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部(3)61、拌草棍(bàn cǎo gùn)——给牲畜拌草料的棍子,借指挑弄是非的人【注】拌草料,需要搅拌,即把“草”和“料(加工过的粮食,如:黄豆面、稖槌面等)”搅合在一起,使“好”的(粮食)和“孬”的(草)混在一起拌草棍“拨弄是非”的含义是否出自于此呢?,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五河话干什么怎么说?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五河话干什么怎么说(蓼花河人说家乡话)

五河话干什么怎么说

B部(3)

61、拌草棍(bàn cǎo gùn)——给牲畜拌草料的棍子,借指挑弄是非的人。【注】拌草料,需要搅拌,即把“草”和“料(加工过的粮食,如:黄豆面、稖槌面等)”搅合在一起,使“好”的(粮食)和“孬”的(草)混在一起。拌草棍“拨弄是非”的含义是否出自于此呢?

62、靽(bàn)——家乡话读“pàn”。推独轮车或拉地排车时,拴在车把、套在推(拉)车人脖子上的宽带子。用上“靽”以后,可有效保持车子的平衡且减轻推(拉)车人的用力。

63、帮(bāng)——一伙、一群。例如:他们那帮小伙计,不知上哪里玩了。

64、梆梆枣(bāng bāng zǎo)——一种树木结的果实。每年新发出的枝条中间,一般都会逐渐隆起一个绿色疙瘩,大小如软枣,嫩时可吃,有清淡的甜味,但果实中间通常会有一条白色的小虫子。秋天,那绿色的小疙瘩,则变成灰褐色、硬梆梆的木质果实。【注】“梆梆枣”,也许是家乡人根据它的果实的形状起的名字吧。笔者老家崖头上曾有好几棵这样的树,小时经常爬到树上摘这种小果子吃,故印象深刻。

65、傍黑(bàng hēi)——家乡话读“bāng黑”。临近黑天,即傍晚。也说:傍黑天。例如:天亮他就走了,傍黑天才能回来。

66、傍明天(bàng míng tiān)——家乡话读“bāng明天”。临近天明的时候。例如:傍明天,雨就停了。

67、傍晌午(bàng shǎng wǔ)—— 家乡话读“bāng 晌wú”。临近中午。例如:往坡里送饭的人,傍晌午才走。

68、稖槌(bàng chui)——指玉米,通常指一整个的玉米。例如:大娘煮的那锅稖槌岗香嗹。【注】“稖”,《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41页),只有一种解释:稖头,方言,指玉米。所以,笔者以为,我们用于指代玉米的“棒槌”的“棒”,用“稖”字更贴切。

69、稖槌核(子)(bàng chui hú)——稖槌去掉外面的包皮后,称为“稖槌核(子)”。家乡人还称其为“(稖槌)光腚”。

70、棒槌(bàng chui)——短木棍。主要用途有:(1)洗衣物的工具。用来捶打浸泡过的衣物。例如:他婶子,你洗衣裳的棒槌借我用用。(2)脱粒的工具。常用来敲打稖槌核、砸豆子(荚)、谷穗等。例如:你拿上棒槌,咱到社场里砸稖槌骨头。【注】“砸稖槌骨头”,就是用短木棍将玉米粒从稖槌核(hú)上砸下来。以前,生产队种上麦子以后,地里的农活少了,就开始给稖槌脱粒。那时,还没有脱粒机,生产队长就将晒在场院里的一垛一垛的稖槌“包”给各家各户,大人孩子就拿上木棒槌,将玉米粒敲下。得到的报酬就是砸出来的稖槌“骨头”。稖槌骨头是仅次于木头的硬柴火,平时烧火都舍不得,只在冬天生煤炉子和过年炸肉蛋时才用。

71、包袱(bāo fu)——名词。(1)指包衣服等用的布,通常为正方形。例如:这块布头正好做个包袱。(2)用“包袱”包裹起来的包。例如:一包袱馍馍。【注】以前,逢年过节看望亲戚(叫走亲戚),都是用包袱将馍馍、点心包起来,提到亲戚家。距离远的,提包袱的手和胳膊就酸胀麻木,这时,就将包袱挎在胳膊上。所以,走亲戚时,通常说:挎上包袱走亲戚。

71、包袱底(bāo fu dǐ)——指家庭多年不用的或最贵重的东西。例如:咱家就攒了这点包袱底,留着给你哥哥娶媳妇。

72、包瘫(bāo tān)——(1)缺陷。例如:他脸上那块疤,是个明包瘫。(2)引申为人品上的缺陷。例如:他好赌博,是个大包瘫。

73、褒贬(bāo biǎn)——(1)指责;批评缺点。例如:有意见你就当面说,别在背后褒贬人。(2)贬低。如:他就是好(hào)褒贬人。

74、雹子(báo zi)——家乡话读“bá— ao”。冰雹。如:将才那一阵雹子,下得和鸡蛋大小,把树上的果模都砸下来了。【注】(1)家乡话把“雹”读作“bá”,可能缘于“雹”的另一个读音“bó”。(2)“果模(mú)”,泛指树上结的各类果实。

75、饱汉不知饿汉饥——比喻处境好的人,不能理解处于困境中的人的痛苦。

75 .宝贝疙瘩(bǎo bèi gē dā)——疙瘩,家乡话读“gā da”。称极受宠爱的孩子,有时也称极受宠爱的人。例如:小孙子可是他家的宝贝疙瘩。

76、保媒(bǎo méi)——说媒、做媒。例如:有他婶子保媒,这门亲事准成。

77、抱窝(bào wō)——孵卵成雏。多指母鸡孵小鸡。例如:那只老母鸡正在抱窝,你可千万别哄了它。【注】蒲松龄《日用俗字》写作“㲒(bào)窝”。《字汇》注音为“蒲报切”,音暴,同“菢”,鸟伏卵。《现代汉语词典》中,用“抱窝”这两个字。

78、㙸(bào)?——借音字。尘土飞扬状。如:他扫地没洒(家乡话读shǎ)水,弄得太㙸了。【注】这里的“㙸”字需要斟酌。㙸;《康熙字典》中注:“㙸”为“墣”的俗字。《辞海》和《现代汉语词典》中未收入“㙸”字,收入的“墣”(pú)字当“土块”讲。蒲松龄《日用俗字》中用“坺”,意为“尘”,但“坺”读“fá”。百度汉语中“㙸”有“bào”这个读音。

79、鲍老蚰(bào lǎo yóu)——借音字。蜗牛。(是否叫“巴啦牛”?“牛”家乡话读“yóu”。)【注】家乡曾有这样的儿歌:“鲍老、鲍老蚰,先出角(jia),后出头。”

80、爆仗棵(bào zhang kē)——这里“棵”读“kuo”。一种中药材。学名:地黄。家乡人叫它“妈妈酒”。(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待考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