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万卷丹书翻遍,到紧要处下手往往无有着落。

传统内丹养生真谛,即指开始练功体现正道正门的“理、体(窍道)、法”的统一。由于传统的封建保守的传授方式,为学术带来大量的反面,即非正门真谛。真与正的标准,集中表现在三关九窍中的讳莫如深的为首一窍玄关。因这一窍是人体受胎成形的起点即父精母血,即性与命、神与气的合成物。因而它也就是由先天而后天,由无极而太极,由宇宙而人体的德点,成为生理上无可取代的海造,所以说它能一窍通万窍通而一以贯之全身。

养生暗示法(养生玄关窍由来)(1)

养生主要是预防,即治病于未病。岐伯说:“病已成而后治之,壁犹战而铸锥,渴而掘井,不亦晚乎?”预防分对内对外两个方面,本文主要讲内练养生,使“病安从来”即无病可却的内在方面,即修真是养生的深人造诣。可以说学术的深人则修真,出浅则养生,两者都是凭经络窍道加方法来实现。所以,经络,特别是窍道与方法,更是首要的。经络与经络上附着的孔穴,常见于中医与按摩针灸,对于窍尊,则知真者少,知全貌兰少。它们都从何而来?是谁发现发明?如何发现发明?长期来每由之而不知:仅看到李时珍在“奇经八脉考”中谈到一句:“六景隧道,惟返观者能照察之。”养生界很少有人研究及此:什么名隐道?怎样返观?如何照察?返观照察目的为何?是谁发明?这些疑问是否仍是“千古之谜”?

内景当然是针对人体而言。隧指的经络,因其隐形故可名经隧,或简称隧。道指两者:一是用于针灸的有孔穴道,已发明的如《铜人图》:一是用于传统养生修真内练养生的无孔窍道。这些直接关系中医针灸按摩,等别是无孔窍道,不仅关系养生,更关系到人们生命的活水源头。代科研肯定经络是客观的,是物质的,至于经络及经络上附着的窍道、穴道,是否还处于半明半暗之中?更不言是怎样发现发明、是谁发明发现了。从这点说,我们的祖先是了不起的!他们不仅经*道,甚至体生命的活水源头,既发明,又用来养生修真,的确是了不起的发朗;应该说这是比“四大发明”更大的发明:因为它发明运用了包括生命源头在内的经隧窍道,实现了“天人相应”,把宇宙缩影于人体经窍之中而一以贯之。

近两代实修者研究后认为:包括经隧在内的内练方法,只能出自古医学前身,即无医无药时,从无到有的形成的。那时,当六淫之气引起病变,而又无医无药时怎么办?只能是本能地头痛“按摩”头,额痛“推拿”额。眉棱作痛,推拿及两眼之间鼻梁处(玄关窍),把鼻梁扭扯(推拿)得红红的,顿觉病痛缓解,甚至痊愈,一试再试都灵,遂深人人心,印入脑海。谁知对鼻梁这个“寂然不动,感而遂通”的发现,竟是比“四大发明”更大的发明!竟会是人类生命源头的最大突破口!更重要的是,比发现这个能治病的敏感部位更了不得的是,由表入里,既发现发明“内景隧道”:经隧、穴道;更“顺藤摸瓜”,“缘督以为经(径)”,在发现玄关窍的基础上,进而发现了后“三关”,以及任脉线上的中、下丹田,合成前三田、后三关,是为医经上任督两脉沿线可寻的经窍要害。

养生暗示法(养生玄关窍由来)(2)

其中“三关”关系到人们的生死,故名“三关”。而众所周知的下丹田,乃是“胞”之所在…男子也有“胞”,无“胞”就不能产精气和胎息。这是《外经》补《内经》之不足处。后来更发现任督之间,起周剂作用的冲脉线上,亦即前三田后三关这两个“三”之间,养生到高级领域,还将再气化形成三窍合成九窍,是即八卦(含四象)、九鼎(含五行)。特别是这个寂然不动、感而遂通的无孔窍门,竟会是万窍之祖!竞会是一窍通万窍通之“一”、一以贯之全身的“一”。对此一窍,医家在《灵枢》透露为“十二经,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上达流注)于面而走空窍”的“空窍”(即玄关)。

后来《外经》岐伯才直言“脑为泥丸即上丹田”。上丹田及下丹田,首见于医经。学术由“岐黄”而“黄老”,经孔子问礼于老”,于是这个“一”便被儒家奉为“唯精唯一”的“一”。有一必然生二,是即儒家“允执厥中” 必然暝目假寐居多。假寐的瞑目,不就给我们“发明”了后来叫作“垂帘”的方法?这就创造了养生时“反射”的条件一“回光”。在假寐中最方便不过的就是“默想”到“服前(鼻梁)”。这样就形成后来的“返照”一守窍,成为我们养生实修的先决条件“垂帘守窍”,即“回光返照法”。一经在假寐中默想,即“回光返照”,便会顿觉神融气畅,四体安舒;而“久坐必有禅”,便会产生出系列“内景”来,直至此身透明、照察、发现、发明如李时珍说的“隧道”,成为新的质变的飞跃一·完成了养生内练养生的前工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