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历史的女人——第986期)

水浒英雄中,打虎武松,绝对是条响当当的汉子,他具备所有大汉有的品性,大口喝酒,大口吃肉,形体彪悍,力大无穷,更是嫉恶如仇。

金圣叹更是评价他为“武松天人者”,认为他“固具有鲁达之阔,林冲之毒,杨志之正,柴进之良,阮七之快,李逵之真,吴用之捷,花荣之雅,卢俊义之大,石秀之警者也。”

金圣叹可是我中华历史文化史中惊世骇俗的全才奇才怪才,何等孤傲的一号人物,而在这位奇人金圣叹眼中的武松都是完美英雄。

那么这位近乎完美的水浒英雄的人生经历是怎样的呢!

行者武松的人物性格特点(行者武松始于拒绝风情)(1)

简单可以概括行者武松,即:始于拒绝风情,陷于嗜杀成性,终于断臂成佛!

他在二十五岁前的经历,水浒传中没有多少记录,寥寥数笔中,我们只知道他是个苦命儿,早早父母双亡,和大哥武大相依为命,无意伤人犯法逃走,到柴进处避难,结识了后来坐梁山泊第一把交椅的宋江。

后来在回家看望兄长的路上,因醉酒后过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了吃人虎才开始了他精彩的人生历程。

一、始于拒绝风情

武松回到家的这一年才二十五岁,年纪轻轻就有衙门都头的“铁饭碗”,还长得英气十足,相貌堂堂,更是全县人民心中的打虎英雄,满身男人味的武松,在当时是让多少美少女荷尔蒙萌动的对象啊!

常言道,自古英雄爱美人,那么如此大英雄的武松爱不爱美人呢!我们且看。

他回到家中后,住在大哥武大家,大嫂潘金莲更是县花级别的美人,而武大早出晚归卖炊饼,自然少不了这对郎才女貌单独相处的机会。

武松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而嫂子见到和“三寸丁谷树皮”的武大如此对比鲜明且不过还长她三岁的男人,早已暗生爱意,春心萌动,于是一有机会便言语挑逗,更是在那个男女授受不亲的年代里,借着大雪纷飞天,让武松饮她喝剩余的半盏残酒。

行者武松的人物性格特点(行者武松始于拒绝风情)(2)

那么热血沸腾的武松见到嫂子潘金莲几次三番地勾引撩拨,竟都抑制住了情欲,大骂嫂子“没廉耻”,放到今天即是“不要脸”的意思。这对一个爱慕自己的女子说出来,不免有些粗鲁。

因而很多人或许会认为武松不解风情,亦或不近女色?

其实不然,请细品他初次见到潘金莲时对她的印象:

“武松看那妇人时,但见:眉似初春柳叶,常含着雨恨云愁;脸如三月桃花,暗藏着风情月意。纤腰袅娜,拘束的燕懒莺慵;檀口轻盈,勾引得蜂狂蝶乱。玉貌妖娆花解语,芳容窈窕玉生香。

潘金莲在武松眼中自然是美得不可方物,让人意乱情迷的。如此看来,她是懂女人风情的,那么他为何面对潘金莲的一再勾引而没有释放自己情欲呢?

只因他向来光明磊落,见不得做这有违礼义廉耻的勾当。最重要的是,他把情义人伦看得很重要,即使那个女人再美,也是他亲大哥的女人,动不得。

这颇有点儿咱中国那句老话“朋友妻,不可妻”之意。

她从内心情感来说,是近女色的,只是没有及时雨宋江那般好女色罢了,有十字坡中武松和孙二娘的打斗为证。

他在与心中恶人,半老徐娘孙二娘打斗时,为了惩罚孙二娘居然用身子把孙二娘压住,这种方式确实让人有点儿难以接受。好在青面兽张青回来,他们结拜为兄弟,孙二娘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他大嫂,他更是没有他念了。

为了维护武松的完美形象,很多人说,武松此举完全是为了羞辱二娘,亦或是打斗需要罢了,但这又未尝不是武松的潜意识使然呢!

那么,对于风流如花的潘金莲的挑逗,谁也不知道这位热血大汉在心里做了多大的挣扎开抑制呢!

奈何后来潘金莲红杏出墙,竟伙同奸夫西门庆拿砒霜毒死了最疼他的亲大哥,他找到了足够的证据,奈何官府不作为,不能为他大哥申冤。

他只能用自己的武器来解决了,于是他拿起了刀,开始了他嗜杀成性的大半生。

二、陷于嗜杀成性:

武松嗜杀成性,但似乎又情有可原。

可以说,武松的嗜杀是被一步步逼出来的。他一步步隐忍,那个黑暗社会却一再压迫,让人没有活路,即使像林冲那么官位显赫的人都被残害得家破人亡,更别说平民大众了。

或许他是真茫然了!正所谓是:正义已死,问苍天,路在何方?

他的嗜杀实乃外界所迫。

或许你会说,他嗜杀的成性早就有了,先前他在景阳冈便打死了一只威猛的老虎。再往前,他之所以被迫与大哥分离,也是因为险些打死了人,前往逃难。

行者武松的人物性格特点(行者武松始于拒绝风情)(3)

​但这时,打虎是因为没有退路,只能拼死一搏,求生欲本能罢了。与人打架,也不过是为了不受人欺负,争一口气罢了。

他自尊,他彪悍,他求生欲很强,能力也强。

似乎还没到了嗜杀的地步,而他大哥的死,仿佛是冥冥之中的一个局,也是压倒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法律无能,他选择了以暴制暴,他拿起了刀。

不过他在解决嫂子时,场面实在血腥,他把嫂子衣服剥了,对着胸脯,剜心出来祭奠武大。

接着打死了西门庆,在这对奸夫淫妇解决后,自己却选择去官府自首。

不得不说,这时候的武松,其实还是相信官府的。

行者武松的人物性格特点(行者武松始于拒绝风情)(4)

在被发配到孟州后,经历了一系列的惨痛经历,也彻底看清了官府的黑暗没有活路,终于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大开杀戒,快意恩仇。

他醉打蒋门神,何其痛快,大闹飞云浦,几时威武。

在威武之余,有一个细节让人匪夷所思,原文写到:武松提着朴刀踌躇了半晌,一个念头,竟奔回孟州城里来。

那么他为何提刀却踌躇了呢?

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划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完全潜意识)代表欲望,受意识遏抑;“自我”(大部分有意识)负责处理现实世界的事情;“超我”(部分有意识)是良知或内在的道德判断。

他本已杀欲成性,但最终他的“自我”战胜了“本我”,最终“超我”的他理性了,踌躇了。

在血溅鸳鸯楼时,武松绝对是个狠人。为了达到目的,武松杀了张都监一家老小,连带丫鬟都没放过。十几口人就这样死在了他的刀下,其中又有多少是无辜的亡灵呢!

尽管他也是情势所迫,若放了他们,不免有人走漏了消息,但为了达到目的,错杀无辜又何妨,又或者说,大汉的他根本没有去想那些人是否无辜,只是杀了,并且杀得毫不留情,对于更大的关怀这点上,他似乎没有花和尚鲁智深做得好。

在血溅鸳鸯楼后,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离去前在墙上写了“杀人者打虎武松也。”

为了躲开官府通缉,方便行走,他化身为“行者”装扮,这一切似乎冥冥之中注定一样,他后来竟真的出家了。

他的宝刀在饱尝了鲜血后,更是嗜血成魔,后来他上蜈蚣岭杀王道人,梁山聚义乃至受朝廷招安这一漫长过程,更是几乎百战百胜,立功无数,也杀人无数。

只是在最后一战,在征讨方腊的战斗时,武松被包道乙暗算失去一臂。这一臂的失去也是他走出嗜杀之时。

三、终于断臂成佛

若说之前武松的行者装扮,初衷是为了掩人耳目,到后来是因为喜欢这身行头的话,那么此时,他成为佛门中人的机缘真正到了。

最后一战结束,他也结束了嗜杀的大半生,当宋江接受诏安时,他却拒绝和宋江一起回去受封了。

“封妻荫子”似乎是那个时代每个人的理想生活,也是每一个梁山好汉的初衷。若非走投无路,谁愿意出来当流民绑匪。

武松本是一个受传统思想影响很深的人,也是梁山好汉中最初提出诏安的,但当这一天真正来临时,他却主动放弃。

因为这时,从来都不平静的俗世,他已经看透了。或者说此时,他只想要安静。

行者武松的人物性格特点(行者武松始于拒绝风情)(5)

他的成佛和鲁智深的不同,鲁智深更贴近于佛教中的“顿悟”,就像佛祖坐化,就像“佛祖拈花,迦叶一笑”般自然。

而他更偏向于苦行,他经历了沉重的痛苦,饱受失亲流亡之苦,断臂之痛的精神肉体双重折磨后,受伤了,累了,该放下了。

与《神雕侠侣》不同的是,杨过在断臂后,红尘中还有小龙女这一绝世痴情女子做伴,并且在那片江湖里,只要你有能力,可以选择隐藏,远离俗气纷争,而他一无所有,毫无退路,俗世容不下他,红尘中诚然也没有可恋之人。

他也同样地选择了退隐江湖,不过他的退隐是选择皈依佛门,是进行一场洗礼,一场人性的救赎。

在俗世,他不再是一个完美的汉子,在佛门中,众生平等。身体的创伤往往能够引起心理的变化,或许是自己这一经历,让他开始沉下心来反思一些东西。

身处佛门中,从此自由人。

佛教主张不杀生,主旨在于众生平等的慈悲精神,一切众生都有生存的权利和自由。

他见证了太多的杀戮,自己手上也占满了鲜血。也见证了他一个一个的兄弟们是如此在杀戮中死去。

有因必有果,欠下的债总是要还的。他的前半生杀生太多,做了太多的冤孽,因此他的下半生应该来赎罪了。

他了却尘缘天下事,最终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他不再是天伤星,不再伤人,在脱离苦海后,也免过了一死,终得善终。

行者武松的人物性格特点(行者武松始于拒绝风情)(6)

他的后半生亦在鲁智深圆寂的杭州六和寺出家的,更为荣耀的是,他被封为清忠祖师,赐钱十万贯,以终天年,享年八十岁。

他是水浒英雄中唯一一个明确提到寿命并且善终的。而81岁,在古代医疗水平、生活习性等都不太先进发达的的古代更是高龄中的高龄。

正所谓是应了佛语中的那句“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文/说历史的女人·刘小勤)

参考资料:《水浒传》、弗洛伊德著作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