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家风真实故事(家风故事自己动手)(1)

儿时常听母亲道: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我总以为不过是家长们督促小孩多干家务活的一句口号而已。如今回想起来,真是语言朴素而内涵丰富。

且说“自己动手”。一个四肢俱全的健康人,“自己动手”,不仅是满足自己生存的基本动作,更是创造社会价值的必要手段。自己能动手,动手能力强,通过自己的劳动得到收获,是值得自豪与欣慰、感到莫大光荣的一桩事。我的父亲和母亲一直用言传身教,告诉我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优秀家风真实故事(家风故事自己动手)(2)

资料图

在我看来,父亲无所不能。父亲是一名教师,写得一手好字,退休在家,还经常练毛笔字。邻里谁家需要写个什么东西,常请他执笔,他总尽职尽责,由此也赢得了良好的口碑与尊重。他能画一手漂亮的简笔画,30多岁时还在县进修学校学了两年美术。他会弹风琴、吹笛子和口琴,唱起歌来节奏明、调子稳。他会理发,会各种修理,钟表、电器摆弄过不少,他都是义务帮忙,一般的水电维修,都是自己上。父亲的“自己动手”,有着诚信,有着修养,有着才气,有着创新。

我的母亲,是一个很少空闲的人。17岁在高中读书时被选拔到公社广播员的岗位,她的工作就是没有白天黑夜,天不亮要放广播,晚上也要放广播,白天要出去树电线杆、架广播线,即使在家也在修理各家各户送来的怎么也修不完的破损广播。我和妹妹喜欢在她的广播室呆着,只有她在播音的时间段,才算陪着我们。母亲总觉得自己水平不高,她常常努力地学习,一次在广播系统组织的考试中,她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自学顺利过关,这件令她骄傲的事我听她说过好几次。公社后来改为小乡,又改为总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母亲这个小兵在她第一天工作的地方干到退休。她的名字在她工作的地方家喻户晓,她认识的、认识她的人,数不胜数,家里常有来咨询办事的人,餐桌常常有不速之客,母亲总是马上沏茶,如到饭点,诚心留客用饭。在工作、生活了30多年的单位,她从来与人和善相处,在那个没有自来水的宿舍,她常常自己挑水,同事们来用冷热水,她都热情相待。在人来人往中,她总把家里收拾得干净整洁。不管工作多累,她都按时做好一日三餐,家人的衣物换后即洗,从不过夜。她几十年坚持料理菜地,蔬菜做到了自给自足。她编织的毛衣上百件,做过的鞋子上百双,通过自学掌握了缝纫技术,如今她还用缝纫机给小孙子做帽子鞋子,修改衣服。母亲的“自己动手”,有着敬业,有着乐观,有着干净,有着自强。

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丰衣足食已是绝大多数家庭的生活水平。但父亲母亲的“自己动手”,还是给了我们无比强大的信念支持。父亲母亲白手起家,凭着勤劳的双手,让我们穿得体面、吃得香甜。我和妹妹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教诲下,努力读书,考上中专,分配了工作。妹妹更是凭着“自己动手”,从十指不沾阳春水的读书人成长为将家居环境打造得堪称唯美的当家人。我们的孩子在求知的道路上,也勤于动手,参与实践,分别在美术、音乐方面找到了奋斗目标,成长之路越走越踏实。

自己动手,不等不靠,自己动手,凭本事吃饭,才能享受丰衣足食的生活。我想,毛主席曾经题词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应是当前脱贫攻坚要倡导的社会精神,这也是我家一以贯之的好家风。(罗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