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和阎婆惜,是悲剧的二人组。表面上阎婆惜被杀,宋江被流放,下场都挺惨。在表面的掩饰下,是二人的毫无情感基础的强行扭合。

宋江和阎婆惜原著是怎么说的(宋江和阎婆惜的)(1)

宋江和阎婆惜

先说阎婆惜,毕竟女士优先,也不知是哪来的这么句话。就这么着吧,男士优先已经几千年了,换换也挺好。

阎婆惜,京城人,由于家传的本领,不但会唱小曲儿,而且,还会唱诸般耍令。这在宋朝,对于底层百姓,是种生存技能,光彩不光彩先放一边,活命是可以的。《东京梦华录》里就有“打酒坐”之类的人。生存对于阎婆惜,当时应该不是问题。

首先,是长得好看,阎婆惜长得有颇有些颜色。其次,小时就已经得到行内的认可。

宋江和阎婆惜原著是怎么说的(宋江和阎婆惜的)(2)

阎婆惜(图片来自网络)

小儿在东京时,只去行院人家串,那一个行院不爱他!有几个上厅行首要问我过房了几次。

阎婆惜父母不肯,因为买入妓院,买断的钱,不能花一辈子,肯定不合适,最合适的莫过于找一个有地位养得起的官人,嫁出去,这样,能吃一辈子。就像渭州城遇到鲁达的金翠莲和金老汉一家,金翠莲嫁给赵员外,两个人就都可以活得不错。

宋江和阎婆惜原著是怎么说的(宋江和阎婆惜的)(3)

阎婆惜和张文远(图片来自网络)

不过这样的事风险也很大。无依无靠,很容易被抢霸,被骗。郑屠就是个例子。要不是鲁达,一老一小生活将无比凄惨。阎婆惜的父母大老远的投奔的官人,也应该是这个路数。不过这个官人,要不是骗子就是家里不同意,阎婆惜一家三口投奔无门,落了个凄惨的下场。背井离乡,投奔无门,这事儿又不怎么光彩,阎公一气之下,撒手人寰。

阎公气死,阎婆就施展浑身解数。为了生存,人的能力是无限的。首先,得埋葬阎公,沿街乞讨,嫁女儿。想的是一举三得:埋老头,嫁闺女,养自己。运气好,遇上宋江,都解决了。

可是,接下来,就是生活问题了。从小出入行院卖场,以及平时对女儿的教育,必然会让阎婆惜养成好吃懒做各种恶习,更要命的是,风月场所的人是不会满足于安稳生活的,投机钻营,尔虞我诈,阎婆惜是司空见惯的。而道德观念在她那是不可能有的。很简单,父母给不了,妓院更不可能。逐利,纵欲,原始的本能就会无限扩张,宋江就成了她的摇钱树,还想指着一封信吃一辈子。其实,他原本可以如愿,宋江已经答应了。起码不会再干预他和张文远了,衣食无忧,还想压榨宋江一辈子,这种痴心妄想直接导致了宋江的爆发。一命呜呼了。

再来看宋江。

孝义黑三郎,呼保义宋江,那个名号都是响当当的。可是副作用也是明显的。要面子,出来混,面子第一。手里有梁山强盗头子晁盖给的感谢信,就是私通强盗,那是谋反的罪名。当着刘唐的面,烧晁盖的信,安全是安全了。刘唐怎么想,回去晁盖怎么想。宋江就是想太多。夜长梦就多。回家烧,路上给阎婆截了去。在楼上烧又怎样?怀疑又当不得证据。一来二去,忘了。忘了金条,忘了信,忘了鸾带,想起时,已经到了阎婆惜的手里。

宋江是习武之人,习武强身健体,是好事,但是这个毕竟占用精力,习武和外室,得兼顾吧。

十八、九岁的外室冷落了,又带来个眉清目秀,齿白唇红,风流俊俏;更兼品竹调丝,无有不会的张文远,这不像个成年人干的事儿。无意插柳柳成荫,买下了隐患。就像卢俊义习武,把娘子让给了李固,那谁谁谁习武,把谁谁让给了经济,你懂得。前车之鉴。

两个没有共同语言的人,没有感情,却要在一起,走到最后,不只是阎婆惜的问题,宋江也难辞其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