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贾,是古代对商人的称呼。释为行商坐贾,行走贩卖货物为商,坐着出售货物为贾,二字连用,泛指做买卖的人。近代中国,曾出现过两个影响深远的商贾集团,一个是晋商,另一个是徽商。
晋商(山西商人),曾以首创中国历史上票号汇通天下,显赫一时。晋商具有进取、敬业、团结精神;坚持审时度势、灵活机动、薄利多销、慎待相与、重视信息、公平竞争、双赢同利的经营谋略,享有“山西人善于经商、善于理财”的美誉。
史料记载,十二至十八世纪的山西商人(坐贾),不论是商品经营资本还是货币经营资本,一般都不是资本拥有者直接从事经营活动,多数是由财东(资本家)出资,委托一个自己信赖又精明能干的人代理从事经营活动,财东将资金、人事、业务托付,让其自主掌管柜台从事经营,并定期结帐向财东汇报经营情况。由此“掌柜”一职名正言顺。这种“掌柜”负责制经营形式也不负重望,随着晋商触角继往开来。在东北就流传着“先有曹家号,后有朝阳县”,在内蒙流传着“先有复盛西,后有包头城”,在西北流传着“先有晋益老,后有西宁城”的谚语。此背景题材也在当代先后搬上银幕。
相传,公元1368年到公元1912年的山西商人在相邻的河北井陉县城,经营典当、酿酒、酿醋、铁器、皮革、染坊,中医药、杂货等贸易居多,街面字号林立。如:仁泰公、三庆居、吉成永、广义斋、五福隆、三泉涌、裕兴居、聚兴隆、兴源堂、米醋李……。
期间,如果财东满意,“掌柜”就继续留用,否则予以辞退。这种资本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实行掌柜负责制的方式,加上个别实行顶身股制,把伙计的利益和商家的利益捆绑在一起,既促进了管理人才的出现,又提高了经营效益。这个漫长阶段,由晋商造就的这一理财能人阶层,加之以店为家,事无巨细,事必躬亲的德行,“掌柜”称谓渐渐延伸演变为北方以及井陉民间各阶层头头脑脑的尊称。
然而,明清山西商人利润的封建化,也深深地影响着渐渐富足的掌柜阶层,以致崇尚“以末起家,以本守之”传统观念,购置囤积土地;有的以印子钱、驴打滚、典当、放青苗等古老的生息手段,高额利息放贷生财;有的热衷兴建宅院,纳妾,购买丫鬟。还染嫖、赌、抽之癖;有的喜好捐资建庙封建慈善。为此,“掌柜”称谓也由至尊走向凡俗,甚至贬义,并融入井陉方言俚语。在井陉,一家之长、一村之长、单位部门负责人等,别称“掌柜”司空见惯,甚至雅称别人丈夫的、俗称居家男子长幼(大掌柜、二掌柜、三掌柜……)的,同样一词词义存异却又能串通,这种独特地域文化堪称井陉方言一宝。比如:褒称别人家执事父子或爷孙“老掌柜”、“小掌柜”,夫妻“男掌柜”、“女掌柜”,兄弟长幼“大掌柜”、“二掌柜……”之称谓;也有用于本单位本部门主要负责人雅称,以及其他单位或部门摊点主管代称。
说了褒义,再说贬义。值得注意的是“二掌柜”既是二把手代称,但在北方语系也有雄性阳根蔑称,这个兼具褒贬称谓用作第一人称,一定要用意得当或慎用。这也是北方乃至井陉方言文化中不好拿捏的词汇之一。
网络配图
作 者:许海林 网络配图
编 辑:杜国磊 刘晓彦
投稿邮箱:jxrongmei@126.com
投稿热线:15081101001(微信同步)
井陉县融媒体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