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有人让远志来说说脾胃虚寒,总是腹泻的问题。

首先,大家务必要搞清楚,并不是所有的腹泻都是脾胃虚寒。也并不是大便次数多就是腹泻。须知,大便的频率,一天三次属于正常,而三天一次也属于正常,只要规律即可。

健脾胃的最好方子(送你一张养胃方)(1)

而脾胃虚寒,说到底,就是脾胃中有寒,寒可以损耗掉身体内的阳气,而阳气具有温熙和推动的作用。

所以,若是脾胃失去了阳气推动的作用,首先,胃腐熟消化食物的功能就会先受到影响,简单讲就是吃下去的食物不消化。

健脾胃的最好方子(送你一张养胃方)(2)

再者,脾转运水谷精微的能力也会大打折扣,我们吃下去的食物好不容易经胃消化后,转换成的水谷精微难以通过脾转运至五脏六腑,既然上不去,那只能往下走,因此而症见腹泻,而且,这种腹泻往往是吃什么就拉什么,前人有云,“完谷不化”就是这么一回事。

此外,食物聚积在脾胃,还容易滋生内热,酿而成湿,化而成痰,痰湿会进一步加重脾胃健运失司。

健脾胃的最好方子(送你一张养胃方)(3)

因此,脾胃虚寒者,首当温暖脾胃以祛寒邪,再佐以健运脾胃来化痰浊。

今天,向大家介绍的方子名曰附子理中丸,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附子理中丸:附子、干姜、白术、人参、甘草。

附子,是一味大辛大热的药材,其性善走而不守,行遍周身。简单说,附子就像是一把火,可以把身体里的寒邪通通驱逐出我们的体外。

此外,附子的温阳之性兼可祛除湿邪。和大家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刚洗完的湿衣服若是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是不是会干得更快呢?

健脾胃的最好方子(送你一张养胃方)(4)

附子

干姜,即姜晒干或是低温干燥后而得。

健脾胃的最好方子(送你一张养胃方)(5)

《中国药典》2020版

古人有云,附子无姜不热,这里说的姜正是干姜。可见,附子和干姜实为祛除寒邪之良药。

有人可能会问,干姜即是生姜加工而得,那这里能不能用生姜?毕竟生姜在菜场就可以买到。

生姜和干姜均为辛温的药材,然,生姜善祛表寒,而干姜善祛里寒,我们这里主要是为了祛除脾胃里寒,所以,用干姜更为合适。

健脾胃的最好方子(送你一张养胃方)(6)

干姜

祛除完了里寒,接下来我们要健运脾胃了。

而提及健脾,当然首选白术

白术味甘性温,专入脾经,其味甘能补,温性能燥,是故,白术尤善健运脾胃而燥脾胃之湿。

大家可以去看,古时候但凡是治疗脾虚的方子里,大都会用上一点白术,或是直接重用白术,须知,食欲不振,脾胃虚弱,腹泻便溏大都属于脾虚的范畴。

健脾胃的最好方子(送你一张养胃方)(7)

白术

一提及人参,很多人马上就会有“人参大热,服用之后容易上火”的认知误区,

你可以去翻一下《中国药典》,里面清清楚楚地写着,人参性微温。

所以若是适量服用,并不用担心上火的问题。

人参主入脾经,善补脾调中,鼓舞脾气,脾胃健运,则精微输布有序,五脏六腑得精微濡养,体内气血津液充足。

《别录》:"疗肠胃中冷,心腹鼓痛,胸肋逆满,霍乱吐逆,调中,止消渴,通血脉,破坚积,令人不忘。"

《药性论》:"主五脏气不足,五劳七伤,虚损瘦弱,吐逆不下食,止霍乱烦闷呕哕,补五脏六腑,保中守神。"

健脾胃的最好方子(送你一张养胃方)(8)

人参

而今,附子理中丸多被制成中成药,方中的人参也大都被替代成了党参。

健脾胃的最好方子(送你一张养胃方)(9)

党参

党参,功效和人参相近,但其作用较人参缓和,其味甘性平,不燥不腻,主入脾、肺经,

既善补中气,又长于补肺气,为补中益气之常用药材。

《本草从新》:"补中益气,和脾胃,除烦渴。"

《纲目拾遗》:"治肺虚,益肺气。"

健脾胃的最好方子(送你一张养胃方)(10)

党参

最后,用了一味甘草

甘草放在这里主要是为了缓和附子峻猛之药性,以免过伤脾胃。

健脾胃的最好方子(送你一张养胃方)(11)

甘草


方子讲到这里大致上是讲完了,这里作一简单总结,

附子理中丸最大的特点就是给我们的脾胃添了一把火,让已经罢工的脾胃重新运作来。

而有些人多年的老胃病了,去医院完善了一大堆检查后,并没有查出个所以然来,这个时候若是贸贸然地去吃附子理中丸只怕是于事无补。

可见,附子理中丸并不是适用于所有人。

而那些人之所以胃中没有发现任何异常,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你的胃肠道真的没有什么大碍,大家要相信科学。

那这多年的老胃病是怎么一回事呢?

大家可以去看,有老胃病的人大都脾气都不咋滴,好多人更是动不动就要生气。中医讲,肝主疏泄,疏泄什么?其中之一就是我们的情志。老爱生气的人肝气大都郁结于胸中,情志疏泄不畅,加上肝木本就克脾土,所以,若是体内肝气郁结日盛者,脾胃难免不受其波及,中医称之为肝病犯脾。

健脾胃的最好方子(送你一张养胃方)(12)

这个时候,当疏肝为主,诸如舒肝和胃丸、小柴胡颗粒都是不错的选择。

其实啊,脾胃病的内容实在太多了,今天我们就先讲到这里,讲太多大家也记不住,来日方长,往后我们接着讲。

#健康科普大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