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牧歌

代尔祖尔保卫战文章(1917Nobodywins)(1)

该片获第9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摄影”“最佳音响效果”“最佳视觉效果”三项大奖及其他七项提名。

我期待与你依旧一起(1917),

只是有些人,

被永远留在了时光里。

随手记 No.2

前面是碎碎念,因为是很久很久之后第一次到影院,所以想“念”一下。

心急的小伙伴直接往后拉,有剧透,但不影响观影体验,因为这部影片并非靠情节取胜,而是那种紧张到窒息的沉浸式体验。

距离上一次到电影院观影(2020年1月17日,伊姐观影团《囧妈》超前点映),204天。

这大半年,在家看了近40部电影,主要是重温了漫威宇宙系列和X战警系列。对韩国的《孤胆特工》和俄罗斯的《英雄》印象深刻。

代尔祖尔保卫战文章(1917Nobodywins)(2)

元斌太帅了啊啊啊啊(花痴脸)

7月20日起,全国影院陆续开放,但我家附近的保利影城迟迟没有动静。

上周,小伙伴称带孩子去看了《多力特的奇幻冒险》,我更是心痒难耐。

周五在淘票票上搜了下,发现离家三公里的某影院开放了,就想着无论如何周末要去看一场。

热映影片榜首是《1917》,毫不起眼的名字,封面也平平无奇——铁丝网后,两个端着刺刀的士兵,唯一的亮点是几枝粉色的桃花(后来才知道是樱花),但评分8.8吸引了我,OK,就它了,反正娃也喜欢看战争片。

代尔祖尔保卫战文章(1917Nobodywins)(3)

图片 | 网络

选座的时候是这样的画风:

代尔祖尔保卫战文章(1917Nobodywins)(4)

我是谁我在哪我要干嘛?(黑人问号脸)

没有提前看任何介绍、点评,连它获奥斯卡三项大奖都是后来查的,懵懂又有点激动地前往影院。

照例是扫码、测体温。好久没使用自助取票机,一时竟有点手足无措。

检票口看到一块牌子,哑然失笑。

代尔祖尔保卫战文章(1917Nobodywins)(5)

防疫工作不能松懈

暌违已久的电影票,必须拍照留念。

代尔祖尔保卫战文章(1917Nobodywins)(6)

激动的心颤抖的手

进了影厅,座位每隔一排,每隔一座,是被拦起来的。没有其他观众,包场了。

代尔祖尔保卫战文章(1917Nobodywins)(7)

活久见,我就笑笑不说话

我是一条有灵魂的分割线,以下是观后感

时间: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地点:法国境内

人物:两位年轻的英国准下士——汤姆·布雷克、威尔·斯科菲尔德(以下简称布雷克和斯科)

剧情:因通讯被切断,两位男主必须徒步穿过无人区和德军防线,传令给德文郡步兵团的麦肯锡上校,取消对德军的进攻行动,因为“那是一个陷阱”。

01

想看特效想烧脑的小伙伴可能会失望

首先,这不是一部爆米花电影,没有炫酷的特效,没有炸裂的演技,没有惊心动魄的两军交战场面,甚至连敌人长什么样都没有看清(我只记得一个德国兵有个正面近景),剧情简单到用两个字就能概括——传令。

但是你又会实实在在被带到影片中,在狭长逼仄的战壕里挤过人流,穿越密密麻麻的铁丝网,躲避突如其来的子弹,在断壁残垣间亡命奔跑,失足跌落数十米深的深渊,抱着木头随波逐流……

你会肌肉僵硬,神情凝重,甚至紧张到屏住呼吸。

这种窒息的感觉从何而来?

02

一镜到底,令人称奇

我边看边感叹:这是怎么做到的啊?摄像大哥全程跟着演员跑,必须得累死啊!

全片我只发现了一个比较明显的剪切点——影片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斯科被射中,从楼梯上滚下去,银幕黑了几秒,然后他从昏迷中醒来。

后来查了下,据说是用很多个五分钟以上的长镜头接起来的,即使这样,依然非常牛,拍长镜头不容易,尤其在狭窄的战壕里,基本靠手持,摄像大哥的体力真好!

然后还要巧妙地找到切换点,神不知鬼不觉地转到下一个长镜头,让观众以为“一镜到底”。

令人拍案叫绝的操作。

全程无尿点不是吹的(别说无尿点了,我连呼吸都憋住了),因为这种镜头处理方式,让观众有极强的代入感,仿佛是紧紧跟随两位男主的第三位传令兵,一起经历了生死一线,紧张到无法呼吸。

枪林弹雨、炮火连天的大场面会让人觉得惨烈,但也隐隐有一种爆发的畅快,而这部没有激烈厮杀的影片,带给我的感觉是压抑,是厌倦。

03

素昧平生,只是被战争裹挟

整部影片的画面是灰扑扑的,开头和结尾有草地和小花,但也是低饱和度,不鲜亮。

横在地上的死马、嗡嗡乱飞的苍蝇、铁丝网上悬挂的尸体、满地的炮筒、烈火中的断壁残垣,河里的浮尸,哀嚎的伤员,无不揭露着战争的残酷。

在德军原防线,硕大的老鼠乱窜,绊到了地雷线,房屋倒塌,斯科被埋;

德军飞机被击中起火,布雷克和斯科前去救助,飞行员恩将仇报,拔刀相向;

斯科捂住一位德国士兵(鲍玛)的嘴,示意他不要出声,对方也眨眼表示同意,结果斯科的手一松开,鲍玛就大喊有英国兵,引来了更多的德国兵;

他们个体之间有什么仇什么怨吗?

没有。

他们素昧平生,只是被战争裹挟。

他们被推上保家卫国的神坛,一将功成万骨枯。

可除了塞尔维亚是为了捍卫主权,其他参战国的目的是什么?

旷日持久的混战,成千上万人的流离失所、流血牺牲,意义何在?

战争面前,生命轻如蝼蚁,可对于每一个个体而言,这只有一次的生命,何其宝贵。

04

至暗时刻彰显人性与温情

布雷克接到任务后,斯科劝他好好计划,但布雷克心急如焚,因为他的哥哥就在德文郡步兵营,是手足情深;

两人救助德国飞行员,是人道主义;

布雷克牺牲后,斯科继续排除万难、勇往直前,是使命感;

顺风车上,一位士兵默默递给斯科一瓶酒,是同病相怜,惺惺相惜;

误入地下室,昏暗的灯光下,一张女人惊慌的脸,用法语祈求不要伤害她。他说自己是英国人,是friend。女人请他坐下,为他检查伤口,角落里传来婴儿的啼哭。斯科将身上的食物全部留给她们,跟婴儿说话,婴儿对他挥手,是人与人之间奇妙的缘分;

斯科传令成功后,找到布雷克的哥哥,将布雷克的戒指、项链交给他,后者颤抖的嘴唇、躲避的眼神,是痛彻心扉。

多希望与你携手重返家园,母亲在樱花树下翘首以盼。

05

谁不想活下去呢

阴暗的宿舍里,那些刻在墙上的名字,那张夹在床头家人的照片;

废弃的农庄里,那片绽放的樱花,那个被扔在地上的洋娃娃,那头幸存的奶牛,那桶被遗留的奶;

甚至河面上和浮尸一起漂浮的落花,以及天亮后的鸟语啁啾,都隐喻着对生的渴望。

我想活下去,这世界万物如此美好;我想活着回到家乡,拥抱我的父母手足。

家是心底最柔软的牵挂。

布雷克如数家珍一般,向斯科介绍樱花的各个品种,因为他的母亲有一个果园,那一刻他笑声朗朗,暂时忘却了恐惧。

他临终前,将亲人的照片贴在胸口,嘱咐斯科写信给他的母亲,“我没有害怕。”

影片的最后,斯科倚靠树干,拿出贴身保管的家人照片,背面写着:平安回来,我们等你,吻你。

阳光洒在他脸上,是短暂的安详气氛。

战争什么时候才能结束?他能否平安回乡?

麦肯锡上校说,今天取消了进攻,几天后又会有命令让我们进攻。这场战争只会以一种形式结束,就是战至最后一兵一卒。

06

是哪一次战争又有什么关系呢

影片是导演萨姆·门德斯根据其祖父讲述的一战经历改编的。

关于二战的影片,看了很多,一战的应该是第一次看。

可一战和二战有什么区别呢?每一场战争又有什么不同呢?

从1914年7月到1918年11月,30多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伤亡3000多万,直接经济损失达3000多亿美元。

即便以英法为首的协约国最后赢得了胜利,又如何呢?

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生灵涂炭,马革裹尸,甚至,尸骨无存。

对于平民百姓来说,仅仅是希望一家人整整齐齐的,而已。

斯科曾经得到一枚荣誉勋章,但是他用它换了一瓶葡萄酒,理由很简单,“我渴了。”

他说:“这只是一块锡牌,没有任何意义。”

如果失去了生命,靠什么来承载荣誉呢?

好好活着,才有意义。

07

祈祷世界和平

影片快结束时,等待上阵的数十名士兵席地而坐,一位士兵(也可能是神职人员)站立其中,唱着:

孤独的陌路旅者

穿行过了这个世界的悲伤

不再有疾病、劳苦和险恶

……

我到那里不再流浪

我只要越过约旦河

我只要回到那故乡

晨曦中,歌声庄严安详,却又透露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悲壮。

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叙利亚内战已经持续了九年,某些地区恐怖袭击、零星交火、小规模冲突依然存在,美国“反中乱港”愈演愈烈,新冠疫情席卷全球,“疾病、劳苦和险恶”更是难以彻底消除。

昨天我在马达加斯加的同学告诉我,每天新增两三百例新冠确诊病例,但当地人跟没事似的,因为他们必须去工作,不出门就没法活,他们很少有积蓄,最多能买够三天的伙食。

我简直惊掉了下巴。

谁活着容易呢?

惟愿世界和平,国泰民安。

代尔祖尔保卫战文章(1917Nobodywins)(8)

代尔祖尔保卫战文章(1917Nobodywins)(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