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由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于东周春秋时期,距今已2000多年。在外国,风筝被认为是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和世界上最早的飞行器。

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后来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直至东汉期间,蔡伦改进造纸术后,坊间才开始以纸做风筝,“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风筝也被称为“纸鸢”。

到南北朝时,风筝开始成为传递信息的工具;从隋唐开始,由于造纸业的发达,民间开始用纸来裱糊风筝;到了宋代的时候,放风筝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

经过历史发展,到了现代风筝成为了一种集设计、造型、绘画等多项技艺为一体的传统民俗。

“风筝之都”:潍坊

都说“中国风筝看山东,世界风筝看潍坊”。潍坊是风筝之都也是世界风筝的发源地,潍坊风筝是山东潍坊传统手工艺珍品,民间传统节日文化习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被世界各国人民称为风筝的故乡。

在潍坊,没有什么东西是上不了天的。

天上飞的,海里游的,地上跑的,书里编的……想得到想不到的,存在不存在的,都能给你弄到天上去。

如果他们愿意,太空里的人也能“拿下来”做个“空间站”也没什么不可以。

可以在天上飞的(天上飞的海里游的)(1)

天上飞的,海里游的,,书里编的……想得到想不到的,存在不存在的,都能给你弄到天上去。

可以在天上飞的(天上飞的海里游的)(2)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海里游的多尾章鱼

可以在天上飞的(天上飞的海里游的)(3)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地上跑的四腿骏马

可以在天上飞的(天上飞的海里游的)(4)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童话里的……哦不……西游记里的老沙

可以在天上飞的(天上飞的海里游的)(5)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这个章鱼身姿优美,行动流畅,像一个婀娜的舞者

可以在天上飞的(天上飞的海里游的)(6)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国宝上天啦!

可以在天上飞的(天上飞的海里游的)(7)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只有你你没见过的,没有潍坊天空不能出现的:“哪怕只剩两条腿,也要追寻自由的天空”。

可以在天上飞的(天上飞的海里游的)(8)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请根据这只“蜈蚣”划过你头顶的速度,求它的身长:

可以在天上飞的(天上飞的海里游的)(9)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有着二千多年历史的风筝,一直融入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受其熏陶,在传统的中国风筝中,随处可见这种吉祥寓意之处:“福寿双全”“龙凤呈祥”“百蝶闹春”“鲤鱼跳龙门”“麻姑献寿”“百鸟朝凤”“连年有鱼”“四季平安”等这些风筝无一不表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中国吉祥图案内容丰富,大体有“求福”、“长寿”、“喜庆”、“吉祥”

沙燕、蝙蝠——“求福”

人们对幸福有共同的追求心理。蝙蝠因与“遍福”、“遍富”谐音,尽管它形象欠美,但人们经过充分美化后,把它作为象征“福”的吉祥图案。以蝙蝠为图案的风筝比比皆是。

可以在天上飞的(天上飞的海里游的)(10)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松柏、仙鹤、绶带鸟——长寿   

寄寓祝颂长寿的图案很多:有万古长青的松柏,有据说能享几千年寿命的仙鹤及色彩缤纷的绶带鸟,有据传食之可以长命百岁的“仙草”灵芝和能够使人长生不老的西王母仙桃等。

可以在天上飞的(天上飞的海里游的)(11)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喜鹊——喜庆

喜字有不少字形,“囍”是人们常见的喜庆图案。喜鹊是喜事的“征兆”,风筝中有“喜”字风筝,双“喜喜”风筝碰等,与此有关的风筝和吉祥图案有:“喜上眉梢”“双喜登眉”“喜庆有余”“福禄寿喜”“双喜福祥。

可以在天上飞的(天上飞的海里游的)(12)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龙、凤、麒麟——喜庆

龙、凤、麒麟是人们想象中的瑞禽仁兽。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关于龙的话题,中国是个尚龙的国家,在我们国家里龙是有着特别的意味,龙有着鹿的角,牛的头,蟒的身,鱼的鳞,鹰的爪的神奇生物,被视为中华古老文明的象征。

可以在天上飞的(天上飞的海里游的)(13)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从风筝的结构造型设计、选材用料到绘画裱糊制作工艺等分析,风筝涉及到的艺术学科和门类极为广泛。如美学、色彩学、空气动力学、气象学及造型艺术、绘画艺术、民间艺术等多种门类和学科。在实际制作中风筝的扎制、裱糊、绘画、放飞又涉及到更多的门类工艺技巧。所以说风筝艺术是多种艺术集合的产物。

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又是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

艺术又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们头脑中反映的产物。风筝文化艺术的形成也离不开这一原则。

风筝文化艺术的形成源于风筝本身的表现。

因为对风筝第一功能的要求是放飞性能,因为只有能放飞的风筝才能寄托人类对自由、对宇宙无限空间探索的追求与向往;才能实现人类对自己美好理想追求的寄托与自我的宽慰;用放飞风筝的形式来放飞自己的理想、愿望与寄托。

当然各阶层人士的理想与愿望和寄托不同,但是人类对美好未来的追求性是共同的。

正因为有这一共性的存在,风筝才被历代的劳动人民、文人墨客,甚至皇室贵族所接纳并发展形成了一种文化艺术的氛围。

如历代少年儿童所喜爱的风筝图案多是动物、飞禽;商人等则喜爱 “财神增福”;文人墨客则喜爱 “功名富贵”;而老年人则喜爱“鹤寿延年”;达官贵族则喜欢象征权势的“龙凤呈祥”等。特别是历代的文人墨客、借风筝抒发自已不同的情感,从而丰富了风筝文化艺术的内涵。

不同社会阶层的社会人士对风筝文化艺术不同的要求,形成了具有不同特色的、有浓厚东方艺术色彩的、内涵极为丰富的中国传统风筝文化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