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习楷书收笔是一个难点

收笔是书写笔画的最后一个动作。经过前面的起笔和行笔后,长途行笔已经有些疲惫了,所以不少朋友在书写到最后的这个收笔动作,经常出现仓促或者笔力达不到的情况。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起笔的时候还注意笔法,但是到收笔的地方,只会顿笔回锋,缺少一定的变化。

书法楷书杨的写法(杨普义如何写好楷书)(1)

  以上的这些情况,都是收笔不到位的一些表现。既然收笔如此重要,那么到底应该如何做到正确的收笔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关于收笔的一些关键点,特别是学习楷书的朋友,一定要理解掌握其中的方法和技巧,并且加以灵活运用。既然收笔是一个难点,那么,怎么样才能写好呢?下面我们给大家分享其中的一些要点。

  

书法楷书杨的写法(杨普义如何写好楷书)(2)

  首先,以楷书为例,我们需要强调的是,收笔的时候,笔力一定要送到笔端,哪怕是最后笔锋离开纸面的时候,仍然是笔力满满的,有一种力透纸背的感觉。到了收笔的时候,笔杆虽然是慢慢提起,但是笔锋却仍然是入纸的状态,这样收笔表现出来的线条才能神采奕奕,精神饱满。如果力量不到,并且仓促收笔的话,写出的笔画会干枯毛糙。

书法楷书杨的写法(杨普义如何写好楷书)(3)

  另外,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光是力量到了还不够,在收笔的时候,还需要做到坚决果断,特别是在回锋的时候,不可以迟疑不决。有些朋友在书写楷书的时候,也会注意到回锋收笔,但是下笔却犹犹豫豫,写出的笔画给人一种笔钝墨滞的感觉,这种败笔也是非常不可取的。当然了,要做到干净利落,需要大量的练习后,才能把握住,光是嘴上说作用不大。

  

书法楷书杨的写法(杨普义如何写好楷书)(4)

  最后,是一个功力方面的问题。要想收住笔,首先需要锻炼手腕的力量,练到收笔不坠之时才能留住笔。留住笔了,才能在转折处提起来笔,笔提起来了,笔锋的转换就不是什么大问题了。如果能做到上面这几点,收笔自然就会神清气爽,尽在掌握之中。

书法楷书杨的写法(杨普义如何写好楷书)(5)

总体来说呢,特别是学习楷书,收笔讲究的是端、稳、准、明、利,追求的是果断干脆,回锋映带之中,笔虽尽而意无穷,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当我们熟练掌握这些方法之后,真正书写之时,自然会神采飞舞,浑然天成。

第二,学习书法如何正确选择字帖

书法史上鼎鼎有名的四大楷书名家,有三位属于唐朝楷书的杰出代表。欧阳询独步天下的欧体楷书以险绝著称;颜真卿的颜体楷书大气浑厚;柳公权的柳体最大的特点就是骨力满满,刚劲有力。在这唐朝三位名家之外,还有一位元代的书法名家,入选了大家公认的四大楷书名家,他就是赵子昂。赵子昂的楷书看上去流畅圆润,同时暗藏骨力,和其他三位楷书大家的风格明显不同。那么,从技术上讲,赵子昂是怎么做到的呢?

  首先,我们来聊一聊笔势流畅的问题。赵子昂的书法坚守的是魏晋时期的笔意,特别是对二王的笔法推崇有加,并且加入了一些褚遂良的笔意。从赵子昂的起笔我们可以看出来,他的楷书并没有像唐朝楷书那样追求回锋逆入,而是直接切笔入纸,尖笔比较多,下笔比较果断干脆。这样做的效果就是,书写起来笔势比较的流畅,没有太多的顿挫感。当然了,赵体楷书的流畅不光是因为起笔。在他的楷书中,有很多地方运用了行笔的笔法,点画之间的游丝引带比较明显,特别强调笔势,这一点,也导致赵体楷书看起来没有任何呆板的感觉。

说完流畅的关键点,我们再来说说他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温润的问题。温润其实很好理解,主要是由点画的形状决定的。如果行笔的时候圆转用的多,方折用的少,自然就会锋芒内敛,从而给人一种温润的感觉。从上面图片的示范中我们可以看出,赵体楷书的圆笔用的比较多,收笔处比较含蓄,并不追求锋芒,这也促成了赵体楷书的这一重要特点。

书法楷书杨的写法(杨普义如何写好楷书)(6)

  最后,说一说温润之中的骨力。一般来讲,在楷书中,如果大量运用圆笔的话,会造成绵软无力,也就是看上去比较柔弱。可是,赵子昂的楷书却不存在这种问题。他是怎么做到的呢?在小编看来,首先是行笔过程中方圆的并用,虽然圆笔多,但是方笔夹杂在其中,起到了一个提神的作用。另外,这和他的结体风格有点,结体多变,并且端庄挺拔,笔画虽然圆润,但是整体却暗藏骨力。

  

书法楷书杨的写法(杨普义如何写好楷书)(7)

我们在学习赵体楷书的时候,首先当然是要把握他的用笔特点和结体规律,不过,在临习的过程中,还要写出流畅中的骨力,这样才能避免软弱无力,更好的呈现出赵体楷书的神韵。

第三,学习楷书如何临帖

为书法家画家提供交流平台,为书画爱好者提供学习机会,为收藏者打造专业的交流、鉴赏、拍卖平台;书法国画等艺术作品展示与销售,欢迎投稿进群!

临摹,是学习书法的一个重要手段,不管是初学书法,还是功力深厚的书法名家,都注重平日的临摹训练。在说到临摹的时候,很多人都把他当做一个概念来处理,都简单的理解成了对着字帖抄写。真的是这样吗?其实没这么简单,“临”和“摹”是有区别的。

书法楷书杨的写法(杨普义如何写好楷书)(8)

  我们先来说说什么是书法中的“临”。古人曾这么定义:“临,谓以纸在古帖旁,观其形势而学之,若临渊之临,故谓之临。”简单的说,就是把选择好的字帖放在一旁,然后我们对着仿写,这也是大多数朋友学习书法的时候最常用的一种方式。“摹”呢,和“临”还是有区别的。古人说了:“摹,谓以薄纸覆古帖上随其细大而拓之,若摹画之摹,故谓之摹。”通俗的讲,“摹”就是将薄纸放在字帖之上,然后透过纸看着下面的字进行描写。这种学习方式,一般朋友用的不多,第一是太麻烦,第二,学习起来也不方便,很容易将墨迹弄到字帖上。

  

书法楷书杨的写法(杨普义如何写好楷书)(9)

  看到这里,有些朋友会说了,这也没什么大的区别啊,都是照着写,只是方法不同而已嘛。其实,不光是方法上的不同,这两种方法在学习的关注点上也是有区别的。临书呢,因为是照着仿写,所以在点画位置上可能并不是非常精确,书写起来也比较流畅,强调的是笔势的连贯,更注重于表现原帖的气韵。

而摹写呢,因为是完全照着去描,所以笔画的特点自己结构的安排上会比较精准一些,容易将笔画特点及结体安排表现出来,在笔势上可能会稍微欠缺一些,毕竟不是正常的书写状态,这一点应该可以理解。

  

书法楷书杨的写法(杨普义如何写好楷书)(10)

  对于初学书法的朋友来说,下笔的时候,心中没底,无论是笔法还是结体,脑中还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所以刚开始的时候,可以先摹写一段时间。但是摹写的时候,千万不要照葫芦画瓢,基本的用笔法则还是要遵守的,否则也就失去了摹写的意义。

书法楷书杨的写法(杨普义如何写好楷书)(11)

  临写呢,作为书法临摹的一个手段,比摹写稍微高级一些。需要注意的是,下笔之前,一定要胸有成竹,不能拿起来就写。在临写之前,一定要仔细读帖,了解用笔特点,掌握结体规律。下笔的时候,一气呵成,不能看一笔写一笔,要写出原帖的笔势和神韵,这才是临写的关键所在。

  

书法楷书杨的写法(杨普义如何写好楷书)(12)

  作为书法爱好者,特别是初学的朋友,当临写有困难的时候,可以先试着摹写一段时间,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经过一定数量的练习后,自然会进入一个由刻意到自然的书写状态,从而达到一个稳步进步的目的。

第四,赵体楷书,流畅,温润,暗藏骨力

书法史上鼎鼎有名的四大楷书名家,有三位属于唐朝楷书的杰出代表。欧阳询独步天下的欧体楷书以险绝著称;颜真卿的颜体楷书大气浑厚;柳公权的柳体最大的特点就是骨力满满,刚劲有力。在这唐朝三位名家之外,还有一位元代的书法名家,入选了大家公认的四大楷书名家,他就是赵子昂。赵子昂的楷书看上去流畅圆润,同时暗藏骨力,和其他三位楷书大家的风格明显不同。那么,从技术上讲,赵子昂是怎么做到的呢?

  首先,我们来聊一聊笔势流畅的问题。赵子昂的书法坚守的是魏晋时期的笔意,特别是对二王的笔法推崇有加,并且加入了一些褚遂良的笔意。从赵子昂的起笔我们可以看出来,他的楷书并没有像唐朝楷书那样追求回锋逆入,而是直接切笔入纸,尖笔比较多,下笔比较果断干脆。这样做的效果就是,书写起来笔势比较的流畅,没有太多的顿挫感。当然了,赵体楷书的流畅不光是因为起笔。在他的楷书中,有很多地方运用了行笔的笔法,点画之间的游丝引带比较明显,特别强调笔势,这一点,也导致赵体楷书看起来没有任何呆板的感觉。

  说完流畅的关键点,我们再来说说他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温润的问题。温润其实很好理解,主要是由点画的形状决定的。如果行笔的时候圆转用的多,方折用的少,自然就会锋芒内敛,从而给人一种温润的感觉。从上面图片的示范中我们可以看出,赵体楷书的圆笔用的比较多,收笔处比较含蓄,并不追求锋芒,这也促成了赵体楷书的这一重要特点。

  

书法楷书杨的写法(杨普义如何写好楷书)(13)

  最后,说一说温润之中的骨力。一般来讲,在楷书中,如果大量运用圆笔的话,会造成绵软无力,也就是看上去比较柔弱。可是,赵子昂的楷书却不存在这种问题。他是怎么做到的呢?在小编看来,首先是行笔过程中方圆的并用,虽然圆笔多,但是方笔夹杂在其中,起到了一个提神的作用。另外,这和他的结体风格有点,结体多变,并且端庄挺拔,笔画虽然圆润,但是整体却暗藏骨力。

书法楷书杨的写法(杨普义如何写好楷书)(14)

我们在学习赵体楷书的时候,首先当然是要把握他的用笔特点和结体规律,不过,在临习的过程中,还要写出流畅中的骨力,这样才能避免软弱无力,更好的呈现出赵体楷书的神韵。

第五,如何从楷书过渡到行草书

看似可能是练的问题,但其实其中蕴含的思想的转变。

大多数人都以为我现在写了楷书,想写行书的话,那找一本行书字帖来练不就可以了吗?

当然这是一个办法,但是这个办法比较死,见效比较慢,并不推荐。

当初个人在学习行书的时候,是这样的一种思想体会:因为我是学习行书入手,当然大多数都是以乱写为主。那时候以为乱写就是行书,其实大错特错。

所谓乱写,就是盲目的去学习那些行书字的结构,比如我今天看米芾这个字写得比较漂亮,我就把这个字的结构记清,我明天看黄庭坚那个字写的很开放,我就把那个字的结构记清。

这是学书法的大忌,我因此有了二年弯路,后来重笔法,以为结构可自造,只要平正就行,又因此走了两年弯路。

学书法笔法和结构是分不开的,但是笔势可影响结构。所以学习行书最重要的是体会笔法,此时的笔法和楷书的笔法略有不同。

学习楷书是为了把笔法练“死”

意思就是说,我们一定要建立一个稳固的基础,一个出笔就有法度的下意识,而不是一写出来就是毛笔字。

学习行草是为了把笔法练活。

然后,才能用活的笔法,去把楷书写活。

练书法的过程一定是这样的。

从楷书过渡到行书,并不是笔法有多难,而是我们对于用笔的方法,还没有“想通”。

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系统训练。

我能把练楷书时写的横竖撇捺,忘掉。

要换成行草书的笔法“提按转折起行收”

横竖撇捺勾就是死的,提按转折起行收就是活的。

写行书的时候我们就要注意到,用笔力度的变化,善用笔锋的弹性。

提按转折,无一不是利用笔锋的弹性和力度写出来的。

至于起笔,行笔收笔,则是我们训练过程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书法楷书杨的写法(杨普义如何写好楷书)(15)

什么是折?什么是转呢?

转很容易理解,如上图1样。

折的话,就得顶一下笔,,重新蓄力。

书法楷书杨的写法(杨普义如何写好楷书)(16)

比如这个字,左边,这四横,都是折笔。

呈现方的角度。

这一竖,就是折笔后,蓄力,上提的过程,如:红线条。

接上那个圆转的部分,就是“转”。笔画牵丝由轻边重就是按笔。

这就是提按转折。

书法的所有笔法,这次是关键。是利用笔锋的弹性,所做出来的。

所有的行书,任何人的行书,王羲之,颜真卿,张旭,怀素,米芾,苏轼等等,他们所有人的字里,都是这种笔法。

只不过组合方式不一样。

组合方式不一样,也就是说他们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规律。这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学书法要专一的原因。

每个人的组合规律,如果在你还没有掌握的时候,你就去学习别人的,最后你不但掌握不了这个规律,还可能邯郸学步。

千万不要觉得这是危言耸听,这已经是我走错过的路。虽然这条路是错的,但是也有出路,只不过南辕北辙,比较慢而已。

书法楷书杨的写法(杨普义如何写好楷书)(17)

所谓的提按其实很好理解,按一下笔之后再提起来的过程,也就是笔画由粗到细的过程。

用笔的规律就是提,按,提,按,提,按。

中间笔画变换的部分就是行笔。

我们只要懂了提按转折起行收这七个字,就可以用这个,去代替横竖撇捺勾。

注意他每一次按笔,如上图1样。圈里的部分,总有一些,黑色痕迹比较重的,那就是按笔的部分或者墨色重合的部分。

只有按下笔,墨才能重。

看字贴的时候一定要仔细,一定要注意到他们力度的变化。掌握了它们力度变化的规律,离入手就不远了。

由楷书过渡到行草书,还是要在思想意识上发生转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