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吴柏林,来自平江县孔子学堂,我们一起来玩味《论语》玩味,是中国古人的一种读书和学习方法玩味一词,据查最早出现在唐代的一本佛学著作《法苑珠林》,意思是通过玩索,来品味佛法的真味,感悟佛法的智慧,就像品尝美食一样,要品出其滋味而读书也好比品尝美味,需要读出书中文字背后的真义,才有味道,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论语品读公众号?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论语品读公众号(玩味论语001玩味玩味)

论语品读公众号

大家好,我是吴柏林,来自平江县孔子学堂,我们一起来玩味《论语》。玩味,是中国古人的一种读书和学习方法。玩味一词,据查最早出现在唐代的一本佛学著作《法苑珠林》,意思是通过玩索,来品味佛法的真味,感悟佛法的智慧,就像品尝美食一样,要品出其滋味。而读书也好比品尝美味,需要读出书中文字背后的真义,才有味道。

这里,我们先来玩味一下“玩”字。玩字由两个字演化而来。一个是由学习的“习”加一元钱的“元”组成,另一个是由玉字旁、也就是王字旁加一个“元”字组成。

第一个翫字,《说文解字》的解释是:翫,习厌也。什么是“习厌也”呢?小朋友课堂学习时间长了,累了,要出去玩一下。课后玩耍,自然是追求快乐的,所以,这个“翫”字有快乐的含义。这是“翫”的第一层含义。

为什么表示玩耍的翫,是有习字和元字组成的呢?习,小鸟练习飞翔,引申出实践、实习的意思,至于把复习功课叫“习”,那不是习字的本义。元字的意思,有:最重要的,如元首。最初的,如元旦。两个字组合起来,最重要的学习是什么?是实践。老师讲的道理,课堂学的知识,要用在生活和工作的实践中去。这是“翫”字的第二层含义。

第二个玩字,说文解字解释是:玩,弄也。弄,就是摆弄。就像小朋友摆弄积木、拼图一样,这是一种探究事物规律的方式,也即是一种学习的方式。周文王当时被商朝抓到羑里坐牢,他用蓍草在监狱里不断摆弄,做各种排列组合,将伏羲传下来的八卦两两重合,于是就排出了重卦,即六十四卦。这就是文王演卦的故事。然后,周公可能也没少摆弄这个这些卦象,来体悟这六十四卦之间,以及每一卦的六爻之间,代表什么意义,有何关联?这就是“文王作卦,周公作辞”的说法。孔子在《系辞传》上说:“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易经、八卦是怎么来的?古代圣人“玩”出来的。

后来,第一个翫字,与第二个玩字合二为一了,再后来,这个玩字与探索的索组合在一起,叫做玩索,成为一种读书、学习的方法。

由“玩”字的字义可以体会出,这种读书和学习的方法,有两个特点:一是理论联系实际,不要读死书、死读书,“尽信书不如无书”。要结合自己的生命体会去品味作者的真义,达到与作者进行思想互动,体会作者的原委。二是,要快乐。读死书、死读书,很难体会到快乐。好多人把书读死了,或者老师教死了,刻板的复习、背诵,苦不堪言,哪有快乐?真正高级的学习,是快乐的。好的学习,或好的教学,是让孩子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寓教于乐,以书本为桥梁,用“玩”的心态去品味学习的过程。

引导女儿读《红楼梦》

我大女儿小学四年级时,学校要求她读《红楼梦》,她很茫然,翻开书就不想读下去,太枯燥了。于是,我陪她看老版《红楼梦》的电视剧,林黛玉进贾府那一集。里面有王熙凤、林黛玉出场的情节。看完后,我让她用在小记者兴趣班上刚学的人物描写的方法,描写一下林黛玉的形象。写完,我先是表扬她写得不错(小学四年级的孩子,当时写得还确实不错)。然后翻开《红楼梦》第三回,找到曹雪芹描写林黛玉神情的句子:“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几句话,把弱不禁风、一生只为还泪的神仙妹妹的形象,描写得淋漓尽致。再与女儿写的进行对比。通过这种方式,让女儿体会到《红楼梦》为什么是经典名著,体会到《红楼梦》里的文字魅力。告诉她,读《红楼梦》,不要当任务,这样很累。就当玩耍,轻轻松松的,读到不懂的地方,停下来,可以与爸爸、与老师、同学进行讨论。把《红楼梦》读出趣味了,就不枯燥了,也不难了。由此,激发了孩子读书的兴趣,受益匪浅!

朱熹在评价《中庸》时说:“善读者,玩索而有所得焉,则终身用之,有不能尽者矣。”他认为:善于读书的人,是以书中的文字为媒介,联系自己的生命体悟,进行思考、咀嚼,探索文本背后的真义,与古人的精神共往来,这个过程就是“玩索”。在玩索中有所获得,并且这种获得感是持续的,余味不尽,受益无穷。我自己经常有这体会,《论语》中的很多话,现在读和十年前读的体会是不一样,也许十年后还不一样!

朱熹很看重这种读书、学习的方法,在《朱子语类》一书中,多次提到这种方法。比如:第十卷中讲:“读书是格物一事,今且须逐段子细玩味,则这一段便是我底。”第十四卷中说:“中年以后之人,读书不要多,只少少玩索,自见道理。”

《庄子·养生主》上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书是读不尽的,中年以后,时间和精力有限,读书不在多而在精。这个“精”,一是找经典的书、精华的书来读。二是,慢慢品味,多联系实际进行思考,这样往往起到以一当十的作用。

玩味《论语》的缘起

《论语》就是这样的一本经典的宝典,深入其中,趣味无穷。我学国学,是从读南怀瑾老先生的《论语别裁》开始的,后来有了些体会后,再找来钱穆的《论语新解》、李泽厚的《论语今读》、赵又春的《我读论语》、杨伯峻的《论语译注》来读,后来还读了李零、王蒙、唐朝蕅益大师的《四书蕅益解》、朱熹的《四书集注》等十几位名家著作,互参众家评说,结合体会,其乐无穷,乐在其中。

“独乐乐,不若众乐乐”。这是本次以《玩味论语》为分享话题的缘起,将自己的这份乐趣,与大家分享。

我这次分享,本着“玩味”的态度,不是学术研究,而是学习过程,这个分享仅是抛砖引玉而已。

历代以来,注释、翻译、解读《论语》的著作,汗牛充中,不可尽读,也没必要尽读,选几本自己喜欢的大家之作,读一读即可。这次选择的主要参考书是杨伯峻的《论语译注》,原因是这个版本是目前学术界公认为的权威版本,也是中学语文教材中关于《论语》注解依据的版本,选择它有一定的代表性。

建议大家在听我们这个课的时候,在当当上买一本中华书局2018年版简体字排版的杨伯峻老先生的《论语译注》,放在身边备查。我分享时,对于一般的注解和文史知识,不详细展开,大家可参照这本书里的内容。

我这分享的重点在与杨老先生翻译看法不一致的地方,尊重权威,但不迷信权威,力求读出不一样的《论语》,一起感悟中华元典的无穷魅力。

下一节,分享《论语》学习方法方面的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