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爱也是孩子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看美丽人生中的伟大父爱)(1)


什么才是好电影的标准?是票房,是口碑,还是时间的验证?

经典二战题材影片《美丽人生》自1997年上映以来,这一部由罗伯托·贝尼尼执导,罗伯托·贝尼尼、尼可莱塔·布拉斯基、乔治·坎塔里尼等人主演的剧情片,在22年的时间里,可谓是逐渐被人所接纳的,大概,它除了故事本身之外,还有界定艺术与现实的哲学思辨。

2020年《美丽人生》的4K修复版本上映,这一经典故事:一对犹太父子被送进了纳粹集中营,父亲为了保护儿子而编造了“这是一个游戏”的善意谎言,最终保护了儿子的美丽人生而自己却惨死枪下的动人故事。——在当下的时代里,却有了别样的意义。

即,我们的孩子,在今天,需要的是怎样的父爱?

之所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是因为今天,充斥我们耳目的都是“丧偶式父爱”、“虎爸狼妈”、“女儿奴”……等等诸如此类的标题党。虽然,时至今日,旧时的父权至上不再提倡,但是今天盛行于世的父爱种种,真的就是孩子们所需要的吗?

所以《美丽人生》的再次上映来得恰当好处这其中父爱的模样,至少给了我们一种榜样


父爱也是孩子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看美丽人生中的伟大父爱)(2)

《美丽人生》的前半段讲爱情,浪漫而油滑的奎多对朵拉“公主”一见钟情,并处处制造浪漫惊喜,俘获了这位美丽姑娘的心。后半段讲亲情,奎多在集中营中,为儿子约书安编织了一个“玩游戏赢坦克”的梦。

父爱也是孩子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看美丽人生中的伟大父爱)(3)

在这个世界,动人的爱情和父爱都有千万种,但《美丽人生》的这一种,始终都是建立在奎多的个人魅力的基础上——对生活的无比热情,以及极致浪漫的心态。

父爱也是孩子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看美丽人生中的伟大父爱)(4)

在人类历史上堪称灾难的集中营中,自身难保的奎多,对儿子心灵的极致呵护,让我们看到了父爱的深度和广度所能达到的极限。当奎多被饥饿、繁重的劳作、悲伤凄惨的氛围、不知死亡何时降临的恐惧……压得喘不过气来时,他依然能省下自己的口粮留给儿子约书安,也时刻大开脑洞,为儿子编造一个又一个“谎言”,让儿子相信他们正处于一个真实的游戏中,而不是感受到人性的恶和死亡的可怕。

极度灾难下,父爱的伟大之处,不是应付眼前的苟且,而是为子女做长远计,人生很长,让孩子获得一个健康、阳光的童年体验,往往才是孩子一生的财富。

反观,当下的现实原生家庭的创伤,比比皆是,而这时发生在和平年代的今天难道不令人感慨吗

父亲和孩子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也许,1000个人就会有1000种答案。也许,正确的答案并不唯一,也没有标准。但错误的样子,我们大概都能得到共识。

且不要说“啃小族”父母的极端案例,就如织里童模的案例。就说,今日常见的,“狼爸”系列,继承于传统的“严父”,但又有了新的内涵,除了搞文化学习,还要弄素质教育,强身健体也能拉下,什么童年、什么快乐教育都丢去一边,分数、成绩、大学、出国才是正经。问题是,古时候还有一位“慈母”帮衬着,好歹还能维持平衡,可现在呢,“狼爸”身旁就是“虎妈”。请问,你们这是要培养一个什么样的后代啊!白眼狼吗?

与之相对应的极端,就是对孩子极度的宠爱,物质满足已经是最基本的了。爱莎全套,买!乐高玩具,买!出国旅游,去!……精神上的无私奉献才是正经,最终培养出来的“巨婴”恐怕就是必然。

当然,还有另一种极端,就是对孩子不管不顾的,全然交给妈妈。不知道孩子上几年级,就更不必谈辅导陪伴了。以为,孩子就是自己干干净净长大的,也是自己教育自己文化知识和礼义廉耻的。所以,常常新闻里有那种幼时不履行抚养责任的,而到老了去要求孩子赡养的父亲,也就不足为奇了。

好吧,有了对比,才有伤害看看奎多是怎么做的,《美丽人生》是怎么来的


父爱也是孩子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看美丽人生中的伟大父爱)(5)

奎多做到了,让生活充满幽默感。当德国军官一本正经地讲述集中营规则时,奎多却是一本正经地胡扯游戏规则。当约书安问他其他小孩子去了哪里,奎多总是以哈哈大笑开场,至少这能在第一时间缓解儿子的焦虑。

父爱也是孩子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看美丽人生中的伟大父爱)(6)

奎多做到了,自由和规则的相对。当奎多发现集中营的孩子和老人都消失了,立刻命令约书安要藏好自己,不能让人看见。这对于一个几岁的孩子而言,是很困难的。如果没有平时对规则的重视,就没有办法约束一个好动天真的孩童。而懂得规则的重要性,首先是要理解自由的可贵。如何才能让一个孩子懂,唯有言传身教。

奎多做到了,对爱意的自由表达。在孩子面前,奎多从不掩饰自己对妻子、对儿子的爱,会用各种浪漫的方式去表达,无论是在纳粹的宴席上放朵拉最爱的歌剧,还是偷空去广播室对朵拉表白,都是在用生命来赞美爱和爱情。对于约书安,直到被枪杀的前一刻,奎多还在男扮女装、走着滑稽的步伐,只为告诉儿子,这只是一个游戏而已。

父爱也是孩子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看美丽人生中的伟大父爱)(7)

奎多做到了,对孩子从不做功利的要求。约书安的外婆多朵拉说,他们把孩子教育的很好。这其中有一半的功劳是奎多的吧。约书安聪慧懂礼,不是奎多强加教育的结果,只是一个自然影响的结果,不到危及生命,绝不强制要求。对于孩子的任何问题,他都是用一个孩子能立即的方式,不带任何价值倾向地去解释。

相比较于此,将自己的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是多少父母今天正在干的事。

孩子的路,终究是要自己走出来的。与其拔苗助长或者拼命让他们长成自己理想中的样子,不如看看《美丽人生》,多一点对生活的宽容,少一点对凡事的抱怨,也许,对于解决当下的亲子困境,有些许的启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