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的新春风俗(内蒙古草原上的新年习俗)(1)

内蒙古,作为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地,每到过年,各民族的新年习俗也各有不同,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了解一下蒙古族的新年习俗。

内蒙古的新春风俗(内蒙古草原上的新年习俗)(2)

蒙古族过新年与汉族最大的区别就是腊月二十三,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腊月二十三才是蒙古族真正的过年,因为这一天的活动是比较隆重的。

内蒙古的新春风俗(内蒙古草原上的新年习俗)(3)

腊月二十三这天,蒙古族家庭会“祭火”。“祭火”是从萨满教传入的,蒙古族信仰喇嘛教后有所改变,蒙民把羊胸脯肉连同白“哈达”、肉米粥、黄油、酒等做祭品,然后由长辈点燃九个小灯,并将祭品投入旺火里烧,口里诵赞词,祝福家人幸福。“祭火”的时辰为傍晚黄昏时,上祭品时,男人在前,女人在后叩拜。蒙古族都认为“火”代表着一个家族的传宗接代、兴旺。如果有条件的话,有些家庭也会请来喇嘛祭火。

内蒙古的新春风俗(内蒙古草原上的新年习俗)(4)

晚上聚餐时,大家都会穿上崭新的蒙古袍,餐桌上最特别的要数祭灶饭了,祭灶饭一般用前一天炖手把肉的汤煮羊胸叉、羊肥肠、羊脊骨和“噶灵巴达”(汉族俗称的枣饭)等,大锅满满煮上一锅,香气四溢。很多蒙古族家庭在腊月二十四吃祭灶饭,因为这天是祭灶节,蒙古族祭拜灶神的传统节日。

内蒙古的新春风俗(内蒙古草原上的新年习俗)(5)

祭灶饭

春节,蒙古族人成为“白节”。这天,贴上蒙文对联,换上新衣,摆上蒙古族小吃:各种奶食、油食,摆成小塔型,上边插上特制的金银花。蒙古族家庭也会在这天包饺子,搭配上蒙古族特有的各样小吃,奶茶,奶酒,丰盛的蒙古族年饭就备好了。

内蒙古的新春风俗(内蒙古草原上的新年习俗)(6)

小编蒙古族的同事说:蒙古族拜年的方式也很特别,手捧哈达,一手拿着鼻烟壶,拜年时要互相交换,摸一下对方的鼻烟壶再换回来,这种特殊的拜年方式体现了蒙古族春节浓郁的民族特色。

内蒙古的新春风俗(内蒙古草原上的新年习俗)(7)

大年初一的早晨,蒙古族伙伴会先祭天,把蒙古族美食和美酒摆在桌上,向天祈祷所求之事。有的家庭还会去成吉思汗陵祭拜,手捧哈达,双膝跪地,请一名官运亨通陵人,站出来祝颂。

内蒙古的新春风俗(内蒙古草原上的新年习俗)(8)

蒙古族很多新年的习俗跟汉族相同,但也保留着自己本来的民族特色,既有民族融合,也有自己独特的民族风俗。充分体现了内蒙古多民 族团结融合,互相尊重的美好愿景。


来源:内蒙古时间

内蒙古的新春风俗(内蒙古草原上的新年习俗)(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