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

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掌叶大黄和唐古特大黄药材称北大黄,主产于青海、甘肃等地。药用大黄药材称南大黄,主产于四川。于秋末茎叶枯萎或次春发芽前采挖。除去须根,刮去外皮切块干燥,生用,或酒炒、酒蒸、炒炭用。

俗语说“人参杀人无过,大黄救人无功”,这句话有两层含义,一是中医治病强调辨证施治的重要性,疾病的本质和现象往往错综复杂,有的假象掩盖本质,如“大实有羸状”,其本质本是实证热证,而表现反为虚证寒证,设若辨证不明误投人参温补,犹如火上加油,助长邪气,势必造成严重后果;若及时投以苦寒泄热之品,则邪去而正安。此种药误往往不被医家所觉察,以致病至不救,尚且不知,只好怨天尤人而已。

二是社会上人情习俗喜用补品之流弊,不需补而强补,往往造成壅逆之祸。余曾遇一男性青年,误服大量人参而吐血不止,尚不知药误而继续服人参而补之,此种喜补之流弊何止一二人!

因此,世俗之语应把它改为“大黄用之得当胜过参茸,人参用之不当犹如鸩毒”,可为喜补者敲一警钟。大黄苦寒泻降,气味俱厚,能泻下破结,荡涤肠胃实热积滞,泻血分实热,下血,破积,行水气,世人尽知。而大黄有安和五脏、补敛正气的功用却很少被人注意。大黄经酒制后变降为升,变泻为敛;剂量之中也有玄妙,多则泻下,少则性敛,此则更少有人重视。

【应用】

1、 积滞便秘

本品有较强的泻下作用,能荡涤肠胃,推陈致新,为治疗积滞便秘之要药。又因其苦寒沉降,善能泄热,故实热便秘尤为适宜。常与芒硝、厚朴、枳实配伍,以增强泻下攻积之力,为急下之剂,用治阳明腑实证,如大承气汤(《伤寒论》);若大黄用量较轻,与麻仁、杏仁、蜂蜜等润肠药同用,则泻下力缓和,方如麻子仁丸(《伤寒论》)。若里实热结而正气虚者,当与补虚药配伍,以攻补兼施,标本并顾。如热结而气血不足者,配人参、当归等药,方如黄龙汤(《伤寒六书》);如热结津伤者,配麦冬、生地、玄参等,方如增液承气汤(《温病条辨》);若脾阳不足,冷积便秘,须与附子、干姜等配伍,如温脾汤(《备急千金要方》)。

煨大黄和生大黄的区别(大黄用之得当胜过参茸)(1)

2、 血热吐衄.目赤咽肿

本品苦降,能使上炎之火下泄,又具清热泻火,凉血止血之功。常与黄连、黄芩同用,治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咯血,如泻心汤(《金匮要略》)。现代临床单用大黄粉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有较好疗效。若与黄芩、栀子等药同用,还可治火邪上炎所致的目赤、咽喉肿痛、牙龈肿痛等症,如凉膈散(《和剂局方》)。

3、 热毒疮疡,烧烫伤

本品内服外用均可。内服能清热解毒,并借其泻下通便作用,使热毒下泄。治热毒痈肿疔疮,常与金银花、蒲公英、连翘等同用;治疗肠痈腹痛,可与牡丹皮、桃仁、芒硝等同用,如大黄牡丹汤(《金匮要略》)。本品外用能泻火解毒,凉血消肿,治热毒痈肿疔疖,如用治乳痈,可与粉草共研末,酒熬成膏的金黄散(《妇人良方》);用治口疮糜烂,多与枯矾等份为末擦患处(《太平圣惠方》)。治烧烫伤,可单用粉,或配地榆粉,用麻油调敷患处。

煨大黄和生大黄的区别(大黄用之得当胜过参茸)(2)

4、 瘀血诸证

本品有较好的活血逐瘀通经作用,其既可下瘀血,又清瘀热,为治疗瘀血证的常用药物。治妇女产后瘀阻腹痛、恶露不尽者,常与桃仁、土鳖虫等同用,如下瘀血汤(《金匮要略》);治妇女瘀血经闭,可与桃核、桂枝等配伍,如桃核承气汤(《伤寒论》);治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常与当归、红花、穿山甲等同用,如复元活血汤(《医学发明》)。

5、 湿热痢疾、黄疸、淋证

本品具有泻下通便,导湿热外出之功,故可用治湿热蕴结之证。如治肠道湿热积滞的痢疾,单用一味大黄即可见效(《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或与黄连、黄芩、白芍等同用;治湿热黄疸,常配茵陈、栀子,如茵陈蒿汤(《伤寒论》);治湿热淋证者,常配木通、车前子、栀子等,如八正散(《和剂局方》)。此外,大黄可“破痰实”,通脏腑,降湿浊,用于老痰壅塞,喘逆不得平卧,癫狂惊痫,大便秘结者,如礞石滚痰丸(《养生主论》)。

【用法用量】煎服,5-15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为峻烈攻下之品,易伤正气,如非实证,不宜妄用;本品苦寒,易伤胃气,脾胃虚弱者慎用;其性沉降,且善活血祛瘀,故妇女怀孕、月经期、哺乳期应忌用。

煨大黄和生大黄的区别(大黄用之得当胜过参茸)(3)

【用药鉴别】生大黄泻下力强,故欲攻下者宜生用,入汤剂应后下,或用开水泡服;久煎则泻下力减弱。酒制大黄泻下力较弱,活血作用较好,宜用于瘀血证。大黄炭则多用于出血证。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癥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

2、《本草纲目》:“下痢赤白,里急腹痛,小便淋沥,实热燥结,潮热谵语,黄疸,诸火疮。”

【编者按语】

中国中医学自古以来就有“药食同源”(又称为“医食同源”)理论。这一理论认为:许多食物既是食物也是药物,食物和药物一样同样能够防治疾病。从今天开始美伶营养将给大家介绍药食同源的食材,以便让大家更好的了解食材,做到科学养生。

煨大黄和生大黄的区别(大黄用之得当胜过参茸)(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