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遗址提到中国近代史,就离不开“屈辱”和“抗争”的主题,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什么?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什么(一个民族的远航)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什么

圆明园遗址

提到中国近代史,就离不开“屈辱”和“抗争”的主题。

1840年,英国人用坚船利炮轰开了晚晴闭关锁国的大门,一头沉睡千年的东方雄狮终于从梦中醒来。面对这个让自己无比陌生的新时代,曾经威风凛凛的雄狮再不复往日的风采,软弱的清政府无力抵抗外敌的入侵,中华民族迎来了历史上最为屈辱的时刻。

在战败割地赔款的屈辱中,中华民族的历史翻开了近代的篇章。“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抗争。”。伴随着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中国社会各个阶层均涌现出了一批批有识之士,他们在内外交困的环境中开启了艰难的抗争屈辱的征程。

年少时,最不喜的便是这一段历史,“落后就要挨打”,那种屈辱和苦痛在今天仍然能深深地刺痛每一个少年的心,更何况那些身在历史中的人!

在当时的中国社会,尽管各个阶层的人们立场不同、见识不同,但他们都在努力为中国寻求出路。我们所熟知的洋务运动、太平天国、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历史事件,都是他们做出的艰难努力。

只是,教科书上的近代史都太过笼统简略,读来总有种模糊朦胧的感觉,看着一个个代表不同阶级的群体登上历史舞台,短暂闪耀过后就消失了。可他们究竟是如何受到新思潮的影响,又是如何觉醒的呢?不同的群体之间是否存在某种联系呢?这些具体的人和故事,是史书里不会记载的。

最近读了一本口述史,来自关河五十州的《一个民族的远航》,让我对这段历史有了新的认识。

《一个民族的远航》

关河五十州是著名的畅销纪实作家,对中国近现代史研究颇深,擅长口述史料的写作,作品立论客观严谨,史学基础扎实,已出版多部历史纪实作品,包括《一寸河山一寸血》《战神粟裕》《虎部队》《张作霖大传》等,还有“日本大败局”系列 、“晚清帝国风云”系列,受到读者的一致好评。他的每一部作品,都不仅是语言鲜活、引人深思的文学著作,更是叙事生动、求证严谨的历史教科书。

在这本《一个民族的远航》中,关河五十州充分发挥了自己在口述史料写作方面的优势,以“中国留学生之父”容闳一生的经历为线索,详实地记录了晚晴社会幼童留美的那段史实,展现了中国近代社会群体觉醒的艰难历程。

容闳

容闳,号纯甫,广东香山县南屏村人,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外交家和社会活动家。他是第一个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的中国留学生,不仅参与创建了中国近代第一座完整的机器厂——上海江南机器制造总局,还组织了清政府的第一批官费留美幼童,是中国留学生事业的先驱,被誉为“中国留学生之父”。

以前读书的时候,看到书上那些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人的事迹记载,总会好奇,他们也曾是懵懂的幼童,天真的少年,到底经历了什么,才会有如此的觉悟,开始担忧民族的命运、国家的前途?当他们遇到挫折和打击的时候,又是什么支撑着他们继续坚持下去呢?对于这类非常个人化的问题,历史书上没有答案,而我在这本《一个民族的远航》中,依稀找到了答案。

容闳最初决定前往美国留学,是因为家境窘迫,想要去新世界寻找一个出路。后来,在美国,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耶鲁大学,并从这所世界著名的学府毕业。学成回国后,面对风雨飘摇的国家和破败的山河,容闳深感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他希望能够为自己的祖国做点什么,来改变民族的现状和未来。

容闳决定,推动一个“植柳计划”,由清政府出面,派遣幼童赴美留学。他的这个伟大设想得到了清廷重臣曾国藩、李鸿章的支持,在二人的推动下,清廷启动了幼童赴美留学计划,这批幼童也成为了中国最早的官派留学生。

第一批留美幼童

只是,面对着一艘即将倾覆的大船,单凭个人的力量是很难组织的。由于受到顽固守旧派的阻挠,留美幼童还没来得及完成学业,就被强制回国。作为留学计划的负责人,容闳也无力阻止幼童们的回国。

幼童们回国之处,受到政府和社会的严重歧视,他们被描绘成了背叛国家的“洋毒”。但这些幼童们并没有因此而消沉颓废,他们默默地承受了所有泼到身上的脏水,同时也不放过任何一个能够证明自己的机会。

在每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中,都有留美幼童们坚毅果敢的身影,他们从未放弃振兴民族的努力,有的投身实业救国、技术兴国,比如修建京张铁路的詹天佑、钟文耀;有的展现出了自己绝佳的外交才能,在外交场合尽自己最大努力捍卫着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和利益,比如唐绍仪、梁诚;还有的在战争中义无反顾地为国捐躯,比如沈寿昌。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有很多次我都需要暂时停下来,平复一下自己愤懑、激动又备受鼓舞的情绪。在那个波谲云诡的时代,每个人都不得不随着历史的潮流起起伏伏,而这些留美幼童始终坚守着自己救亡图存、慷慨求索的初心,为国家,为民族奉献了自己短暂而光辉的一生。

而在留美幼童的背后,始终站着一个坚定、务实、执着的身影,他就是容闳。可以这样说,容闳影响了留美幼童们的一生,而留美幼童们以自己瘦弱却有力的双手,改变了整个中国近代史的进程。

感谢这一批已经离我们远去的探路者,是他们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点亮了黑暗中的那盏灯,也是他们唤醒了那头沉睡的东方雄狮。民族的希望在少年哪!

- The End-

* 作者:十七君Tanya。读书有时,运动有时,旅行有时。这一生,只愿多读一些书,多看一些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