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挑战赛#

1567年4月,87岁的严嵩在严寒饥饿中病逝于北平郊区。当过路行人发现他的尸体时,发现他寄宿于墓舍,身前还有些许偷盗而来的供奉亡人的祭品残渣。即使让一个普通人来看,都会怀疑他是否是当年权倾天下十五年之久的内阁首辅。

严嵩死后,他的尸体停放于官府公廨,竟无一人赶来为他收尸吊唁。无奈之下,官府只好将他草草埋葬,连棺椁也没有配给。多年后,张廷玉在说到严嵩时,也极为厌恶地斥道:

“严嵩没有什么才略,只会向君王献媚,窃国弄权,骗取私利而已。”

那么严嵩是不是像张廷玉所说的那样“不堪入目”呢,他为何会沦落到寄食于墓舍的地步?宠信他数十载的嘉靖皇帝又为何不向他伸出援手呢?

明朝太监严嵩是怎么死的(1567年严嵩寄食墓舍)(1)

“恩将仇报”的严嵩

严嵩,江西分宜人。严嵩的父亲严淮是个官迷,做梦都想登科及第。然而屡试不中后,他将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了年幼的严嵩身上。作为天才少年,严嵩自小就展现了非一般的才能。他5岁入私塾,19岁中举,25岁时就已高中进士,成为庶吉士。

当时,宦官刘瑾把持朝政,缺少背景的严嵩并未得到提拔重用。而在不久后,严嵩的祖父、母亲相继病逝,他又因此生了一场大病,以致官籍被退,在家呆了十年的时间。

严嵩并非是一个甘于平庸的人,在家期间,他四处结交名士,将他们当作自己重回殿堂的垫脚石。正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严嵩的努力在不久后终于得到了回报。当地知州姚汀仰慕严嵩的名气、学识,特聘请他入府修撰袁州府志。而在姚汀离任后,继任的徐琏对他更是倾慕许久,屡屡委以重任。因此,韬光养晦十年之久的严嵩如鱼跃龙门,鸟入青天,迅速向上爬升。

明朝太监严嵩是怎么死的(1567年严嵩寄食墓舍)(2)

嘉靖继位后,严嵩利用同乡的身份,攀附上了礼部尚书夏言。夏言为人刚正不阿,嫉恶如仇,却缺少识人之明。他被严嵩的阿谀奉承所蛊惑,竟多次向嘉靖推举严嵩。1536年,在夏言即将入阁辅政时,他更是将礼部尚书的位置留给了受到他青睐的严嵩。

众所周知,嘉靖并非是朱厚照的子孙,他是以宗室子弟的身份入主皇宫。继位之初,嘉靖就与杨廷和为首的文臣爆发了“大礼仪之争”。而在他沉迷道术后,对礼仪、规矩尤为看重。因此,严嵩登上礼部尚书的职位,不仅宣告了他是嘉靖最信赖的臣子之一,更向朝臣传达了另一个隐藏的信息:严嵩是内阁成员的候补者。

然而,严嵩却没有耐心等候。当时,他已接近花甲之年,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故而,他利用嘉靖为献皇帝入太庙之机,挑唆朝臣反对,自己却在私下里与嘉靖达成调解,尽数推翻朝臣的谏疏,以此博得嘉靖的信任。

不久后,严嵩又联手陶仲文向夏言发难。夏言虽是内阁首辅,却与嘉靖的想法背道而驰。他崇儒抑道,不信神鬼之说,多次触怒嘉靖,早已失去了嘉靖的信任。而在严嵩迅速崛起后,嘉靖就将夏言踢在一边,革职回乡了。

明朝太监严嵩是怎么死的(1567年严嵩寄食墓舍)(3)

“媚上欺下”的严嵩

1542年,62岁的严嵩得偿所愿,以武英殿大学士的身份,入主内阁,执掌机密要务。当时,与严嵩一同入阁的成员还有许赞、张璧,可嘉靖只信任严嵩一人,遇事从不与许赞、张璧二人商议。久而久之,内阁就成了严嵩一人的天下,他也成了大明朝有史以来的“独相”。

俗话说“鼎无三足难立”,极善制衡之道的嘉靖皇帝不愿严嵩在内阁一家独大,更无法容忍严嵩四处结党营私,专权跋扈。因此在夏言离去不久后,又将他重新召回内阁,委以首辅重任。夏言的回朝不过是嘉靖对严嵩的一次严厉警告,可在夏言眼中,却成了清除严嵩的最佳时机。他将“严党”一个个拔除,甚至以贪腐之名,公然挑衅严嵩之子严世蕃。

当时,严嵩惶恐不已,不知所措。可严世蕃却说:“夏言才高刚毅,却优柔寡断,极重感情,当不足为虑。”

明朝太监严嵩是怎么死的(1567年严嵩寄食墓舍)(4)

在严世蕃的设计下,严嵩与他共同前往夏言府中认错。果不其然,夏言被严嵩父子声泪俱下的表演所打动,竟当众烧毁了严世蕃贪腐的罪证,不再予以追究。

然而“打蛇不死,必被其咬”。就在夏言放过严嵩父子不久后,严嵩就买通嘉靖身边的近侍,联手镇边大将仇鸾、嘉靖发小陆炳,一同诬告曾铣贪墨军饷,以致河套之战大败。而在曾铣的身后,则是内阁首辅夏言。

嘉靖纵然聪慧无比,可身边近臣、严嵩、远在边疆的大将以及从小跟随他出生入死的陆炳都将矛头对准了曾铣和夏言,就算夏言贪墨的罪名子虚乌有,他也必须相信。

1548年,曾铣被杀,夏言弃市,朝中耿直之臣或被贬,或遭驱逐。严嵩不费吹灰之力,就铲除了盘踞朝堂数十载的夏言势力。不久后,严嵩又与陆炳联手,除掉了为他效命却心生不满的仇鸾,将嘉靖一朝的军政大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明朝太监严嵩是怎么死的(1567年严嵩寄食墓舍)(5)

严嵩的掌权对于摇摇欲坠的大明朝就是一场彻头彻尾的灾难。严嵩贪权、名,严世蕃贪财、色,父子二人各取所需,鱼肉百姓,祸国殃民,致使夏言时期的短暂中兴迅速跌入谷底。百姓居无食所,生活困苦,家家干净,一贫如洗。更有甚者,严嵩、严世蕃父子还将贪婪的双手伸向抗倭军费,中饱私囊。

当时,朝中有识之士对严嵩的行为极为不满,纷纷上疏劝谏。锦衣卫指挥使沈錬罗列严嵩十大罪状,却遭到严嵩反咬,以致身死家灭。刑部员外郎杨继盛也宣称严嵩所犯“五奸十罪”,可他尚未详细陈述,就被嘉靖打入死牢,惨遭严嵩迫害。

在沈錬、杨继盛之后,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谏臣也遭到了毒手,他们或死或伤,丝毫不能动摇严嵩在嘉靖心中的位置。因此,严嵩更加肆无忌惮,他竟公然卖官鬻爵,兜售官职,凭个人喜好裁定官司。他的儿子严世蕃甚至在个人府库中狂妄大笑:“朝廷没有我严家富有。”

对于这一切,嘉靖都看在眼里,然而他却是一个极度自私自利的皇帝。尽管严嵩对下疯狂屠戮,盘剥压榨,可对于嘉靖,却倾尽所有满足他的私欲。作为一个贪婪的皇帝,毫无疑问,严嵩就是他最需要的大臣。

明朝太监严嵩是怎么死的(1567年严嵩寄食墓舍)(6)

冻死墓舍

然而浮在水面的反对者皆被铲除了,可隐藏在水底的却比比皆是。同样身为内阁成员的徐阶深知,嘉靖之所以宠信严嵩,无非是因他写得一手好青词、猜得透皇帝心思以及满足他的一切私欲。为了知己知彼,徐阶一改夏言做派,他与严嵩、严世蕃保持良好的关系,苦练极为讨厌的青词,利用一切时间琢磨嘉靖的想法。久而久之,徐阶在嘉靖眼中,竟也成了第二个“严嵩”。

可徐阶并不是严嵩,在与严世蕃的交往中,他发现严嵩受宠的青词、揣摩圣意竟都是出自于严世蕃之手。因此,他利用严世蕃母丧淫乐的机会,试图敲掉严嵩的臂膀。

当御史邹应龙弹劾严世蕃母忧寻欢时,一向孝顺的嘉靖毫不犹豫地将严世蕃贬到了雷州。可为了安抚严嵩,他也下旨不再追究此事。然而严世蕃离开后,严嵩的厄运也随之降临。他年老体衰,头脑愚钝,写不了青词,也无力琢磨嘉靖的心思。最终在1562年,被嘉靖罢官免职。

一年后,严嵩回到南昌,可令他震惊的一幕发生了。原本遭到流放的严世蕃不仅没有前往雷州,反而跑到老家大兴土木,兴建豪宅,豢养宾客,甚至与江洋大盗罗文龙为伍。严嵩听闻后,曾大声悲呼道:“严世蕃误我太多了!”

明朝太监严嵩是怎么死的(1567年严嵩寄食墓舍)(7)

果不其然,江西御史林润看不惯严世蕃的所作所为,上疏弹劾。而早欲将严嵩父子除之而后快的徐阶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将昔日严嵩扣在夏言、沈錬和杨继盛身上的通倭、谋逆的罪名,如法炮制的盖在了严世蕃的头上。

1565年,在嘉靖身边失去作用的严嵩父子成为老皇帝扫清佞臣的棋子。他毫不犹豫地处死了严世蕃,抄没严家所有的财产,将严嵩贬为庶民。不久后,嘉靖病逝,继位的朱载垕在任藩王期间,曾多次遭到严嵩、严世蕃父子侮辱,更是极为痛恨他杀光了大明忠臣。因此,朱载垕没有对严嵩落井下石,就已是最大的恩惠了。

严嵩被抄家后,沦落到街头乞讨。然而他的名声实在太差,坊间市民看到他都感觉晦气,竟无人愿意施舍于他。87岁的严嵩如同过街老鼠,不得不躲入墓舍之中,靠着祭祀亡人的祭品苟延残喘。

1567年,严嵩在饥寒交迫中病逝于墓舍。在他死后,无一人为他收尸吊唁,可见他的为人,在当时有多让人厌恶。多年以后,张廷玉在评价严嵩时,曾说他是大明第一奸臣,并直言:

“严嵩没有才略,仅靠着阿谀奉承爬上了高位。”

严嵩作为内阁辅臣,在明知嘉靖昏庸的情形下,不思劝谏,曲意逢迎,以致朝堂败坏,大明沦为二人满足私欲的工具,着实可恨可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