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出自陶渊明的《杂诗》,在上学的阶段,老师经常会用这首诗来勉励学生要珍惜时间,奋发图强。但这首常被拿来自我勉励的诗句,在真正了解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后,可能会让我们哭笑不得!

对陶渊明这种淡泊名利的行为感悟 从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1)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这句诗到底要表达什么意思?

1、陶渊明是伟大的山水田园诗人

陶渊明是中国第一位山水田园诗人,他是田园诗派的创始人,在历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凭着他的淡泊名利和“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风骨赢得了后世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大神的景仰和膜拜。

欧阳修说:“吾爱陶渊明,爱酒又爱闲”。

白居易在《效陶潜体十六首》中写道:“先生去我久,纸墨有遗文。篇篇劝我饮,此外无所云。我从老大来,窃慕其为人。其他不可及,且效醉昏昏。”

从历史上的这些大人物对陶渊明的评价中,我们都可以看出来陶渊明是一个热爱自然,热爱田园生活并享受这种悠闲自在生活的人。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首饮酒(其五),主要表现的就是陶渊明对自己当下生活的生活是十分享受的,这样一个很会享受生活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他写出来的这句“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也是表达出要在快乐的时候尽情享受生活的理念才对,而不是人们口中说的要珍惜时间。

对陶渊明这种淡泊名利的行为感悟 从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2)

2、在魏晋之风的影响下,陶渊明的这首杂诗,表达的是另一层含义。

魏晋是一个比较乱的时期,因为政权更迭十分频繁。但魏晋的风流名士们又将崇尚自然、超然物外,忘我,不刻意,不人为,率真任诞而风流自赏表现的淋漓尽致。他们或喜好饮酒,或不务世事,以隐逸为人生的最高追求,正可谓是真名士自风流。竹林七贤、二王、王谢世家等魏晋时期的名士无不表现出清俊通脱,超然物外又淡泊名利的气质。

陶渊明作为东晋时期的人物,自然也受会受到前人的影响,或者说受到魏晋之风的影响,变得超脱物外。

所以,在魏晋之风的影响下,陶渊明的这首“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表达的其实是另外一层含义,得快乐时且快乐,活在当下。当然,这句诗也是叫人们珍惜时间,只不过是叫人们珍惜时间,及时行乐,而不是勉励人们要珍惜时间,发愤图强。

对陶渊明这种淡泊名利的行为感悟 从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3)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我们应该如何解读它?

在解读这首诗之前,我们应该了解下陶渊明是一位什么样的诗人。

陶渊明在北晋的历史中,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本是达官显赫出身,可惜年少时家道中落。年少时他曾也是志向远大的少年,但是山水田园之美,逐渐让他起了归隐之心。

年少的时候陶渊明也有着“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的志气,有着“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的侠气,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因为经历的更加丰富,陶渊明对自己的人生又有了新的思考,对人生的本质也渐渐有了新的认识。

他五次出来当官,但是又五次弃官不做,宁愿回到乡野之间,“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做一个并不地道的农民,终日面朝黄土背朝天。

他最后一次做官是在41岁时,官职是彭泽县令,但是上任八十多天后最终还是选择“离职”,又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归隐田园的道路,只为了追求心灵的宁静与淡泊。在四十四岁时,甚至连“草屋八九间”也被一场无情的大火给烧光了,他变得更加贫穷,全家人因为没地方住,最后只能暂时住在船上。但是即便处于这么尴尬的境况,他也没有选择做回老本行,甘愿做一个穷困交加的农民,也不愿意为了五斗米而折腰。因为在他的心中,与束缚自己的官职相比,他更愿意过自由自在的生活,这种生活是他所享受的,能让他的心灵获得最大的自由,让他的心态变得闲适优雅。

对陶渊明这种淡泊名利的行为感悟 从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4)

在外人眼中看来,当官能够满足物质的需求,何乐而不为呢?但是在陶渊明的心中,他明显更注重精神上的愉悦。

这样一个注重精神享受的陶渊明,他作出“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这句诗,结合他的个人性格以及行为方式来看,他都是一个很会享受生活,并且即便在一个比较困难的情况下依然能够自得其乐的人。所以整体上看来,陶渊明想通过这首诗传达给别人的理念其实是把握眼前的好时光,珍惜眼前的快乐。人生在世,当及时行乐。

陶渊《杂诗》共有十二首,此为第一首。

王瑶先生认为前八首“辞气一贯”,当作于同一年内。据其六“奈何五十年,忽已亲此事”句意,证知作于公元414年(晋安帝义熙十年),时陶渊明五十岁,距其辞官归田已有八年。

根据这段资料,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陶渊明作出“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这首杂诗的时候,起码已经有五十岁了,而距离他辞官归隐更是已经有了八年之久。这个时候陶渊明已经归隐了那么长时间了,醉情于山水之间,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他是十分享受这种悠闲自在的生活方式的,结合情境,如果硬要说他这个阶段作出这么一首诗是为了激励别人珍惜大好时光,发奋图强,未免太过于牵强。

对陶渊明这种淡泊名利的行为感悟 从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5)

从陶渊明笔下,来看当时的魏晋之风

史书中用这样一个词来形容魏晋时代:魏晋风流。

魏晋名士,从最开始的王弼,何晏,但竹林七贤,再到裴頠,郭象,他们的行为中,无不透露着崇尚自然,超然物外的放浪形骸。正是因为受着这种自由风气的影响,王羲之才能造就出那样传奇的又能够世代相传的《兰亭集序》吧!

王羲之是一个很有才学的人,他在《兰亭集序》中,用自己的才气将当时与友人们相聚兰亭,饮酒赋诗,曲水流觞的聚会画面形形色色的展示在人们面前。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从这句诗中,我们仿佛能够看到一个个魏晋名士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寄情于山水之间,快乐的找不到北,都快忘了今夕何夕了。这种对生活的极致享受,实在是令人羡慕不已。

这就是魏晋之风,人们有着率真任诞、清俊通脱的行为风格,而饮酒、清谈、纵情于山水更是当时名士们普遍追求的生活方式。他们每个人都不拘泥于礼节,不喜束缚,超然物外,有自己特立独行的风格,浑身上下透露出来的都是一贯的风流潇洒。

对陶渊明这种淡泊名利的行为感悟 从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6)

在陶渊明的诗句中,我们其实也可以找到他受魏晋之风影响的痕迹。接下来就让我们通过陶渊明的诗句,一起来感受一下他笔下的魏晋之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从这句诗中,我们丝毫看不出他被当下困扰住的样子,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对未来充满迷茫的人,只能看到一个同时拥有悠然、舒适、自在、惬意的灵魂,因为喜爱田园生活,自由自在,所以即便种豆要面临“草盛豆苗稀”的尴尬,他也还是能惬意地过自己喜欢的小日子,悠然自得,半分急躁也看不到。

过这样的自由自在的田园生活,他可以不用理会红尘纷扰,他可以读书,也可以写诗词作文章,做一切他所喜爱的事情,感受当下的美好,一切都是他自己说了算。有着这一份超然物外的悠然自得,纵情于山水之间的陶渊明,真的是一个很懂得享受生活的人。

对陶渊明这种淡泊名利的行为感悟 从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7)

《饮酒其七》中:汎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这句诗里的诗人,一边喝酒一边赏菊,沉浸在美景和美酒之间不可自拔,喝着酒,看着景,诗人渐渐忘却了尘世,摆脱了忧愁,变得逍遥闲适,自得其乐。

魏晋名士大多追求饮酒,纵情于山水之间的生活,在陶渊明笔下,他过的就是这样的生活,忘却一切忧愁,只用心去感受眼前的快乐。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诗中,陶渊明为我们展现了他回归自然的一幅幅画卷,他耕种、摘菜,他读书、写诗,他喝酒、赏景………这一幕幕无一不是在告诉我们,他过的很自在,并且这种生活让他感到怡然自得。他是一个不拘泥于礼节的人,说罢官就罢官,说归隐山林就归隐山林,说种地就种地,他过的恣意并且很享受这种田园生活。

对陶渊明这种淡泊名利的行为感悟 从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8)

“享受当下的快乐”,这就是魏晋之风的精髓所在,也是“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这首诗真正想表达的意思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