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天气寒冷,
是很多疾病的高发季节,
如何有效、科学地
预防疾病发生?
良好卫生习惯
是预防的重要手段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处副处长李中杰介绍,呼吸道传染病是呼吸道症状为主的一类疾病,主要是由病毒、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等病原引起的。
我们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
流行性感冒、麻疹、
风疹、猩红热、百日咳、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腺病毒感染等,
病原的种类还是非常多的。
不同病原种类引起的人体感染症状临床严重程度差别比较大,许多病原引起的症状是很轻的,属于自限性疾病,不用特殊的治疗,依靠人体自身的抵抗力、免疫力也能康复。
部分病原引起上呼吸道症状,比如咽部、鼻部一些轻微症状,像咽痛、鼻涕等等。
有些病原引起比较重的症状,比如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支气管炎,还有一些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等。
尤其是对于某些特殊人群,像老年人、年幼儿童、孕产妇,还有患慢性疾病的人群感染呼吸道传染病以后危害相对大一点,容易并发脑膜炎和心肌炎等疾病。
在我国,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冬春季,病原往往容易在托幼机构、学校这样的集体场所,短时间出现集中发病,这样对于学生、家长的正常生活会造成比较大的影响。
流感、麻疹、风疹等是冬季常见呼吸道传染病,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手段。
防流行性感冒
保持空气流通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季节性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在世界各地均有传播。
流感可通过接种流感疫苗预防。
公众应加强个人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流感流行期间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
咳嗽、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等,避免飞沫传播;
经常彻底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
如出现流感样症状及时就医,并减少接触他人,尽量居家休息。
猩红热发病
具有明显季节性
猩红热是一种A群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在中国属于法定报告乙类传染病,主要临床表现为:
发热、咽峡炎、
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
和疹退后皮肤脱屑、
草莓舌等。
大多数患者症状轻,预后良好。
少数患者后期可出现心脏、肾脏、关节病变,少数引起死亡,该病主要通过呼吸道(空气飞沫)和皮肤接触(破损皮肤伤口)感染。
病例报告具有明显季节性,我国呈春夏季和冬季两个高峰。
猩红热目前尚无疫苗可预防。
预防性措施应以加强儿童个人卫生习惯和保持环境卫生为主,并及时发现病例减少聚集性疫情,公众应加强个人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带儿童到人群聚集场所;
咳嗽、打喷嚏应遮掩口鼻、勤洗手,不要共用餐具和毛巾;
如儿童出现发热、咽痛和皮疹,应及时就医规范诊治,根据医生建议住院或居家隔离治疗。
麻疹可通过疫苗预防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预防措施
01
接种麻疹疫苗是预防麻疹的最有效手段。对未患过麻疹、未接种过麻疹疫苗及未完成2剂次全程接种者,应及时接种麻疹疫苗。
02
居住场所每天注意开窗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和清洁卫生。
03
尽量少带孩子去公共场所(尤其是医院),减少感染和传播机会。
04
一旦出现或发现疑似麻疹(例如出现发热伴皮疹的症状)病例者,应立即报告当地卫生机构,及时就诊、隔离治疗,并做好活动场所消毒,避免传染给他人。
孕妇须小心
先天性风疹综合征
风疹是一种由风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儿童为高发人群,成人也可发病。
接种疫苗是目前最好的预防方法,我国国家免疫规划目前对儿童实施2剂次含风疹成分免疫程序;8月龄接种1剂次麻风疫苗,18月龄接种1剂次麻腮风疫苗。
02
保持公共场所的空气流通。
03
卫生医疗服务提供者必须对孕妇感染风疹保持警惕,防止先天性风疹综合征发生。
流脑高发季应戴口罩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经呼吸道传播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主要临床表现为:
突发高热、剧烈头痛、
频繁呕吐、皮肤黏膜瘀点(斑)
和脑膜刺激征,
严重者可出现
感染性休克及脑实质损害,
常可危及生命。
预防流脑的主要手段是接种相应菌群的脑膜炎球菌疫苗。
2008年我国将脑膜炎球菌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适龄儿童均免费接种。接种含相应菌群成分的脑膜炎球菌疫苗只能预防相应菌群的脑膜炎球菌引起的流脑,如接种A群脑膜炎球菌疫苗只能预防A群流脑。
02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绢或纸巾掩盖口鼻。
不要随地吐痰,不要随意丢弃吐痰或揩鼻涕使用过的手纸。
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
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
学校、办公室或居民家中应做到每天开窗至少3次,每次不少于10分钟。如周围有流脑病人时,应增加通风换气的次数。在开窗时,要避免穿堂风,注意保暖。
每天晚间要认真刷牙(一般不少于3分钟),刷牙后用温生理盐水漱口,仰头含漱能充分冲洗咽部,效果更佳。
03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抵抗力。加强户外活动和耐寒锻炼。
注意平衡饮食,保证充足休息。
注意环境卫生。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尽量少带儿童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
04
做好防护。儿童应尽量避免与有流脑疑似病例的接触。流行季节在人员拥挤的场所内应戴口罩。如出现发热、头痛、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有上述症状的病人应佩戴口罩,以防传染他人。
5岁以下儿童
多发百日咳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阵发性痉挛咳嗽,咳后吸气有特殊“鸡鸣”样高亢声为临床特征,多发生于儿童。本病病程较长,咳嗽症状可持续2~3个月,故名“百日咳”。
百日咳主要的传播途径是通过吸入患者排出的飞沫或空气中的呼吸道分泌物。人群普通易感,<5岁儿童多发。
接种疫苗是目前最好的预防方法,我国现行的无细胞百日咳疫苗共接种4剂次,分别于3月龄、4月龄、5月龄、18月龄各接种1剂。未按照推荐年龄完成国家免疫规划规定剂次接种的儿童,应尽早进行补种。
02
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绢或纸巾掩盖口鼻。不要随地吐痰,不要随意丢弃吐痰或揩鼻涕使用过的手纸。
03
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
04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充分利用日光照射,必要时可进行空气消毒,接触病人时应戴口罩。
05
如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应佩戴外科口罩,尽早就诊,避免上班或上学。
06
隔离病人至发病日起40天,或隔离至痉咳后30天,密切接触的易感者医学观察14~21天。对易感者或有本病接触的婴幼儿可预防性应用敏感抗生素(如大环内酯类药物)。
编辑:黄萌楣 靳澎
审校:谢涛
核发:万洪新
图:源自网络
推荐文章: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