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从努尔哈赤到乾隆,已经传了6世,这6代帝王中没有一个是平庸之辈。即使为情所困的顺治,也非常有韬略,而饱受争议的乾隆,少年聪慧,在治国方面天资也很高,只是乾隆晚年太在意自我享受,被广为诟病。但到了第七代,嘉庆(永琰)做了25年皇帝,他虽然没有残暴的行径,但也没有半点锐意进取的气概。嘉庆的天资并不高,或者说非常平庸,嘉庆25年碌碌无为,为什么还被乾隆选中?因为乾隆用了排除法。
乾隆虽然长寿,但到了乾隆这一辈,清朝近亲结婚较为严重,对子嗣方面影响很大。众所周知,康熙虽然没有乾隆命长,但他成活了24个儿子,继承人的选择范围较大。而乾隆一生17个儿子,其中有7个儿子没活过10岁,4个儿子没活过30岁,2个儿子过继给皇室了,乾隆89岁去世,当时的选择范围很小。乾隆选储君,经历了3个阶段。
第一阶段,嫡子控。乾隆继位后,对清朝帝王传承做了一些列思考,他首先延续了父亲雍正的秘密立储制度,并且把这个作为祖制。乾隆还认为,清朝没有出现嫡子继位的情况,乾隆想创造这个记录。当时他的二阿哥永琏是皇后富察氏所生,乾隆继位时,永琏才6岁,就秘密立永琏为太子。但永琏九岁去世,然乾隆和皇后痛心不已。
幸运的是,富察皇后又生下七皇子永琮,乾隆曾一心想立永琮为太子,可永琮2岁就夭折。乾隆这时才反思,认为是自己一心想立两位嫡子为皇储,才导致二人短命(邀先人不能获之福,此乃朕过耶!)。所以,此后继任皇后那拉氏虽然有嫡子永璂,乾隆并没有把他立为皇储。
第二阶段,贤者先。因为永琮的死,富察皇后抑郁而死,乾隆和皇后感情甚笃,嫡妻的去世,让乾隆几乎失态。当时大阿哥永璜和三阿哥永璋因为嫡母去世没有表现出足够的伤心,乾隆认为两位皇子仗着自己年长,有幸灾落祸之嫌。因此乾隆名昭天下:这两个庶子不孝,断不可继承大统。一棒子打死两个阿哥,其实,富察皇后并不是两位阿哥的生母,乾隆如此做法,纯粹是迁怒于人。
大阿哥和三阿哥都因整日惶恐,压力太大,成了短命之人。他们之后,四阿哥永珹被过继给宗室,五阿哥永琪是名义上的长子。而且永琪的表现确实优秀,他能文善武,乾隆对他非常钟爱(上钟爱之,欲立储位)。永琪24岁被封为荣亲王,是乾隆的儿子中第一个被封亲王的。据说的当时朝中大臣纷纷在永琪身上押宝,永琪却拒绝和任何大臣结交,可永琪只活了26岁,让乾隆有一次丧失爱子。
第三阶段:排除法。永琪去世时,乾隆已经年近花甲,当时只有5个儿子有可能继位,但被乾隆一一排除掉4个。首先被排除的是年长的八阿哥永璇,此人患有足疾,而且说话语无伦次,有失帝王体统。第二个排除的是十二阿哥永璂,因为他的母亲那拉皇后和乾隆关系交恶,他失去了机会。第三个被排除的是十七阿哥永璘,他是乾隆的幼子,永璘为人处世荒唐,多次给乾隆丢人,所以被排除。
排除以上三人,只剩下两个儿子了,第一是十一阿哥永瑆,第二是十五阿哥永琰。二者相比,永琰并不出色,或者说非常平庸,但是永琰有两个优势:其一,永琰的生母是皇贵妃,地位尊贵。其二,永琰虽然平庸,但没有过失。永瑆虽然才华横溢,还是个书法家,但他最致命的缺点就是吝啬。永瑆娶了傅恒的女儿,竟然把妻子丰厚的嫁妆藏起来,导致妻子一点私房钱没有,常常在家喝稀粥度日,因此被大臣们笑话。
小编认为,乾隆经历了3个阶段,用排除法,最终选择了平庸的嘉庆,实在是无奈之举。乾隆也知道嘉庆平庸,于是在宗庙祭祀是曾说:若其(永琰)贤,是国家之福,若其不贤,就希望他短命吧。嘉庆在位25年,清朝逐渐衰败,其实嘉庆虽然无能,也相当于一个“背锅”者,因为乾隆晚年的闭关锁国之策,已经让清朝失去了发展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