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也是《水浒传》中最经典的故事之一,那么,“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在宋代真的有可能发生吗,如果对宋史稍有了解,答案可能会加上一个问号。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仅仅只用了三拳(鲁提辖拳打镇关西)(1)

图片来源于网络

首先,我们没有对施耐庵先生的作品有丝毫的不敬,其次,《水浒传》作为文学作品,其艺术价值之高,是我们后来很多同类文学作品不可企及的,在这里我也没有资格对水浒传的艺术价值加以评价,我只是把“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一事件本身,作为一个独立的故事,放到特定的历史时期去做剖析,从而了解这样的事件在宋朝发生的可能性,有人可能会说,文学作品本身是通过艺术加工的,没必要咬文嚼字,也可能有人会说,用现实去推敲文学作品,就失去艺术该有价值了,我想,如果读书仅仅是为了“读”而读,不去质疑,不去推敲,不去思考,不叫真正的读书。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仅仅只用了三拳(鲁提辖拳打镇关西)(2)

电视剧《水浒传》剧照

刚才我们说了,如果对宋史有一些了解,我们就会对“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样的事件产生了一些疑问:鲁提辖,一个六品官员(可能不准确),会亲自到市井上武力教训一个杀猪匠?用得着他亲自动手吗?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仅仅只用了三拳(鲁提辖拳打镇关西)(3)

图片来源于网络

首先,我们从《宋史·职官志》的记载中可知,提辖这一职务,一般是由州一级或路一级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兼任,其次,宋的地方行政区分别为路、州府军监、县三级,州府军监隶属于路,原著中的“经略府”属于“州府军监”中的府一级,是仅次于路一级的地方行政区,而“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一段中的经略府的长官为小种经略相公,职同知州,据《宋史·职官志》记载:“复置提举兵马、提辖兵甲,皆守臣兼之。掌按练军旅,督捕盗贼,以清境内。”提辖执掌一地兵马,负责剿匪、缉捕盗贼和维护治安。所以“提辖”一职按理应该是由小说中的小种经略相公自己来兼任。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仅仅只用了三拳(鲁提辖拳打镇关西)(4)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是我们知道,宋代重文轻武,地方州一级的长官知府或者知州,均由中央派文臣到地方担任,知府或者知州的品秩,取决于他的原本的官职,知府或者知州没有明确的品秩,品级的大小,由其原任官职的大小决定,知府或者知州的品级有可能高则一品,低则四品、五品、甚至六品。如北宋熙宁七年(1074年),苏轼从杭州通判任上调任为密州知州,这时他的官职是“太常博士、直史馆、权知密州军州事”,宋朝的直史馆为从六品。也就是说,此时的苏轼是一个从六品官员,而宋代的知州,职权和唐代的节度使相似,一般来说,节度州为三品州,防御州、团练州为四品州,军事州为五品州。如由此基本可以断定,州一级的长官至少应该是个六品以上的官员,按《宋史·职官志》的说法,提辖由州一级的地方行政长官兼任,可见,提辖至少是六品以上的官员,而鲁达身为提辖,至少官至六品,如果真是这样,一个六品官员要去教训一个分地位低下的市井小民,泼皮无赖,这就有些讲不通了,提辖执掌的是一州驻军,统领三五百军事应该不在话下,这种事有必要亲自动手吗?还有中国古代奉行的是重农抑商政策,郑屠作为一个杀猪匠,从事的是商业,按古代士农工商的地位来看,鲁达是“士”,郑屠是“商",两者的身份地位相差甚远,因此,在宋朝现实生活中,六品官员亲自到市井动手教训一个杀猪匠,几乎不太可能。

当然从文学作品的角度看,作者大概是想要通过这种方式来突显鲁达的性格特点。你觉得呢?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仅仅只用了三拳(鲁提辖拳打镇关西)(5)

图片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