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张伟峰

一、草字头的基本形态

九成宫醴泉铭字的结构赏析(九成宫醴泉铭上下结构及其部首)(1)

草字头一般由四笔写成,书写笔顺是:左竖→左横(有时写作提)→右横→右竖(常作撇状)

写法上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草字头左右两部分通常是左低右高,左轻右重;

第二,两条竖画呈上开下合之势,下端向字心收紧(图中绿线标示);右竖常写作撇,有一定弧度;

第三,两条横画,左横收笔呼应右横起笔;左横向右上行笔,呈仰势,右横可仰,可平,可俯,《九成宫》中右横大多呈俯势,有时向右平行。

二、草字头与下部的关系

草字头与下部的搭配上,最重要的是宽窄对比的处理。《九成宫》中的草字头一般都写得横向收紧(尤其是下部有长横、撇捺等横向舒展笔画时),但纵向伸展,加强了整个字的纵向取势。

此外,还要注意草字头与下部的轻重、斜正等对比关系。

九成宫醴泉铭字的结构赏析(九成宫醴泉铭上下结构及其部首)(2)

葛:字形窄长,横向收敛。草字头中,左横微微右仰,右横向右平行;两竖上开下合中部框形稍窄于草字头,整个字的中上部结体紧密。下方撇和横折钩的组合是字的最宽处。

九成宫醴泉铭字的结构赏析(九成宫醴泉铭上下结构及其部首)(3)

茅:字形窄长,草字头和下方的横撇、点构成的部分(图中红圈内),笔画收敛,结体紧密。

横钩是整个字最宽处。底部长撇不宜过长,其收笔处仍在横钩左端之右。

九成宫醴泉铭字的结构赏析(九成宫醴泉铭上下结构及其部首)(4)

万:上窄下宽。草字头是整个字笔画最活泼的地方,两横左仰右俯,两竖呈“()”状的弯弧,且上开下合。

字的中上部横向收紧,纵向窄长。底部宽扁,横折钩是最宽处。

九成宫醴泉铭字的结构赏析(九成宫醴泉铭上下结构及其部首)(5)

莫:中上部窄而长,底部宽而扁。整个字的横画都向右上行笔,使整个字略显右仰,底部撇画弧度较大,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点的位置靠右,紧靠长横。整个字有欹侧之态,非常生动。

九成宫醴泉铭字的结构赏析(九成宫醴泉铭上下结构及其部首)(6)

葺:字形极为窄长。草字头的两条竖画起笔位置较高,纵向取势。

以中部长横为界,上下两部分高度相当,“口”形框与底部的“月”形框宽度也大致相同。

九成宫醴泉铭字的结构赏析(九成宫醴泉铭上下结构及其部首)(7)

蒸:草字头横向收敛,纵向伸展,整体左低右高。中部撇捺舒展,是字的最宽处。

整个字的中上部都呈右仰之势,因此底部四点位置偏右,形态紧凑,以稳定字的重心。

附:

《九成宫》中还有另一种草字头的写法,这种写法由三笔组成:点、短撇和横。其宽窄、轻重随字形的不同而变化。

九成宫醴泉铭字的结构赏析(九成宫醴泉铭上下结构及其部首)(8)

若:草字头写得极为紧凑、收敛,其短横与下方的长横长度对比鲜明。

九成宫醴泉铭字的结构赏析(九成宫醴泉铭上下结构及其部首)(9)

兹:草字头较宽,上方点与短撇间距较大,但起收呼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