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超难小升初(那些遍布大街小巷的)(1)

日本学霸的终极一战

在日本,现在如果不上塾去考上一所名门中学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如果说,国内机构主要是“吃小灶”,是学校教学内容的深化,日本的塾则几乎是“另起炉灶”,自己编写各科教材,会教授很多学校课堂里不会学习到的新内容。

日本超难小升初(那些遍布大街小巷的)(2)

塾的课本

1976年日本出台给小学生减负政策后,公立小学教学大纲的学习内容和难度大幅缩减,学生的学习力整体下降。

私立中学为了“矮子里取长子”选拔学生,撇开教学大纲,在小升初的入学考试上拓展了“超纲”的内容和难度。

为了解决这样的“供需错位”,日本的“塾”,带着历史使命出现了。

塾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在日本各地集中出现,到一路疯狂发展的近30年,刚好是日本减负教育方针不断被质疑的30年。

所以一个打算小升初受验的日本小学生,学校成绩无所谓,因为学校考题简单大家考试成绩都很好,在塾里的成绩和排名才是真正关注的(这一点类似前几年广州的羊排、今年的DF全卷等)

和国内情况不同的是,日本的大塾首先得入塾考试。合格了才能交钱去上。

日本的塾现在已经多如牛毛,来日本旅游时稍微注意一下就会发现,各写字楼的对外窗户上,写着“塾”的字样简直“三步两桥”。

日本超难小升初(那些遍布大街小巷的)(3)

随处可见的“塾”广告

但是经过历史长河的洗涤,在小升初的塾上,现在占统治地位的主要有四大塾,sapix、早稻田、日能研和四谷大塚(广州则是XES/PDH/ZY)

他们都有各自的受众学生群,小学生生源都分别有两三万人(广州XES小学生源还高于这个,PDH和这个差不多)。每个塾的分校遍布全国各地,在同一个城市也有很多分校区,学生们都能“就近入塾”。

塾的补课内容和小升初考试科目是一致的,一共上四门课:国语(语文)、数学、理科(涵盖物理、化学和生物)、社会(涵盖历史、地理、时事等)(广州PDH的四五六年级拓展内容也与广州小升初一致)

一个孩子平时每周的周二、四是下午4点半至9点,也就是4点放学回家后,休息一会儿,就要换上塾的书包出门。

最不可思议的是,4点半到9点(这点比国内辛苦多了),中间没有休息,孩子不能吃饭。一门课上完,另一门课老师就接着进来开始。

如果上课中间学生们想上洗手间,可以直接去上完再回来继续上课。

可孩子不以为然,说老师上课很有趣,很快时间就过去了。

这些塾的老师,都有本事,一边讲课一边备着段子,让学生们可以有兴趣一直坐下去。

另外,周六是半天,周日全天。周日必须带午餐便当。

塾会每天小考,每月大考,并且根据大考成绩决定每个学生在下个月是升班还是降班。

实际上,从5年级暑假开始上塾准备参加小升初受验后,日本家庭就几乎不再有周末出行计划。

孩子每次上完塾9点半回来才吃晚饭,然后还要做作业,做塾的作业,做学校的作业。

如果是晚上11点睡觉,就会在班上完胜了。孩子的暑假、寒假也被塾的排课挤得只剩下零碎的一周时间。

所以,对日本受验的小升初学生来说,上塾不是去吃小灶,而是真正去上另一所学校。

白天上的学校很轻松,是我们讲的“素质教育”,文化课内容简单,更主要的是在集体中学习一些基本技能和行为规则,成为一个规范的社会人。

另一所学校(塾)则完全承担着应试教育,学习更多更难的文化课内容,填鸭、考试排名、升降班,所有应试的一套,几乎无所不用其极。

前面的学校免费,后面的学校收费逐年递增。

一二年级每年塾的费用折合人民币大概3万元,三四年级每年四五万元,到了五六年级,就要增加到每年10万元以上——这是一个塾的费用。

有的家庭为了确保孩子成绩上游,同时会报几个塾的补习,孩子除了在大塾补课外,还另外上“一对一”、“一对二”的个别辅导塾。

所以很多小学五六年级的日本受验生家庭,每年需要为孩子准备的补课费用达200万日元以上,折合人民币14万元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