更是光辉灿烂,称雄百代。

因为偏爱苏东坡,故对其家族历史关注较多,对其家风传承了解颇多,深受“三苏”文化影响,所以我出版了《清白家风代代永相传》专辑。歌词有“诗书继世长忠厚传家远,清清白白最幸福”“抱朴守拙无牵挂,不愧它大地与苍天,雁过留声人留名”。清白家风是无价之宝,党和国家非常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大力宣扬好家风好家庭,作为文化艺术工作者应尽自己最大努力,让古老的“清白家风”代代相传,为开创新时代的“清白家风”做贡献。

讲中国好故事

穿越时空翻阅历史

寻珍探宝破迷解惑

——湖北巴东县水布垭镇南潭村苏家湾发现苏东坡后裔与《苏氏族谱》侧记

中华苏学文化确定人、苏东坡研究院名誉院长 苏俊七

文化自信敢亮家底,中国的苏东坡,世界景仰的千年英雄,家庭建设的好榜样。

纵观青史,横览世界;鉴古知今,方能致远。2000年7月29日法国《世界报》在评选12位世界千年英雄时,苏东坡是唯一入选的中国人。法国前驻华大使苏和(HervéLadsous)从小热爱中国,大学时选学了法语和中文。在中国任外交官时取名“苏和”,认为这一名字很好听也很好看。因为“苏”就是苏东坡的姓,“和”意味着和平和谐,而和平和谐正是外交官的任务和使命,并以姓中国姓为荣。1944年日本出版的《详解苏东坡诗集》在首页开篇第一句话就说“如果在宋朝三百年寻找诗文大师的话,首屈一指的就是苏东坡。这就是中国的苏东坡、世界景仰的千年英雄,家庭建设的好榜样。

从2011年9月22日起,《人民政协报》发表了“常州你好!东坡先生;别来无恙乎!”“开创中华苏学文化发展繁荣新局面”“俯仰天地观照宇宙”“做活东坡文化传承民族基因”等文章,受到了全国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对苏东坡有很高的评价,2012年出版的《用典》一书中有8个地方引用了苏东坡和苏辙的名句。2018年12月23日中央电视台《平语近人》节目中播出的“腹有诗书气自华”一集亦出自苏东坡。在《求是》2020年第1期发表文章时又引用了苏东坡“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的词句。2017年3月7日,《苏门三父子情操昭千秋》专题片在中纪委监察部网站刊播。“三苏家规”现已成为中国好家风、好家教、好家庭、好家礼的好榜样,这是文化自信的底气。现在党中央非常注重家庭建设,大家学榜样就要了解苏东坡的家庭、家教、家风、家礼是什么样的?关心他的后裔脉延走向今何在?泰否?

东坡漫道千万里,而今迈步京鄂行,寻珍探宝破迷解惑,蓦回首,原来这支一脉相承东坡后裔与谱线亦在——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清江河畔苏家湾处。

今人不见古时月,古人精神今常在。每当我们诵念“大江东去……”或“明月几时有……”名句时都给人一种豪放雄浑苍凉、大气、撼魂荡魄的力量,同时又把人带入追问宇宙的孤高旷远、绝尘寰的境界,转而再返人间的侠骨柔情。苏东坡拥有的天生气魄、爱民的情怀、侍君的忠心耿耿、开明的政治风气、关爱家庭的责任,贯穿古今。千年正道且徐行,激荡时空换人间,东坡后裔今握手!近期在北京认识了一位名叫周云方的先生,经拉家常叙谱得知他是苏东坡第二十九代孙。他的高祖苏正美是入赘到周姓家的,此周姓支脉已归宗苏氏家族,并已入到2018年新续修的《苏氏族谱》。他邀我到他的家乡去考察,并告知在他们族人苏家权家里有一套保存完整的清道光年间编修的《苏氏族谱》和其他史料。族谱又称家谱、家乘、祖谱,是中华民族的三大文献(国史、地志、族谱)之一。谱是中华民族独有的历史传承和文化积淀,是我们子孙根脉相连、生生不息的历史见证。说:“中华文明是唯一没有断流的古老文明。”谱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纽带。所以,我们需要留住这些历史。

我于2019年12月6日出发,7日来到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水布垭镇南潭村苏家湾的苏家权家。这个叫苏家湾的地方地处“三里城”山对岸,古为“难留城”,在“水经注”中所记的方位描述此山为巴人祖先发祥地。被称为“土家人”的母亲河——清江,因“水色清明十丈,人见其清澄”而得名,号称八百里清江画廊,被中外游客赞誉为土家族最美的河,自西向东由苏家权家门前横贯而过。这里还是中国廪君文化之乡,苏东坡的一支后裔就生活在这里,清道光年间编修的《苏氏族谱》和其他史料,多年来也一直珍藏在这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

好家风、好家教、好家庭、好家礼是这样传下来的:不忘初心忠厚传家久,坚守信念诗书济世长。承诺大于命,诚信大于天。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先祖从哪里来?带我到哪里去?我是谁?这些一直是让人魂牵梦绕的事情,人们特别希望了解自己的前世今生,这就是传家。所以“忠厚传家久,诗书济世长”首先需要有好家风、好家教、好家庭、好家礼的忠厚者来传家。如果没有忠厚者来传家,就不会有下句话的存在,我们现今发现的这个苏氏就做到了这一点。所以,“忠厚传家久,诗书济世长”在这里通过祖上留下的好家风、好家教、好家庭、好家礼能够直接看得见摸得着。

据2018年新谱记载和口述相传,了解到这家的前人苏方宜(第二十七代苏东坡后裔)在特殊历史时期不顾个人和家人的安危,将道光年间老谱书和相关典籍包扎后用绳子吊在自家堂屋(土家族房屋的正堂)神壁的夹缝里,使得老谱得以留存至今70多年。直到苏方宜去逝前一个月才对儿子苏家权说,“在楼上有个铁箱子里放着很重要的东西,你一定要保管好。”苏家权过后开箱看到的是一箱泛黄的老谱书,顿悟父亲生前所托之事的重要。为防虫蛀和潮湿,苏家权在老谱书中夹放土烟叶至今才得以完好保存,直到2017年重修家谱时才打开了尘封的历史。现苏家权的遗孀邓明彩女士忠实地守护着这些史料,她说自己嫁给苏家权已经47年了,苏家权对她很好,“老头临走时,对我说要继续保护好这些族谱和史料,我就要听他的,对得起他。”她说的虽不是什么豪言壮语,但却让人非常踏实。她一直谨遵苏家权的遗嘱与自己的承诺,忠实地守护着这些史料。承诺大于命,诚信大于天,尽到了自己的责任。邓明彩这位普通忠厚的守护者,为我们守住了一段历史文化,保住了我们的精神家园,我们理应善待之。为此,我向村书记建议给予她奖励,并希望村里对保存这些史料的老宅子进行保护修缮,给历史安个好家,让人民群众有精神参拜与寄托之地。

学习好家风提出新要求(全面开创中华民族好家风好家教好家庭好家礼建设的新时代)(9)

苏家权家里发现的这套保存完整的清道光年间编修的《苏氏族谱》与其他家谱有着不同之处。(谭艳/摄)

学习好家风提出新要求(全面开创中华民族好家风好家教好家庭好家礼建设的新时代)(10)

邓明彩女士(左)介绍如何忠实地守护着这些史料。(周云方/摄)

敬祖爱国庄严神圣,天见地证观谱阅章。家风、家教、家训、家礼——家之“四维”,共组中华文化公式:(人 家 国)×天下=爱国。

说“中华文化中,核心重要的一条是爱国。人、家、国、天下,一层层递进。”我们知道每当国家有重大活动时,都要举行庄严隆重的仪式。按照祖训要求在开谱时有人数的规定,按照人、家、国、天下,一层层递进的顺序,同样也需要有庄严隆重的仪式。敬祖是出发点,爱国是落脚点,必须要怀着敬祖爱国之心去观谱阅章。苏家一直认为“家风、家教、家训、家礼”是家的“四维”,缺一不可,家礼虽小,必须礼到,家礼敬国礼。根据祖训要求,调阅谱书时需苏家七个男丁以上在场,还要有庄严的祭拜仪式后方可开谱。于是,在长者的带领下,大家以恭敬虔诚的心情进行了点炷敬香天见地证的朝拜仪式后,推举本家高辈分、年过80岁以上的苏万银、苏万义二老开箱,本家苏方泮、苏方亚、苏方勇、苏方伦、苏家灿、苏从坤,和现已归宗的毛发勇、周仕清、周旅清、周云廷、周云方、周云浩等陪同,镇干部田祚洲、村书记彭邦虎在场,一起开箱观谱验章。

当长者打开了一个约2尺见方的铁箱时,里边的资料令人惊奇。原以为就是几本简单的谱书而已,结果,竟然从里面请出了一大堆谱书史料,摆满了一大桌子,其丰富程度完全可以用“读家书通国史”来比喻,用深山藏宝来形容也不算夸张。其中苏氏族谱中苏洵在宋庆历元年(1041年)所作的族谱引中这样写道:“家之谱牒,犹国之史志也。史志记载历代君臣经纬忠孝之事意,谱牒详叙昔日高曾祖考昭穆之本源。家之不可无谱,犹国之不可无史,理之然也。”他还写道“观吾之谱者,孝悌之心可以油然而生矣”。此族谱是苏洵创立的五世则迁的小宗谱法。

在观验中发现:谱书中详细记载着他们是苏洵后裔,记载着每个人的生平简介和生卒的年、月、日、时,以及安葬地,尤其从苏洵、苏轼、苏辙“三苏”开始,每代人的记载都很详细,包括苏洵后裔迁徙路线。族谱开篇是苏洵作的族谱引和族谱亭记,接着是苏洵、苏轼、苏辙的文章诗词、传记、三苏的墓志铭、皇帝圣诏、家训、宋孝宗御制苏文忠轼公文集赞序、乾隆皇御选眉山苏文忠公诗序等,还有欧阳修写给苏洵的墓志铭,一本族谱完全可看成是一部家国史。在族谱中苏辙的八世孙苏天爵在明洪武年间遍访苏氏族迹,发现苏洵的后代自南宋开始大都居于南方,有翰林学士,也有爱国将领。从族谱中的文章记载可以梳理出苏洵后裔的修谱脉络,自苏洵在宋建隆年间建族谱亭开始谱牒,其后裔在宋大观己丑年、明洪武年间、清乾隆年间几次主要合谱续修。其中苏轼的长子苏迈、次子苏迨和苏辙的第三子苏远于宋大观己丑年在南昌合谱,明洪武丁巳春苏天爵组织族人在新化合谱,后乾隆年间蒲邑象升续修,这些都完整呈现在这部道光年间苏氏族谱的脉络中。在族谱的序中写道“老泉公(苏洵)按传祖脉先遗根本,创作我苏氏谱也。泉公行义修于家规,名门谱世,水源木本,不可无谱,著眉山亭记详悉。因源溯流,而知渊源自远;由枝探本,而知根本自深”。

学习好家风提出新要求(全面开创中华民族好家风好家教好家庭好家礼建设的新时代)(11)

▲本文作者(左二)向南潭村书记彭邦虎同志(右)就深入挖掘苏东坡文化提出建议,要创建好家庭、好家教、好家风、好家礼示范地。

此支脉是苏东坡第二十代孙苏朝紫在乾隆廿五年(1760年)由湖南岳阳迁至此地。上可追至前秦,下可脉延至今。据老谱记载“唐神尧初,官平章事,就长史味道,由赵郡乐城(今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黜剌眉州,卒于官署,因家眉焉,眉之有苏氏。自公始,嗣八沠,祐公生子杲,杲生序,序生三子,澹、涣、洵。洵生三子,长殇、轼、辙。轼生三子,迈、迨、过。迈生五子,簟、符、箕、筌、筹。筹生乘轲,乘轲生三子,庆一、庆二、庆三。庆三生光祖(耀宗),光祖生应奇、应鼎。应奇生三子,添十、景沃、泮。添十生四子,仕宁、仕敏、仕敬、仕宜。仕宁生子完,子完生六子,文信、文忠、文又、文贵、文才、文祖。文才生四子孟懐、孟昇、孟缘、孟敬。孟怀生四子,江、傑、诏、诰。傑生大臣,大臣生忠。忠生凤吾。凤吾生德明、德容。德明生三子,郁生、聖生、華生。郁生生二子,学聖、学文(世选),学文生五子,振元、志璜、志琦(朝紫)、志玮、志珑。上述脉络清晰,如“苏洵后裔世系图”所示:

此世系图对巴东县这支苏东坡后裔的脉延进行了说明,图中“应奇”为苏洵第八世孙,应奇公由江西南昌迁湖北赤壁(蒲圻)管理漕运,后来应奇公的重孙“子完”迁湖南岳阳的临湘,图中的“志琦(朝紫)”为‘应奇’的十四世孙,于乾隆廿五年(1760年)年携夫人林氏由湖南岳阳(州)迁入今天的巴东县水布垭镇苏家湾。

学习好家风提出新要求(全面开创中华民族好家风好家教好家庭好家礼建设的新时代)(12)

文公家礼 苏道明记 周云方 摄

这些谱书史料丰富,具有以下特点:

一、重大意义。党中央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而家庭、家教、家风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什么是“传统”?是有传才有统。是“传而能统,统而可传”。传统不是静态的,它联系着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之所以坚持传统,因为它是我们走到现在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它指出了我们走向未来的正确方向,让我们温故知新。这些史料保住了这个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该族谱有家训十则和文公家礼,在敬祖爱国和家建方面有严格要求。

二、基本特点。诗书报长莫道祖德不厚,人文蔚起方知丹桂有根。

1.数量多,类别丰富,内容详实。经统计共有75本,15个类别。除《苏氏族谱》外,还有文公家礼——苏道明记、报恩宝懺、五服制章、小儿科、新增本草原始、义和团练、证盟功德佛释迦牟尼、土地经懺、图注脉志、诗经卷、人情出帐、老子著五千道德、奎辟诗经、九天司命竈君尊经、寒热温平药帖赋、大觉资冥、关帝明圣真经、长发其祥、辨字摘要去声卷、本草、养生、南无中天教主释迦牟尼文佛等文学、中医、佛教、玄学、绝学、武术、瑜伽、文公家礼、万佛来朝等相关典籍。

2.级别方面。在发现的谱书史料中有许多页码都是龙边花纹,经向专家全国政协委员吕成龙先生请教,这是朝廷颁给苏轼的圣旨,因为是圣旨,所以边上刻的是龙文。还有九叠篆字的印章,在当时这样的印章是属于国朝官印,有的印章带有“宝”字的痕迹,是属于御用系列,说明在出谱前后及其他方面曾历经过官方认可,应视为官谱。

3.时间。在《苏氏族谱》中记载有“大清道光廿七年丁未秋武公五十五代孙用彰文焕氏谨撰”的字样,道光廿七年为1847年,距今已有173年的历史。

4.区别。在发现的《苏氏族谱》(见图)的这几个字与其他的《苏氏族谱》的字体不同,一时网查不到。在该谱中由苏辙(子由)写的文忠公墓志铭中与其他谱书有不同之处,如此谱中写的是“海外”,其实是现在的“海南”,也许当时的说法与现在的表达不同。

5.文化传承方面。此苏氏族谱家训十则开篇第一句就是“明明祖德,祐啟后昆”。2016年由苏方勇、苏家权等族人筹备续谱,他们继续沿用苏洵谱例、五世则迁的小宗谱法,秉承先贤苏兰芳“诗书报长莫道祖德不厚,人文蔚起方知丹桂有根”的垂训,合族同心、新谱付梓、谨遵家训,于2018年9月完成了新谱的续谱工作。从他们族人2018年新修谱书的整体内容以及由苏方亚撰写的族谱序和后记来看,文化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与传承,所以他们在措词用语上比较讲究,继承了苏东坡的风骨。

学习好家风提出新要求(全面开创中华民族好家风好家教好家庭好家礼建设的新时代)(13)

《苏氏族谱》中的家训十则 (苏俊七 摄)

学习好家风提出新要求(全面开创中华民族好家风好家教好家庭好家礼建设的新时代)(14)

85岁高龄的苏万义老人(左1)口述祖辈迁徙过程和朝紫公进住苏家湾的故事。(谭艳 摄)

学习好家风提出新要求(全面开创中华民族好家风好家教好家庭好家礼建设的新时代)(15)

现在发现的《苏氏族谱》的这几个字与其他的《苏氏族谱》的字体不同。(苏俊七/摄)

学习好家风提出新要求(全面开创中华民族好家风好家教好家庭好家礼建设的新时代)(16)

此谱中写的是“海外”,其实是现在的“海南”。(苏俊七摄)

学习好家风提出新要求(全面开创中华民族好家风好家教好家庭好家礼建设的新时代)(17)

本文作者被聘为名誉村长

这个家族有口传家族历史的习惯,这次我有幸听到85岁高龄的苏万义老人口述祖辈迁徙过程和朝紫公进住苏家湾的故事,他说“我的上人对我讲我们这支人都是‘苏老泉’后裔,从四川眉山迁到湖南岳州,1760年朝紫公举家从岳州迁入湖北巴东县南潭村‘柘剌包’安居乐业,开枝散叶,他精通医学、易经、武功等,造福一方。”从他们的讲述中,我还了解到自1760年后湖南岳州和湖北巴东苏家湾两地族人在道光廿八(1848)年进行了一次续谱,即这次观阅的《苏氏族谱》,1942年湖南岳州临湘苏家明跋山涉水来到了湖北巴东的苏家湾进行第二次续谱。到1993年湖南岳阳的苏方泉又给湖北巴东苏家湾的苏方泮写信,提到两地族人同为苏洵后裔,要秉承家训进行第三次续谱,苏方泮还保存了这封信。这种家族的凝聚力精神是代代相传的,从苏氏家族自宋代、明代、清代以来的历次大的合谱修谱更能深切感受到文化传承的力量。

6.人文方面。随着人口流动,不同的支脉在融入当地社会的同时,依然保持着自己的文化特色与文明程度,与己敦亲睦族,与邻友好团结,体现出为别人着想的善良,大家同发展共繁荣。

7.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深叶茂。通过此次发现了解,尽管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文明在更替,知识在积累,但当我们走进历史探查其因时发现,他们一直在坚守保持着祖传的优良传统。建设好家庭好家教好家风好家礼,最需要的就是这样的无需提醒的自觉和坚定的信念。得知消息的北京丰台区看丹老年公寓马上在2020年新春年会上专门邀请了部分老年苏学专家现场演出了苏东坡的《定风波》和《题西林壁》节目,受到了广泛的欢迎。

依靠党的领导,创建好家庭、好家教、好家风、好家礼示范地,造福一方。

准备返京时,陪同的同志说:南潭村的书记彭邦虎同志希望和我见面深入了解。第二天我们再次来到这个村,大家进行了广泛交谈,该村正在建设美丽乡村,正需要文化元素,现在有这么好的史料,实在是个好机会。我提议要创建好家庭好家教好家风好家礼示范地。一是要组织专家学者深入挖掘苏东坡文化内涵,二是对文化资源利用进行深入调查研究,三是对乡村开发建设进行可研报告和规划,四是组织搞好宣传和招商引资共同发展。彭邦虎提议大家附议,决定邀请本人担任南潭村名誉村长,我和同行的周云方先生表示将为此尽自己最大的力量。

学习好家风提出新要求(全面开创中华民族好家风好家教好家庭好家礼建设的新时代)(18)

苏洵后裔世系图

学习好家风提出新要求(全面开创中华民族好家风好家教好家庭好家礼建设的新时代)(19)

现存的《苏氏族谱》等史料。(苏俊七/摄)

启示与思考,中国人——有谱,更靠谱!

此行深感在民间蕴藏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文化人。他们虽然远离都市,所受的教育不同,但一直谨遵家教、家训、家规、家礼的四维,时刻秉承“诗书报长莫道祖德不厚,人文尉起方知丹桂有根”的家训和严格的家风,养成了很好的教养与文明。他们在平凡的岁月里守护着我们的家园,守住了我们的根。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水平各不同,能够始终如一地做到这一点,非常不容易。这次对苏东坡后裔居住地与《苏氏族谱》及系列史料的发现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中国人——有谱,更靠谱!我们有千千万万个平凡伟大的人在默默无闻地做着伟大的复兴事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