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天明在圈内地位(不是所有人都可以)(1)

是一部什么样的电影,让“大半个中国电影圈”纷纷自发力挺?

《百鸟朝凤》上映,电影界近百位志愿者不辞辛劳,为推广尽其所能。全国九大影业发布联合声明,为影片发行保驾护航。李安、张艺谋、徐克、黄建新、陈凯歌、贾樟柯、张一白、黄健中、谢飞、何平、管虎等多位著名导演齐声应援,义气力挺。

是什么样的一部电影,让63岁的制片人老泪纵横跪求增加排片?

5月12日,著名电影制片人方励在网络直播中下跪磕头,老泪纵横,恳请影院经理增加排片。方励在直播中说:“这部电影是中国人的电影,讲的是中国人自己的文化,二百多人的志愿团队干了八个多月,却只有百分之一的排片。”他还说“这个电影出来就没指望票房多少,只是希望能有更多观众看到吴天明导演最后这部杰作。”

这部电影就是《百鸟朝凤》,以上的这一切,都离不开一个人,他就是吴天明。

吴天明导演,2014年3月4日永远离开了我们。《百鸟朝凤》是他的遗作。

正如电影里所说,“百鸟朝凤”这首曲子,只有德高望高的人死后才配享用(一般德行平庸的人只能吹四台、八台。)

吴天明是一个配享用“百鸟朝凤”的人。因为无论荧幕内外,吴天明都是中国电影界一个“教父级”的人物。

他有重量级的电影作品(《人生》《老井》《变脸》等,都获得过巨大成功,拿奖无数),还为中国影坛培养了一批蜚声国内外的电影人(张艺谋、陈凯歌、黄建新、周晓文、田壮壮、何平、顾长卫、芦苇等)。

吴天明在圈内地位(不是所有人都可以)(2)

《老井》:中国第一部获得A类国际电影节大奖的作品

《百鸟朝凤》,同样是大师的匠心之作,口碑也非常之高,但与电影圈大佬力挺和极好口碑不相称的是,这部电影遭遇着市场冷遇,一度面临上映不到一周就下线的危险。

看完这部电影,可以说,《百鸟朝凤》电影内外发生的故事,都让人噙着泪。

吴天明生于1939年,在创作《百鸟朝凤》时已经72岁高龄,据说为了修改这部电影的剧本,吴导经常改到痛哭流涕。好不容易在2014年2月完成最后制作,然而仅一个月之后,大师辞世,《百鸟朝凤》成为绝唱。

吴天明在圈内地位(不是所有人都可以)(3)

我全神贯注看完这部电影,感触很多。吴天明导演的这部作品,不只是一部电影,他更借此把个人对艺术的匠心和初心,做了最深最真的演绎。

《百鸟朝凤》讲的是唢呐传承的故事,揭示了一个时代的命题:在商业化的时代大潮面前,传统文化和技艺如何坚守。

电影故事线索非常朴实,但内涵饱满、表演到位、真实感人,导演把他对艺术和时代的思索全部融入了这部作品。

作为“中国五代导演的教父”,电影中的“天鸣”是个徒弟(天鸣,谐音“天明”),但是一个能把唢呐吹到骨子里的人。

陶泽如饰演的师父说:“唢呐不是吹给别人,是吹给自己的。”这句话,我感觉是整部电影的灵魂,懂得敬畏,对得起自己,才能感动别人。

技艺不只是技艺,更是一种德行和操守。在“是非曲直”常常用金钱来衡量的时代,真正的唢呐匠吹得是人品和艺品,吹的是定力:能够摒弃干扰,日复一日,把活儿做到精益求精,完美再完美,并把它当一种至高荣誉坚守。

电影里面,有一个有意思的场景:一边是吹唢呐,一边是西洋流行乐(加上大长腿美女唱歌),唢呐这边没人听,还被人说他们给双倍的钱,叫他们不要吹。

时代变迁总叫人无奈,传承者们纷纷离开唢呐这个行当。那谁在传承这门技艺?所以,焦三爷找唢呐的传人,不只是找技艺非常好的人,他更看重“唢呐离口不离手”的品行。

焦三爷有两个徒弟,一个叫蓝玉,一个叫天鸣,天分极好的蓝玉却被焦三爷赶出师门。

到后面,焦三爷说出了当年为什么收天鸣为徒?他说,是他父亲摔倒时他掉流下的那滴泪。最终天鸣也没有辜负师父,摒弃了浮躁,也挡住了诱惑,把唢呐这门技艺传承下来了。

吴天明在圈内地位(不是所有人都可以)(4)

天明,“天鸣”,吴天明导演已经将自己融入“天鸣”这个角色,这个角色演的不是师父,而是徒弟……我想,里面正透露导演对艺术的敬畏和初心。

技艺是匠人的生命,只有能把它融入到骨头缝的人,才堪称真正的巨匠大师。

电影中有一段“唢呐王”焦三爷吹唢呐,吹得如痴如醉,不是喝醉了,是吹醉了,太好听,听出了眼泪,听出了百感交集。

最后,想说的是,不管这部电影票房如何得让人尴尬,对我来说,看完《百鸟朝凤》,真的是意犹未尽,如获至宝。

因为,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百鸟朝凤”。

致敬电影巨匠“吴天明”!这电影我给满分。

作者@禾木兄▲本文系原创▲转载请联系

影像声色.禾木坊丨looie2014l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