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一个知乎儿援引 王引之《经义述闻》 的说法:

诗经——《氓》,其中有一句:

女也不爽,士其行。

「士貳其行」的「貳」实为「貣(tè)」的讹字

对此,我是不赞同的。此外,他还听别人说:

《荀子·解蔽》有一句:

心枝則無知,傾則不精,貳則疑惑。

这句写的非常妙,「枝则无知」的「枝」和「知」两字押韵,「倾则不精」的「倾」和「精」两字押韵,是句内自押韵。

但「贰」和「惑」不押韵,所以这里的「贰」也一定是「貣」的讹字,因为「貣」和「惑」才是押韵的。

对此,我也是不赞同的。于是我回了贴,但对方似乎很鄙视。想必,他自封追随了某某官科们的脚步,自然是横竖看我不顺眼,何哉?刘小羽是个民科啊!

先回答押韵问题,贰古音的辅音不论,元音是i,而或-惑-国-域等字,在先秦押韵i,所以两者是同韵的,都押i韵。

然后回答通假字的问题,贰是贰,貣是貣,两者非相互通假、假借、讹字!

賚的同音字(贰并非貣的讹字)(1)

賚的同音字(贰并非貣的讹字)(2)

贰的金文=戌 贝,或弍 贝,戌-弍从戈,戈古音co,c辅音,o元音。贝古音bi,b辅音,i元音。

而中古时贰的读音大致是ni,所以推测上古贰读作ci(gi),也即,辅音从戈(c),元音从贝(i)。

这种混合构字法,在甲骨文、金文中,也是不少见的。

那么,秦汉文人有可能将这贰-貣两个字写错、写混吗?我认为没可能。

賚的同音字(贰并非貣的讹字)(3)

賚的同音字(贰并非貣的讹字)(4)

貣的金文=弋 贝,而且越早越不同,最初是左右结构,而非上下结构。贰一直是上下结构。关键是,贰-貣的字型差别太大了,若贰从戌,貣从弋,则戌-弋差别太大,一个是斧头(戌),一个是鱼钩(弋)。再说了,就算把貣的弋误认为戈,贰里还有两横(二)呢!

其三,我来谈谈贰在含义上有没有三心二意?不忠?不专心?不一?

当然有啊!二就是不一,不忠心,三心二意!

类似于divert,二的欧洲语言也是d辅音啊。

其四,貣=贷,贷从代,代从弋,也说明一个问题,弋的古音为di,而它现代读音为yi,是d辅音的零化,见: d辅音的零化 ;

那么贷字有没有误差、不忠的意思呢?没有,新华字典如是说:

贷   dài ㄉㄞˋ  1. 借入或借出:~款。借~。信~。  2. 推卸给旁人:责无旁~。  3. 宽恕,饶恕:严惩不~。

看看,几乎与贰心、贰行的贰完全反义。

总结:那些尸位素餐的官科们,消停消停吧。别为了证明自己没白吃饭而拼命刷论文、刷书。你们的滥竽充数,不仅浪费了大量的学术经费和出版空间,还荼毒了很多新人,比如,这个小看我等民科的某某博士。

附图——

賚的同音字(贰并非貣的讹字)(5)

賚的同音字(贰并非貣的讹字)(6)

賚的同音字(贰并非貣的讹字)(7)

賚的同音字(贰并非貣的讹字)(8)

见: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41694862/answer/24421819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