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意思是说,很有名望的人,其才德很难与他的名望相符这个典故与东汉名臣黄琼有关,出自《后汉书·黄琼传》:“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河洛文化发源地洛河?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河洛文化发源地洛河(河洛典故盛名之下)

河洛文化发源地洛河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意思是说,很有名望的人,其才德很难与他的名望相符。这个典故与东汉名臣黄琼有关,出自《后汉书·黄琼传》:“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黄琼生于公元86年,江夏郡安陆县(今湖北安陆)人。他的父亲黄香是二十四孝故事中“扇枕温衾”的主人公,也是东汉名臣。

  黄琼最初因为父亲的关系被任命为太子舍人,但他无心仕途,以有病为由没有就任。

  公元122年,黄香去世,黄琼为父守孝期满后,五官署请他当官,他没有答应。

  公元127年,朝中公卿向朝廷推荐黄琼,黄琼和会稽郡的贺纯、广汉郡的杨厚一起被征召进都城洛阳。然而,黄琼走到纶氏(今登封市颍阳镇)时,又称病不再前行。

  黄琼如此“任性”,有的官员看不下去了,弹劾他对朝廷不敬。然而,汉顺帝十分大度,不仅没有追究他的责任,还下诏安抚他,要求地方官按礼节款待他。黄琼不知是出于感动还是不得已,只得继续前行。

  同为东汉名臣的李固很钦佩黄琼,给他写了一封信,以表示迎接之意:“我听说你已经渡过了伊水和洛水,是不是很快就能做官为朝廷效命呢?……你如果有心从政服务百姓,现在正是时候。”

  李固在信中又说“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意思是说,高雅如《阳春》这样的曲子,能应和的一定很少;很有名望的人,实际的才德常常很难与他的名望相符。就像近来朝廷招揽的所谓处士(本指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后亦泛指未做过官的士人),他们的功业都没有什么可称道的。希望你有所作为,为处士正名。

  黄琼到洛阳后,被任命为议郎,稍后又改任尚书仆射。他非常能干,加上思维清晰、口才绝佳,经常劝谏皇帝,匡正时弊。

  他还不畏权贵,即使得罪权臣梁冀而被罢官也无所畏惧。梁冀被诛后,黄琼又检举十多个州郡贪官。

  公元164年,黄琼去世,享年79岁。举行葬礼时,有六七千位名士前来吊唁。后世人多对黄琼有褒扬之声,如唐代诗人韦嗣立在一首诗中写道:“洛阳推贾谊,江夏贵黄琼。”(洛阳晚报记者 刘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