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三口分享抗癌经验(我陪父亲抗癌3年)(1)

喜欢本文,欢迎关注转发!

1

忽视癌症征兆

2020年10月

63岁的父亲开始咳血。

其实他出现胸闷差不多有一两年了。因为之前有心脏病一直在吃药,所以每次胸闷,他都认为是心脏病引起的,吃药就没事了。

我在外地工作,打电话回家。母亲告诉我,父亲一餐吃4碗饭,人还是越来越瘦(120斤,连皮带都系不上了),结合咳血症状,我就感觉不对劲。

打算请假回去陪父亲去医院检查,父亲不愿意耽误我工作,不让我回去,说可能是慢性气管炎,先吃几天药看看。后面有两个月,又没有出现咳血了,加上疫情原因,我就一直没有回去(这也是我最后悔的事情)。

2

确诊肺癌

2021年2月底

春节过后,父亲再次出现咳血,我说,这次无论如何都去医院检查一下才放心。

3月15日

到怀化第一人民医院在门诊做了CT,结果出来后,医生建议要父亲马上住院。

当时我感觉问题有点严重,就去找门诊医生,医生把我父亲支开,然后告诉我父亲得了肺癌。当时我整个人感觉被电击了一样,完全接受不了这个事实,我不知道如何面对家里的所有人。但我知道,必须冷静下来接受事实,从这一刻开始了陪父亲抗癌之路。

医生建议父亲住院做进一步穿刺活检,我当时没有勇气告诉父亲实情,只说是有个瘤子需要化验。

3月17日

检查结果出来,是分化差得癌,倾向为鳞状细胞癌,建议做免疫组化进一步确诊。

我从来没有想过癌症这种病会发生在家人身上,此时此刻我心急如焚,不知道如何应对接下来的治疗。

从血液检查(血常规,血生化,肿瘤标志物)到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CT、 MDCT,ECT,PET-CT,MRI,B超,心电图等),都找了资料看了。

看完后,我对肺癌总算有了一个大概的框架轮廓,于是我决定跟父亲去长沙的湘雅医院再次问诊,寻求最佳治疗方案。

我同时预约了湘雅二医院/湘雅附一/三医院的肿瘤内科和胸外科,问诊过程中同步做了各项检查,增强CT,骨扫描,PET-CT,彩超,MRI等,所有检查项目基本上都是差不多的,取组织做基因检测,气管镜或者穿刺活检(年龄大不能取组织可以抽胸积水),血液也可以,组织是最好的基因检测标本,血液检测不是很准确。

结合病理检查结果,父亲被确诊肺鳞癌T3N1M0(IIIA期中晚期)淋巴结肿大转移。

鳞癌的基因检测匹配靶向药的几率是4%左右,虽然低,但只要有1%的几率就要做检测,免疫表达也需要检测,关系到后面确定治疗方案。

一家三口分享抗癌经验(我陪父亲抗癌3年)(2)

湘雅二医院的胸外科医生建议,转肿瘤科治疗,肿瘤缩小后再考虑手术;湘雅附一医院肿瘤科医生说,手术机会不大,但还是建议父亲去看一下胸外科,说手术是第一选择;附一胸外科医生看了片子后说可以手术,给父亲开了住院证明。

此时我很纠结每个医生的治疗方案都有差异,不知道如何选择,因为我们家亲戚没人动过大手术,还有一些权威医生以及国内资源比较好的医院(广医中肿、上海肺科、华西、协和)可选。

通过学习以及问诊治疗方案,再结合我父亲的身体状况,我决定让父亲接受新辅助治疗后再手术的治疗方案。

父亲回到怀化人民医院做了基因检测,结果是没有靶点,不能使用靶向药;同时PD-1表达超过50%,免疫治疗可以获益。

3

治疗开始

4月20日

经过一个多月的问诊检查,今天开始用药(第一次化疗 免疫治疗)。

治疗结束后,副作用就出现了,父亲呕吐,一直打嗝,吃不下食物,看着父亲这么坚强的人都这么难受,心里真的不是滋味,恨不得自己替父亲受罪。

我赶紧去找主治医生,医生看了说,这是正常反应,3-5天后就慢慢恢复了。

看着父亲受罪,我晚上根本就睡不着(因为家里人都说,化疗后人走得更快)。所以我害怕自己的决定伤害了最亲的人,我调整好心态劝父亲多少坚持吃一点食物,尽量起床走走。

经过7天时间,我父亲慢慢恢复了食欲,也慢慢恢复了精神。间隔了30天左右,父亲复查,准备做第二次化疗。

复查CT结果显示没有进展也没缩小,医生说效果很好,结痂了不会咳血了。但是我父亲听说没有缩小,就不愿意继续治疗了,认为从鬼门关走一趟,没有效果还受这个罪。

没有办法我只能慢慢劝说,既然已经来了就再做一次。

第二次化疗结束后,打了升白针,出院后回家第三天,副作用才开始,没有第一次那么严重,持续了5天就恢复了食欲。

一家三口分享抗癌经验(我陪父亲抗癌3年)(3)

半个月后,父亲食欲很好,状态也很好,他说,感觉自己完全好了,不需要再治疗了,明年可以继续种田。

2021年7月

因为疫情原因需要隔离14天,所以第二次化疗后,间隔了45天父亲才去复查。

CT复查结果显示,经过两个疗程的化疗 免疫治疗后,56*70mm的肿瘤基本消失,右肺下叶基底段小结节影消失,肿大的肺门淋巴结缩小。医生进行了会诊,建议父亲转胸外科马上手术,说目前是手术最佳时间。

当时因为考虑各种因素没有同意手术。一是家里没有人做过大手术,都不同意手术,担心风险,我自己也没有做好心理准备。二是7月的天气比较热,病房与厕所温差都很大,父亲差点感冒,担心术后发生感染及并发症。三是鳞癌低分化,容易复发转移,担心手术后加快转移。现在回想起来,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因素,关键是我们对手术不够了解,害怕。

我父亲没有靶向药可以匹配,新辅助效果虽好,但不手术直接空窗回去还是担心转移,经过与主治医生沟通,决定再做一次化疗巩固一下,等病理结果显示完全缓解(CR)后再手术。

7月17号

就这样按照原方案做了第三次化疗,化疗结束后回家7天后,才开始出现副作用,父亲这次化疗的副作用大,痛苦程度超过前两次,腹泻,便秘,食欲不振,乏力,胸闷,前两次没有出现过的腹泻、便秘,这次也出现了(所以我到现在都不知道没有手术而是化疗的决定对不对)。

父亲被折腾了一个月,消瘦10多斤才开始慢慢恢复。正因此,父亲不愿意再接受化疗,身体没有恢复最佳状态,也一直不愿意去医院复查。

2021年9月

父亲已经恢复两个月,体重下降了10斤,精神状态目前还可以,还没有达到最佳状态(每餐4碗饭),计划下周去复查。通过几次治疗,让我渐渐了解,如何帮助父亲去面对接下来的治疗。

在生活方面,确诊后父亲就戒烟了,尽量不吃辣的食物(湖南有无辣不成菜的说法),多吃含蛋白高的食物。之前几十年父亲从来不吃水果,我开导他之后,现在他每天吃一些猕猴桃。

农村人闲不住,只要能动就会到处走走干点活。所以运动方面我不担心,抗癌是个终生持久战,只有吃好 ,睡好,心态好,运动好,身体好,治疗效果才会更好,自身抵抗力免疫力强,对接下来的治疗方案很关键。

4

术后的一波三折

通过国庆假期我们不停劝告,父亲同意再恢复一段时间去复查。

11月3号

父亲终于办理住院,复查CT结果出来,原发病灶进展了,不知道是因为空窗四个月的原因导致进展了,还是因为耐药进展了。此时我有点后悔,此时手术没有二化后的效果好,最佳手术时间是7月16日不是11月,所以选择很重要不能出错,会有连锁反应。

通过增强CT、PET-CT、MRI、淋巴结彩超等各项检查,目前还是有手术指征,医生再次建议手术(相比第二次的最佳手术时机肯定是差一些),目前已经不容再错过手术机会,主治医生也是明确表态说,有机会不手术,不知道你们在想什么?

我与家人沟通后,说服父亲接受手术。

11月10号由肿瘤内科转心胸外科准备手术,经过会诊及各项指标检查确定11月16号第一台手术,与家属谈话期间,医生把一些风险问题详细说明,经过一个小时沟通,我最终在手术同意书上签了字。

16号手术,15号晚上21:00前禁食。

一家三口分享抗癌经验(我陪父亲抗癌3年)(4)

11月16日

术后化疗3次,免疫维持一年,准备要做手术。

父亲早上6:00起床,手术室医生送手术服上来,换好衣服准备进手术室接受腔镜手术,切除右肺中叶。

7:15父亲进手术室后,我心里一直很紧张,但只能在手术室外的屏幕看实时动态信息。

8:30 开始麻醉,10:00 开始手术,心里祈祷手术顺利。

13:30 终于听到医生叫名字去谈话室,手术已经完成,目前在缝合。医生把切出来的肺叶及淋巴结清扫组织一起拿给我们看(拍照留存)。说再等2-3个小时,麻醉苏醒后就可以出来,我终于稍微放心一点了。

14:30后,状态栏显示父亲入PACU(麻醉后监测治疗室),屏幕外的我们不敢离开,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出来。

18:00 终于听到叫名字出手术室,见到父亲的一瞬间,我能够感觉到父亲的疼痛。我的心里五味杂陈,说不出的滋味,接过父亲的担架床,与医生一起把父亲送回到病房。

父亲全身都插满管子,好不容易才从担架床移回病房床位。他很累,很痛,很疲惫,但医生说这个时候不能让父亲睡,我们不停叫着父亲不要睡,因为睡过去很可能就醒不来了。

在麻醉药的作用下,我知道父亲很想睡,但是不能睡。我不停地与父亲讲话,希望父亲给出回音,哪怕只是眨眨眼动动手指也可以。

最艰难的两个小时终于过去了。

20:00父亲睁开眼睛,开始真正意义上的苏醒,喉咙插着管子,说话嘶哑,全身弥漫着浓烈的药味。他说想喝水,但医生说术后6个小时后才能喝水,2个小时要翻一次身。

24:00以后,父亲终于可以喝水了。从进病房开始,各种消炎药水,营养液就没停过,彻夜无眠。

术后第二天,父亲可以进少量流食,开始恢复身体机能,第三天喉咙插管,尿管拔了,只有胸腔积液管保留(最重要的管),第四天父亲可以下床走动,精神越来越好;第五天父亲血栓指标偏高,医生建议用抗凝药物,我们签了抗凝知情同意书,当晚开始用药;

第六天超声彩超报告显示血栓正常,这一关总算是过来了。

11月19日

抗癌路上,手术只是关键的第一步,术后治疗也同样重要。

因为父亲是低分化肺鳞癌中晚期,如何预防复发转移才是手术的最终目的,不然这一刀白挨了,术后抵抗力、免疫力下降,恢复情况不容忽视,需要加强营养补充,进行运动锻炼,恢复肺功能。

术后复查CT一切正常,显示胸壁积气,少量积液,需要吹气球恢复肺功能。大病理结果良好,没有淋巴结转移,术后治疗方案待会诊后确定。

术后主要担心肺不张、积液等问题。但父亲没有出现这些问题,一切都正常恢复,就等拔罐出院。他也一直在战胜困难,积极配合锻炼,希望能够尽早康复。

11月26日

医生在没经过家属同意,也没跟我们打招呼,用了抗凝药物,导致父亲凌晨6:00因疼痛得受不了,从床上坐起来的时候,突然失去知觉从床上倒下。

一家三口分享抗癌经验(我陪父亲抗癌3年)(5)

虽然我以最快的速度及时接住,父亲没有摔下来,但是胸部(手术部位)撞击在旁边桌上,导致内部大出血。

一家三口分享抗癌经验(我陪父亲抗癌3年)(6)

当时情况非常危急,比手术过程中还要凶险,父亲的脸都发白了。

主治医生赶紧实施处理方案,拔除胸部引流管,从背部重新插管,抽出内出血。

因为医生也不清楚内部撞击导致哪个位置出血,又不能再次开胸处理,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绝对卧床休息,等出血位置自愈。

这里我重点强调一下,术后恢复过程中,不管医生用什么药,都要自己去核对一下。

一家三口分享抗癌经验(我陪父亲抗癌3年)(7)

我父亲11月22日,签了抗凝知情同意书,用药后23日检查已经恢复正常,没有血栓风险。

11月25-27日,医生在没有经过家属同意也没有告知家属,需要特别注意事项,就给父亲用了抗凝药导致出现病危的情况(保留资料证据和卫健委投诉权利)。

一家三口分享抗癌经验(我陪父亲抗癌3年)(8)

11月27日

父亲抢救过来后,身体很虚弱。因为手术过后,身体本就需要时间恢复。

这次意外雪上加霜,出现了很多并发症,因为失血过多,血常规指标全部达到底线,需要输血补充,心脏也出现室早问题、胸腔积液、血块等一系列问题。

绝对卧床5天后,再次复查CT,胸腔内部出血已经停止,积液增多,血液已经凝结成血块,不能从导流管排出,室早也一直持续用药,中途输血两次,医生开了生血宝颗粒,吃了就腹泻,已暂停。

一家三口分享抗癌经验(我陪父亲抗癌3年)(9)

经过一周每天5瓶吊水、24小时的治疗后,父亲各项指标慢慢恢复,食欲、精神状态也开始好转。

10天后父亲开始下床活动,准备拔管。因为胸腔有血块,胸外科主任建议开胸看清楚血块,刚从鬼门关回来,身体各项指标都还刚刚控制住,没有继续下降怎么可能承受第二次手术。两个副主任同意拔管,因为血块不能从引导管排出,经过几个主任会议决策后同意拔管。

12月6日

今天成功拔管,准备观察两天后出院。

12月7日

复查CT胸腔还是有积液和血块,医生说回家后休养会慢慢吸收。撞击后出现心脏室早,也一直有用药,但没有改善,回家吃稳心颗粒。

12月9日

医生通知出院,开了一些增强免疫的药,给伤口换了药。为期一个多月(11月3日到12月9日)的住院手术过程结束。

一家三口分享抗癌经验(我陪父亲抗癌3年)(10)

手术两孔

父亲回家后还是没有食欲没有精神,每天只能卧床,稍微走动一下就感觉很累,没有力气,他希望能恢复到手术前的状态,这也许就是很多人不想接受手术治疗的原因,术前跟正常人没什么区别,术后就只能卧床,成为了真正的病人。

通过这次手术,我总结了以下8点经验(或者说避坑方法)

1.术前保持愉悦的心情,全面检查,以往病史,主动与主刀医生沟通清楚。

2.积极运动,防止血栓,运动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引流管的保护,因为引流管碰到胸腔任何位置都会引起疼痛。

3.防止坠床。上厕所,活动锻炼过程中需要家属陪同,防止意外。

4.积极恢复肺功能。防止肺不张,吹气球,深呼吸,咳嗽,有痰就要咳出来,不要担心伤口开裂。

5.问清药物用途。护士用药过程中,我们自己留个心眼,核对每一瓶用药,也可以询问护士用药的作用,护士都会告知,避免用药后出现副作用没有及时处理。

6.提前准备补充营养的食材,术后营养补充对身体恢复很关键。

7.身体出现任何情况,及时与主治医生沟通,防止病情加重。我父亲没有化疗前,没有出现过腹泻,化疗3次后,现在吃中药就腹泻。胸外科医生开的中成药,健脾生血片,生血宝颗粒,安康欣吃了就腹泻,是化疗的副作用导致。

8.学习抗癌知识了解前沿资讯及治疗方案,提高生存率的治疗,选择最合适自己的治疗方案。

我们无法选择不生病,但可以选择面对疾病的态度,越坚强、乐观、积极,希望就越大。一定要相信奇迹,战胜癌症的例子数不胜数,积极心态会助你驱走病魔!

5

肿瘤复发

2022年5月

到今天才短短半年时间(2021年11月16日手术),父亲的肺癌就复发了,真是始料未及。

其实还有很多原因,11月份手术前,我二叔在同一家医院因肝胆癌就走了(入院5天),父亲从医院请假回去,处理了事情才回医院手术,精神和体力上有消耗,手术后的意外也是一部分原因(我后悔当时在怀化手术)。

一家三口分享抗癌经验(我陪父亲抗癌3年)(11)

由此我想到一个问题:中晚期3A(T3N1M0)至3C(T3N3M0)的肺癌患者,到底该不该手术?

专家的建议是3C患者不考虑手术,3A、3B的患者可以根据新辅助治疗效果来决定。如果治疗效果较好,肿瘤已经降期,可以进行手术治疗。目前中晚期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期是16%。

父亲术后肺功能下降,呼吸出现问题,体力都大不如前。中晚期患者一定要明确分期,最好由多学科会诊(MDT团队),这对后续治疗很关键。

确诊前,父亲130斤跟正常人没有区别,经过化疗免疫手术治疗后,体重降至110斤很难再恢复。由于食欲下降,体力运动能力下降,心肺功能也大不如前,复发后体重又降至100斤左右。一切治疗都需要建立在身体耐受的基础上,如果一个体重130斤的正常人瘦到80斤,任何治疗都没有意义(癌症没有灵丹妙药)。

对于癌症治疗,医生也都是根据指南,治疗效果和副作用也因人而异,都是概率问题,没有绝对说这个药一定有效果,具体生存期时间谁也保证不了。

一家三口分享抗癌经验(我陪父亲抗癌3年)(12)

很多患者最后不是死于癌症而是死于并发症或营养不良,呼吸困难导致身体多器官衰竭(心脏、肺、胃、 肝、肾)。很多患者最终因为卡痰、不能正常饮食而离开。

父亲复发的肿瘤迅速发展到50*60mm,医生考虑是鳞癌转小细胞肺癌。因为鳞癌一般短时间不可能长这么快,血液检测也没有查出鳞细胞成分。

医生安排重新做气管镜检查,取组织做免疫组化检查,跟确诊癌症一样,所有检查再来一遍。

最终病理确定还是鳞癌,治疗方案为化疗 免疫(化疗药换吉西他滨,去掉铂类药)。

因为父亲术后身体消瘦不耐受,分别在第一天跟第八天用药,因为没有加铂类药,没有出现明显的副作用和不耐受的情况,有2天反复低烧,其它都还好。

由于肿瘤压迫了呼吸器官,导致父亲走路呼吸困难、卡痰等问题,经过20天消炎化痰,没有明显改善,出院后他只能在家附近活动。

2022年9月16日

还没去复查,父亲对医院有抵触心理,先恢复体重再去。最近比之前好多了,有精神了,可以到处走走,饮食也恢复了一些。对于疾病,我们还是有信心的,相信一定会战胜它!与大家共勉!

链接

治疗经验实操篇

复盘2年来陪父亲治疗的过程,有迷茫,艰辛,喜悦,一切都值得。下面分享一些我在这段时间收集学习的资料,希望所有抗癌患者都能走出一条长期生存之道。一起加油!

一家三口分享抗癌经验(我陪父亲抗癌3年)(13)

检查确诊的流程

刚确诊时,大部分人都会有一种晴天霹雳的感觉,难以接受现实,五味杂陈的心情,我父亲也不例外,但对我而言,最要紧的是帮助父亲度过难关,这里复盘下我的经验,帮助新诊断的患友少走弯路。

首先通过CT、加强CT、螺旋CT确诊后,首先根据检查报告确认分期,评估手术,进一步完善ECT(骨扫描),MRI(磁共振检查),PET-CT,淋巴结彩超,及时检查,争取治疗时间,检查结果出来,就可以评估是否可以手术,手术前会做心脏及肺功能一系列检查。

通过检查不能直接手术,进一步做活检穿刺或气管镜取组织,确定肿瘤性质,病理分型(看是小细胞肺癌还是非小细胞肺癌);

非小细胞肺癌有腺癌,鳞癌,腺膦癌,大细胞癌,肉瘤样癌;

组织学分级有低分化,中分化,高分化;

病理分期有一期,二期,三期,四期。

进一步做免疫组化检查、基因检测(因为鳞癌匹配靶向药的几率只有3%左右,所以部分医生不建议去做检测,家属有些也不愿意去做),我个人建议还是要做,1%的概率也是一线生机。

一家三口分享抗癌经验(我陪父亲抗癌3年)(14)

一家三口分享抗癌经验(我陪父亲抗癌3年)(15)

基因检测

基因检测实际上就是检测产生癌细胞突变的驱动基因,腺癌有50%以上几率可以匹配靶点,鳞癌有0.4%-4%的几率,所以很有必要做一个基因检测,费用为8000元-2万元,可以选择不同检测套餐。

目前部分医院自己也可以做基因检测,NGS二代测序基本上都需要第三方检测公司做。最好找国内权威的机构,数据报告的准确性直接影响治疗方案(因为第三方检测公司有可能与某些机构存在利益关系,大家都懂的)

因为有靶点免疫效果就不会太好,所以不管是鳞癌还是腺癌都建议做基因检测,因为这个检查结果直接影响后续的治疗方案。

检查做完后可以确定治疗方案及用药,建议家属可以拿检查报告多跑几家三甲(权威医院)挂日问诊,确定治疗方案再开始用药。

每个患者的年龄,本身身体状态基础病,身体耐受程度都不一样,综合考虑最合适自己的治疗方案就是好方案。

一家三口分享抗癌经验(我陪父亲抗癌3年)(16)

治疗方案的选择

不管是早期还是晚期,都应该积极科学治疗,理性面对。晚期癌症同样有5年10年以上生存期的案例,放弃治疗或选择土偏方是不可取的。目前国家也有很多医疗支持政策(大病医保、门特慢性病、因病返贫困等政策),对于低保、贫困户,很多免疫药和靶向药都可以免费申请使用。

农村(新农合),职工医保都可以报销,政府还推出了爱民保,惠民保(每个地方的名称会不一样,可以带病参保),还可以通过办理特殊病种门诊诊疗卡(慢性病)报销治疗费用,经济上有困难的还可以申请参加入临床组免费治疗(入组并不是当小白鼠去做实验,而是给自己寻找治疗机会)。

在治疗过程中存在很多未知因素,每个患者都是独立的个体,所以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副作用不同,治疗效果也会有差异,根据治疗效果、不良反应、身体耐受程度等,综合考虑确定下一步治疗方案。

一家三口分享抗癌经验(我陪父亲抗癌3年)(17)

对于手术,靶向,化疗,免疫,放疗的选择,早期基本上首选都是手术,中晚期患者治疗方案会根据检测报告及自身情况去选择,有新辅助治疗后手术再辅助维持,也有先手术再辅助维持治疗,也有保守治疗选择根治性放疗穿插化疗。

目前四代靶向药还是临床阶段(入组治疗),实际上患者不可能按照理论方案一步一步来。鳞癌没有靶点,化疗和免疫治疗失效、抗血管生成药失效后,基本上就没有太好的治疗方案。放疗、介入治疗、粒子治疗也都是没有办法的尝试,很多患者经过几轮的治疗,身体已经很瘦弱,经不起折腾(这就是抗癌的无奈,看着自己的至亲身体衰弱但无能为力)。

不同时期患者的治疗方案建议:

ⅠA-ⅡB期早期患者:手术是最好的治疗方案,没有争议。

ⅠB期后的患者:如果有靶点,可以用靶向药维持3年(已有临床数据证明可以获益);没有靶点,只能化疗。

ⅡB期的患者:免疫维持4-6个疗程,单免疫治疗维持2年(目前没有明确获益的官方报告)。如果有靶点,不建议使用免疫治疗(临床研究显示获益不大)。

ⅢA-ⅢB期的患者:新辅助治疗,建议放化疗,术后靶向药维持(术前放化疗降期术后靶向药维持)。

Ⅳ期晚期患者:不考虑手术,有靶点的直接用三代靶向药,可以根据治疗效果,局部穿插放化疗,延长靶向药的耐药时间。

抗癌是个持久过程,需要知识的积累,才能应对不可预知的突发情况。我们要学会过滤短视频、论坛、公众号、APP的内容和群消息,吸取科学而有价值的信息;建议阅读NCCN,CSCO 指南,白皮书等资料,免疫药、靶向药可以从药企的一些官方网站了解,不用纠结腺癌、鳞癌好不好治疗这些问题(腺癌靶向获益人群多,鳞癌免疫获益人群多)。

化疗没有传说中的可怕,靶向药也不是传说中的神药,有单化疗3次达到病理学完全缓解(pCR)效果的案例,也有靶向药吃几个月就耐药的例子。

任何治疗都是基于科学检查数据,不要受外界道听途说的影响。治疗过程中,化疗周期21-28天身体能恢复,可以按时继续治疗;身体没有恢复可以与医生沟通,延长治疗时间,不能过度治疗,任何治疗方案导致身体出现三级副作用都需要立刻停药。

一家三口分享抗癌经验(我陪父亲抗癌3年)(18)

一家三口分享抗癌经验(我陪父亲抗癌3年)(19)

关于耐药

耐药问题是所有患者和家属关心的话题,耐药后会重新做相关检测,再重新制定治疗方案。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目前的治疗效果上,因为耐药时间不可控,我们能够控制的就是当下。保持好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及时处理治疗过程中副作用,补充营养提高自身免疫力抵抗力,多运动(5年10年以上生存期的患者,大部分都是坚持运动锻炼)。

复发转移后,耐药是绕不开的话题,医生比较严谨,不会说没药可用。面对三代靶向药耐药都是重新做基因检测,重新匹配靶点,三代靶向药联合一代靶向药或者联合抗血管生成药,实际上这是理论上可用的方案,最后实在没有办法了就回到化疗(化疗算是万能普适的)。

一家三口分享抗癌经验(我陪父亲抗癌3年)(20)

治疗过程中应急处理

布洛芬、羟考酮、泰勒宁、吗啡片、奥施康定、吗啡泵。

出现皮肤破损但没有红肿化脓,以消毒为主。尽量选择消毒效果最好的碘伏,如果碘过敏用酒精。注意消毒后用指套或医用胶布防护,并且定期更换。

出现皮肤破损并有红肿,除消毒之外,还需要局部使用抗菌药物,如果红霉素、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曲安奈德、莫匹罗星等常规外用药膏还是不能消炎,还可以选择将口服的高浓度抗生素洒在患处,尽量用胶囊里的粉。

出现化脓,需要挤出脓液,建议去看皮肤科。

1.用维生素C药片压磨成面粉状,再用清水搅拌后涂在患处,一日两次,也可将维生素C研成粉末状,小溃疡仅需取少许敷于患处即可。若溃疡面较大,则应先轻轻刮除溃疡面渗出物,然后再敷药粉。每日用药2~3次,疼痛可显著减轻,2~3天溃疡面即可痊愈。

2.用同仁堂口腔溃疡散或金喉健喷雾剂,一天可进行多次喷撒。

3.将口腔洗漱干净,再用消毒棉签将蜂蜜涂于溃疡面上,涂擦后暂不要饮食。15分钟左右,可把蜂蜜连口水一起咽下,再继续涂擦,一天可重复涂擦数遍。

4.也可以用云南白药外敷口腔溃疡创面,一日2次。

5.常规剂量补充维生素C和复合维生素B(不要超剂量服用),进食后漱口尽量用温开水或者新打开的医用生理盐水,碳酸氢钠水更好;平时喝温水,不要吃烫饭,不要喝烫的汤、茶等,一切入口的东西以接近体温为最适;刷牙时别刮伤牙龈和其他口腔黏膜;多吃软食物(减少机械损伤),不要过咸(避免黏膜细胞脱水)。

针对胸水出现以后 有4种控制方案可以选择。

第一次抽胸水不要超过1000毫升。大量的胸水包围在肺部,加之肺部有肿瘤,这种快速抽取胸水到1000毫升以上,肺部会塌陷;过量的抽胸水容易造成气胸、胸膜反应、复张后肺水肿,引起呼吸衰竭,所以通常要分3次进行,剧烈咳嗽不能抽胸水。

配合饮食注意,宜进清淡饮食,新鲜蔬菜,水果,如小菜秧、萝卜、刀豆、丝瓜、梨、枇杷等。富有营养的鸡汤,肝汤,瘦肉,奶制品,蛋羹等。

提醒一下,以上资料来自病友分享,仅供参考,注意用药安全,不要一次性用多种药,具体治疗方案及用药咨询主治医生后再用。

一家三口分享抗癌经验(我陪父亲抗癌3年)(21)

饮食建议

推荐

高蛋白质、高纤维素和高无机盐、瘦肉,叶酸的补充。

维生素C:西兰花、枣、苦瓜、猕猴桃

维生素E:鹅蛋黄、葵瓜子仁、黑芝麻、鲜核桃、豆腐

β胡萝卜素:西蓝花、苋菜、胡萝卜、芹菜叶、菠菜

:猪肾、牛肾、羊肾、鸭肝

:南瓜粉、鸡血、豆腐干

水果:枇杷、香瓜、草莓、苹果、无花果、荔枝、樱桃、西瓜、

龙眼、火龙果。最好是当季新鲜水果。

一家三口分享抗癌经验(我陪父亲抗癌3年)(22)

一家三口分享抗癌经验(我陪父亲抗癌3年)(23)

饮食建议

禁忌

戒烟酒,辣尽量少吃。

水果:西柚(柚子),杨桃,石榴,桑葚,柿子不吃。食物尽量保持原生态新鲜食材(农村自家种植),没有任何加工添加剂。

保健品营养品:速愈素,蛋白粉,灵芝孢子粉,冬虫夏草,鹿茸,西洋参,倍瑞博,纽伏泰,每立舒复合益生菌等。

正常饮食情况下不建议使用保健品,治疗期间食欲不振可适当补充体内营养缺失。食补是最好的营养补充途径。

一家三口分享抗癌经验(我陪父亲抗癌3年)(24)

癌症患者自我管理

应尽量远离癌症的致病因素和不良生活的环境,避免癌症复发。

抗癌路漫漫,如果不能彻底将癌细胞消灭,也要尽量做到与癌细胞和平共处、抑制其发展,带瘤生存也是一种生存之道。

抗癌之路可谓披荆斩棘、举步维艰,感恩一路给予帮助支持的人们,以及素未谋面却倾囊相授的网友们。所以在此我提供一些自己总结的实操性的方法,希望帮助患友们共渡难关,因为我们相信只要一直坚持着活下去,癌症在未来必能成为可治可控的慢性病。

喜欢本文,欢迎点赞关注转发!

本文经作者同意发表,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原作者:Jack(提供文中部分图片)

改写:苏暄

封面图&插图来源:视觉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