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我进入阳谷三中分校就读,后更名阳谷县第二实验中学。在这里,结识了一直影响我到现在的良师和益友,也是第一次意识到,上完初中要考高中,上大学。

刚入学,我们的座位是按升学成绩先后选座。我的入学成绩不突出,只能选在后排。看黑板模糊,也听不清,在周边同学影响下,有些自暴自弃,逐步沦陷为“坏学生”。

不喜欢的课,索性就不听了,上课聊天睡觉成了常态。只有语、数、外和政治课,还勉强坚持学习。当时语文老师是班主任,不敢不学;数学、英语老师年轻漂亮,喜欢听;政治老师,性格脾气好,吸引我。

先说说“帮会”的事!

刚开学,我便成了半个“混”子生,拜了大哥,入了“帮会”,打过群架。还记得当时帮会的名字“飞虎帮”。下课后,十几个人,大哥一句话,说走就走,说干就干。

在“帮会”这件事上,我是幸运的,入会并不深,非核心成员,没多久就脱离了“组织”。我另外两位同学就没那么幸运,陷得较深,每周都将生活费贡献给大哥,经常是饥一顿、饱一顿,那段时间他俩“减肥”的很成功。

每月一次的“月考”解救了我。当时我们每月测试一次,我语数外的底子还好,第一次测试成绩还不错。成绩出来不久,便开始重新选座位。当时,我感觉帮会还挺好,有靠山,不受气。所以,一开始主动选择去了后排,被班主任当场批了一顿,不得以又选在了前排。记得很清楚,第三排右侧,挨着孟毅和嘉祥。

换了新环境,有了新变化。在前排,上课时周边同学都非常认真地听讲,不和我说话,也不互动。在老师眼皮底下,我也不敢为所欲为、明目张胆的睡觉,只能老老实实听课。就这样,我的成绩一直稳定了下来,直到最后中考,始终保持在前十名。

后来,帮会的事情暴露了。班主任严惩了“飞虎帮”,随着“大哥”的离开,帮会解散了,我们又恢复了往常的学习和生活。

聊聊我们的老师。

初二时,我们换了班主任。郝红敏老师,是一位教学严谨,又不失活泼的好老师;虽然年轻,但教学水平很高,我们班的数学成绩,一直位列全年级榜首。

她对我特别好,不仅学业上帮助我,更在价值观上影响了我。一直到现在,我都叫她一声:姐姐。上学那会,她闺女“苗苗”还很小,经常带到学校,胖乎乎很可爱,我们成天逗她玩。说这事,都过去15/6年了。去年,苗苗上了大学,差一点就成了我的小师妹。苗苗的专业课和文化课成绩,完全可以考入山艺,不过最后她还是坚持去了一所综合类大学,也挺好!

再说说我的英语老师——李中华。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在一次课堂上,李老师让全班同学谈谈自己的未来。到现在,我都记得自己曾经描绘的未来模样。初中毕业后,我回学校,李老师对我说,她还记得我曾许下的愿望。过去这么多年,不知她是否还记得!

政治老师——韩士平,即是我的恩师,也是我的贵人。记得初三临近毕业,阳谷二中负责招生的老师来学校宣讲,在看到我的成绩后,找我谈话,许诺我只要报考二中就一定让我进实验班,当时谈话的还有周振。

这件事,被韩老师知道后,晚自习时间,把我和周振叫到办公室,让我们修改报考学校。她态度很坚决,要么去一中,要么去三中,坚决不同意我们去二中。没有诋毁二中的意思,在老师眼里,我俩的成绩去二中,实在太亏,也怕耽误了我们!

起初,我还有点不识趣,感觉在哪里上高中都可以,只要自己认学就行,认为二中实验班也挺好。想着宁当凤头,不做鸡尾。那次,她和我们聊了很长时间,周振比较识趣,很快改变了注意,而我却无动于衷。我担心万一没考好,上不了一中或三中实验班,怎么办?敏姐听完我的担心就笑了,她说:要是考不上,你就坐在韩老师家门口,一定能让你去三中。

后来,我才知道,那天晚上坐在韩老师旁边的不仅是她的丈夫,也是三中的副校长。

就这样,我改了报考学校。中考成绩出来后,我的成绩不错,顺利进入了三中实验班,成绩也超过一中分数线40多分。上高中后,韩老师也多次叫我和周振去家里吃饭,为我俩改善伙食,这份恩情难以忘怀。

缘分就是这样,好像命中注定。去年教师节,我给各阶段任课老师,发祝福短信。才知道,韩老师现在住的小区离我很近,相距不到100米。第二天,我匆匆拜访了她,还是那么地亲切。其实,在这之前,我们见过一次,在世贸广场,隔很远她就认出了我,喊出我的名字,握住我的手,一切温暖如故。

其他老师对我也很好!上学那会,我比较活泼,爱夸人、会说话,特别招老师喜欢,还做了化学课代表、也是历史和地理老师的小迷弟。

记得每次考试,老师在监考时都会坐在讲台上批改试卷。每次考完,我们都迫不及待地询问自己的成绩。还记得,英语老师那清脆好听的声音,“XX,这次考得很好,XX分!”。

说说我们的学校。

我们学校很小,教学楼就前后两排,剩下的就是食堂和几排小平房。后来,高中部搬走后,我们才搬到东侧的小矮楼,记得好像只有四层。如果算上我们校外的操场,那学校的占地面积就大了很多。因为,那个操场是真大,开学那会还去打扫过卫生。

每两周过个大周末。那个时候,我们每两周放假回家一次。中间周的周末,会有半天的休息时间。同学们不是结队去逛街,就是到网吧打游戏、看电影,也有早恋的同学偷偷谈恋爱。到现在,我都记得班里的“他和她”处过对象,最后也没成。我还记得他们的模样,只是名字记不清了。

初中三年,我们搬过一次宿舍。初一时,我们住在学校对面,每天放学都要穿过马路回宿舍休息。虽然路很短,但路两边卖东西的小摊是真不少,一个挨一个,各种生活用品,琳琅满目。宿舍楼下,还有一个小超市,在那里泡面可以看球赛。除了住校,还有一些同学,选择在校外租房,三五成群,也很自在。

后来,我们宿舍搬到了校内。记得有位同学还买了一个望远镜,晚上睡觉前,透过玻璃,远望女生的宿舍和南边的居民楼,一看就是花十块钱买的山寨版,啥也看不清。当时,女生还住在宿舍楼前的平房里。还记得我同铺的室友,谈过一个女朋友,后来成了我山艺的校友。

晚上在宿舍,我们探讨最多的不是学习,而是搏击。当时,国内组织搏击赛事的栏目并不多,“武林风”还非常的火爆。记得,保涛、小亮、加涛和老谭,讨论的最为激烈。当年,“王洪祥”也刚刚出道,正值巅峰期。后来,才有了一龙和方便。

写到这,整个人仿佛一下子回到了初中时代。一切还是那么地亲切和自然。

说说我们的食堂。

虽然学校有两个食堂,但饭菜做得很烂;没滋没味,很难吃。不过,学校食堂经常放电影,在食堂吃饭,可以免费看电影。

当时,吃饭是真便宜。在食堂,一块钱就能炒一份菜,加肉的菜两块钱。

除了食堂吃饭,我们也经常跑出去。每天早自习放学后,我们都会去学校对面,喝八宝粥或鸡蛋汤,当时我们和卖粥的叔叔阿姨关系处的特别好。只要看到我们过去,优先给我们盛汤,吃完再结账。一吃就是三年!后来,我们毕业走了,学校也不允许校门外摆摊,卖粥的阿姨又推着小车,来到三中门口卖卷饼。只要我出去吃饭,必定去找她。

印象比较深的还有:烧饼夹辣条。每天上午课间操结束后,路过食堂,买个热腾腾的烧饼,再夹根辣条,是真香啊!到现在,还记得那种味道,只不过很难再吃到了。

有一段时间,我们也常去吃包子。每天下午放学,之一、小亮、保涛、老谭等等,我们相约去学校西边的包子铺,豆角馅、牛肉馅的大包子,就着蒜瓣,很好吃。

说说印象比较深刻的人和事吧。

初中三年,我们班级调整过,也合并过。但我三年,始终在一班。虽然在一班,但和其他班的同学玩的也不错。尤其,二班的两个小伙:一个是从小玩到大的好兄弟,小浩;另外一个是阿强。说说阿强吧!他跟我讲过一件事,到现在都没忘。当时,他谈了一个女朋友,长得瘦高个,忘了叫什么名,只记得她学习成绩不好,很差。因为和她谈对象,阿强还差点挨揍。一次晚自习后,他俩在楼道里约会,阿强说,他在亲女生的时候,鼻涕不争气的流了下来,没纸巾、很尴尬。这件事,我嘲笑了他很久很久。

时间过的真快,一晃快二十年了!

还记得,曾经的化学老师,是那么的严肃和认真。历史老师,是那么的温柔和细腻。生物老师,是那么的细心和敬业。地理老师,是那么的睿智和负责。物理老师,是那么的风趣和博识。还有后来的语文老师,调皮的不行不行,老是跟我对着干,名字记不清了,但他的每一个滑稽动作,都印象深刻!

也还记得,学校里的水房。一毛钱就能打一壶水,还提供手机充电服务。当时,万能充电器才刚刚兴起。水房东侧有排水龙头,每次大扫除都去那里涮拖把。学校东西两侧,各有一个厕所,都不大,每次去都要排队。

上高中时,还能经常回学校转转,看看老师。到现在,有十年没回去了。时间冲掉了很多回忆,很多同学也失去了联系。但当时一起学习、一起玩耍的记忆还在,快乐还在!

前些年,浩哥还经常组织同学聚会,我也经常参加。后来,聚的少了。这两年,同学们又开始在群里吵吵着要过年聚会。是啊!毕竟同学一场,酒还是要喝的,感情还是要处的!

以前,老师常说:你们长大后,会怀念这段时光。

现在,真的是怀念啊!

我们的故事初三毕业(我们的故事初中篇)(1)

太多的人和事,以后慢慢补充吧!

今天就先到这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