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丽莎白一世做公主时的肖像
公元1562年,29岁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发起高烧,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将改变历史进程。
女王在汉普顿宫躺了几天,御医用尽办法也没能让她退烧,眼看就要不治。
当时伦敦最有名的医生是来自德国的布尔夏德·克拉尼希,他被请到宫中为女王治病。
做过检查后,克拉尼希断言女王得上了天花,伊丽莎白闻言大怒,把他赶出宫去,还说他是个“愚蠢无能的庸医”。
不怪女王如此恼怒,当时天花是一种可怕的绝症,传染性极强,没有治疗方法。
直到上世纪60年代为止,全世界每年约有1200万人染上天花,其中约200万人死亡。
听到自己得了绝症,换做谁一时都会难以接受。
愤怒的女王能赶走医生却撵不跑病魔,随着她的病情加重,克拉尼希被二度请入汉普顿宫救驾。
德国人又做了一遍检查,得出的结论还是那两个字——天花。
“啊,上帝的瘟疫!我该如何是好?”伊丽莎白一世呻吟道。
▲苏格兰女王玛丽一世是伊丽莎白一世的表侄女,也是她的政敌,后来因谋刺女王被斩首
病情最重的时候,女王连话都说不出来,由于她没有结婚更没有孩子,继任人选的问题也被提上日程。
一旦女王驾崩,英国王位的继承人将是她的表侄女、苏格兰女王玛丽。
玛丽是天主教徒,她如果登基英国新教徒必然不服,一场腥风血雨在所难免。
好在最坏的情况并没有发生,伊丽莎白一世挺了过来,天花给她留下的唯一纪念是脸上的痘瘢。
女王最宠爱的女官玛丽·西德尼在她生病期间每天侍奉在病床前端茶送水,不幸也被传染,她也活下下来,但是毁了容。
一旦摆脱生命危险,女王就开始担心自己的容颜,她继承了母亲安妮·博林的美貌和白皙皮肤,是欧洲有名的美人。
脸上长了麻子的美人当然不再是美人,女王痊愈后第一次照镜子,差点没晕过去。
为了掩盖脸上密密麻麻的痘瘢,伊丽莎白一世从此在公开场合不再以真面目示人。
▲2018年电影《玛丽女王》中伊丽莎白一世的扮相
一层厚厚的白色面霜遮住了女王的脸,她使用的是威尼斯铅白,一种用铅、醋和水调合而成的化妆品。
铅对人体的危害,那时候的人还一无所知,铅白作为美容品使用可以上溯到古希腊时代,而且只有上流社会女性才用得起。
伊丽莎白一世时代,英国女性以白为美,而且是越白越好。
一张惨白的脸表明这名女性从未在户外工作过,也象征着青春和繁殖力。
女王在面部、颈部和前胸后背大量使用威尼斯铅白,即使不考虑铅毒,这也会让她的皮肤发灰起皱。
更糟糕的是,每使用一次威尼斯铅白,至少要过一个星期才会清洗,皮肤每时每刻都在收到侵蚀。
女王常用的洗面奶也暗藏杀机,当时的女性使用的高档洗面奶是用玫瑰水、蜂蜜、蛋壳和水银制成,用过之后皮肤柔软光滑,但她们也不知道水银的危害性。
伊丽莎白一世的妆容中还包括鲜红的嘴唇和黑色眼影,帮她达到这一效果的化妆品中含有大量重金属。
颠茄眼药水也是女王日常使用的化妆品,可以使瞳孔扩大,让眼睛看上去像是在放光。
拔除眉毛只留下细细的一道也是当时的时尚,据说细眉的女性看上去额头更高,因而也更加高贵聪明。
女王脸颊上的胭脂是用动植物成分制成的染料,在全白面孔的衬托下格外显眼。
▲为庆祝英国皇家海军战胜西班牙无敌舰队,伊丽莎白一世让人绘制了这张肖像
作为女王,伊丽莎白一世需要经常公开露面,她对每次露面都相当重视,力求让自己的形象端庄富丽、魅力十足。
女王的肖像也要经过她首肯才能保留,她不满意的一概销毁。
在这种情况下,见过伊丽莎白一世真面目的人极少,她在后世的传记影视作品中也大都以一张大白脸出镜。
▲艺术家科利肖制作的伊丽莎白一世面容复原装置
2018年,英国艺术家马特·科利肖以伊丽莎白一世的肖像为蓝本,复制出她未施粉黛的脸,并在格林威治的王后宫展出。
科利肖的艺术装置是一张疲惫、脆弱的中老年女性面孔,她生活在一个比现在残酷得多的世界,手中的权力是她唯一的安全保障。
伊丽莎白一世于1603年3月24日去世,享年69岁,她终生未婚。
对这位“童贞女王”的死因从来没有官方的说法,历史学家们提出了癌症、肺炎和败血症等可能。
据记载,女王死前大部分头发都已脱落,很容易疲倦,记忆力减退,消化也不好,这些都是铅中毒的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