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盛世,通常是指社会发展中一些特定的阶段,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繁荣昌盛的时期。通常一个朝代达到它的盛世的时候,在国家内政外交上都会有明显的建树。在内政上,能够做到经济繁荣,科技发达,思想活跃,文化昌盛;外交方面,可以达到军事强大,贸易繁荣,影响力大等等,那么这个时期就可以称之为盛世。

明朝灭亡的原因大揭秘(揭秘明朝灭亡真相)(1)

古代封建王朝的盛世有很多,离我们最近的一个封建王朝的盛世,当属清朝的"康乾盛世"。"康乾盛世"最大的成就当属对中国版图的确定,特别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对准噶尔汗国的平定,最终确定了西北的版图。此外"康乾盛世"期间,中国的人口达到了历代封建王朝的顶峰,乾隆朝时期中国人口达到了3亿,到了清末全国人口更是达到了4亿。

而清朝人口的之所以能够增长得如此之快,与从新大陆引进的番薯密不可分。也正是如此"康乾盛世"又被称之为"番薯盛世"。

番薯"毁灭"了明朝

其实番薯早在明初后期就引进中国了。据清代陈世元《金薯传习录》中援引《采录闽侯合志》载:"按番薯种出海外吕宋。明万历年间闽人陈振龙贸易其地,得藤苗及栽种之法入中国。值闽中旱饥。振龙子经纶白于巡抚金学曾令试为种时,大有收获,可充谷食之半。自是硗确之地遍行栽播。"

早在明朝万历年间,番薯就经过福建商人陈振龙引进了福建。当时正值福建遇到旱灾,传统的农作物在干旱中纷纷死去。陈振龙当即向福建巡抚金学曾提议面向全省种植番薯,到了第二年依靠着这些番薯,福建人民艰难的度过了这场旱灾。

明朝灭亡的原因大揭秘(揭秘明朝灭亡真相)(2)

其实明朝的天灾又何止是福建才会有呢?现在我们分析明朝灭亡的原因时,发现天灾是压垮大明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研究发现,明末正处于地球的小冰河时期。当时整个中国的年平均气温都比现在要低,夏天大旱与大涝相继出现,冬天则奇寒无比,不光河北,连上海、江苏、福建、广东等地都狂降暴雪。

正是这种情况下,导致了大量的传统农作物在灾难中纷纷死亡,而番薯这种作物相比于传统作物而言,不仅是抗灾能力强,还拥有更大的产量。但是由于福建地形的影响,即便是万历年间番薯就引进了中国,但是却因为福建多山的地形难以快速的传播到全国其他地方。最终饥荒导致了一大批灾民举起了起义的旗帜,明朝也在农民起义的浪潮中轰然倒塌。

如果番薯能够更快的传播到其他省份,那么也许就不会爆发农民起义,明朝也不会这么快就灭亡了,可以说番薯间接"毁灭"了大明王朝。

番薯成就了大清盛世

战争让明朝灭亡,但是却给了清朝入主中原的机会,同时也给了番薯传播的机会。我们都知道"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但是闽道之难却不亚于蜀道之难。从万历年间到崇祯年间,历经20多年,番薯最多就传播到福建周边的省份,如江西等。

明朝灭亡的原因大揭秘(揭秘明朝灭亡真相)(3)

明末清初,张献忠在四川屠杀了大量的人口,四川成为了一片废墟,人烟罕至。清朝初年,为了补充四川的人口,发动了湖广填川的人口迁移运动。大量的湖南、湖北的人口迁移到了四川,导致了两湖人口锐减,于是清政府又从临近的江西迁移了大量人口补充两湖。

在这次人口迁移中,番薯也从江西传到了两湖、四川。到了康熙朝,番薯已经在全国大规模的种植了。作为高产量的农作物,番薯为大清百姓提供了大量的口粮,大幅度的提升了清朝的粮食产量。

有数据统计康熙年间,全国粮食产量比明朝万历时期增长了一倍之多,全国粮食产量则增至2040亿斤。粮食产量的提升,使得原有的同一块土地能够养活更多的人口,在康熙年间,全国人口首次突破1.5亿的大关。

明朝灭亡的原因大揭秘(揭秘明朝灭亡真相)(4)

番薯除了抗病能力强、产量高的这两点之外,还有一个优点是其他传统作物所不能比拟的。那就是对土地地形、土壤的要求不高。不同于水稻、小麦对地形、土壤、水分的高要求,种植番薯的地方可以是平原,也可以是山地、丘陵;可以是肥沃的黑土,也可以是贫瘠的红土。正是这一优势,才使得清朝初年政府鼓励的开垦荒地得以推行。试想一下,开垦出山间的贫瘠红土,如果还是种植水稻、小麦如何能够成活呢?

正是有了番薯这样"不挑食"的农作物,才使得清朝初年开垦出来的那6亿亩、10亿亩耕地有了用武之地。所以说,清政府必须感谢有番薯这一作物,才能成就它们的"康乾盛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