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庚子鼠年,农历庚子年有25个月,多出来的一个月就是“闰月”,这是受阴阳历的差异造成的,今年是“闰四月”,每间隔8、11年或38年,就会迎来一次闰四月。

为什么说早春收晚春(闰四月两头春老农民)(1)

古人常说“闰四月,吃树叶”,听起来很是夸张,在闰四月时,农民的收成不是太好,庄稼地的产量降低,收获的粮食除了上交公粮外,可能所剩无几了是,到时候只能靠吃树叶充饥。

因多数人对闰四月没有好印象,民间为了避免这个特殊年份带来的影响,会采用多种手段去辟邪,比如说闺女给父母送上一双鞋、订做一套衣服,以求得平安幸福,让厄运及时远离。

那么,农村老人说的:“闰四月,两头春;老农民,卖儿孙”,这话该如何理解?

为什么说早春收晚春(闰四月两头春老农民)(2)

从字面上解释很简单,闰四月这一年会经历2次立春,古时候百姓们的庄稼收成不是太好,只能将儿子孙子卖出去,这样才能避免孩子被冻死。

一、“闰四月,两头春”

我国的历法包括阳历和阴历,阴历通常为三十天,阳历可能为30天或31天,正因阴阳历的时间差别,再加上时间轮回,这才有了“闰月”的概念,以平衡阴阳历。

闰四月看起来年景不是太好,还因4月是春耕的季节,春天可能比往年要延长30天,此时的庄稼生长就会受到影响,减产的问题比较严重,品质也会降价,颗粒不是太饱满,秋收不尽人意。

闰月年份里,最怕的就是极端天气赶来,特别是倒春寒,一旦出现,庄稼的生长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被冻伤后村民们可就无能为力了。

为什么说早春收晚春(闰四月两头春老农民)(3)

二、“老农民,卖儿孙”

在古代,生产力比较落后,百姓们的生活水平比较低,人们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能不能饱饭,还需要看老天爷的“脸色”。

一旦闰四月到来,可能天气就会变得极端,干旱问题或者倒春寒的概率会为此加大。庄稼产量低迷,每个家庭中却有不少孩子,这就难倒了不少人。

特别是那些儿童,他们无法从事重体力活,饭量反而非常大,家里没有多余的粮食养活他们,老农们只好将儿孙卖掉,让他们能去个好人家。

为什么说早春收晚春(闰四月两头春老农民)(4)

这句俗语,说白了就是过去生产力比较低下,百姓们在自然灾害面前无可奈何。如今就不同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提升,农业生产技术提高,不需要担心吃不饱喝不足,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珍惜今天的来之不易,不是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