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女海萍,明朝嘉靖年间人氏,生长于沿海的小渔村,她和爷爷奶奶相依为命,过着清苦的生活。

海萍十五岁时,虽然穿的是粗布麻衣,不施粉黛,但她清丽脱俗,出落的亭亭玉立,她虽然不会捕鱼,但是她心灵手巧,擅于刺绣,贴补家用。

她和同村的后生明祥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情投意合,明祥的父母早就视海萍为自己的儿媳,准备等海萍年满十六岁就二人结婚。

然而村里发生了一件事情,厄运接踵而至,完全改变了她命运的轨迹。

民间故事替嫁(民间故事黄仙替嫁)(1)

那日晚,村里的狗狂吠,村民们从梦中惊醒,海萍是个女孩子,所以并未出门打听情况,爷爷说:“哎,这孩子,年纪轻轻的不学好,竟然来偷鱼,被抓了。”

小渔村每家每户都靠捕鱼为生,民风淳朴,可以说是夜不闭户,但村民们疾恶如仇,一个大概十岁的小男孩,衣衫褴褛,偷鱼被抓现行。

愤怒的村民把他痛打一顿,绑在村里晒鱼场旁破屋里,村民们一来是痛恨窃贼,二来是担心小男孩是倭寇派来踩点的,准备第二吃过早饭,扔进海里祭奠海神。

海萍的父母就是被倭寇所杀,她痛恨倭寇,但想着自己也是在十岁左右,父母离世,虽然有爷爷奶奶的疼爱,但没了父爱和母爱,内心的痛苦可想而知。

海萍的恻隐之心战胜了对倭寇的痛恨,再说谁也不能肯定小男孩就是倭寇派来踩点的,如果不是踩点的倭寇,偷了鱼罪不至死,那可是一个小生命。

于是海萍天刚亮就起床,跑去找明祥去看看那个小男孩,明祥喜欢海萍,对她的要求向来是百依百顺,去过之后,浑身是伤的小男孩是苦苦哀求。

小男孩说:“哥哥,姐姐,我是从外地逃难来的,在山上一个破屋居住,家里还有爷爷奶奶,爹娘,兄弟姐妹,他们都饿得不行,我才来偷点鱼给他们吃,求你们放过我。”

明祥说:“即使如此,也不能偷东西,哪怕你们来我们村找我们要东西吃,我们也不会不给。”

小男孩又哀求道:“是我的不对,可是我爹娘遇到歹人,我的哥哥姐姐拼命保护,也受了伤,家里只有我没有受伤,他们需要我的照顾,呜呜呜。”

海萍听到这里,忍不住流泪,她想,如果爹娘当时遇害,自己在身边,也会拼命保护自己,她说:“明祥,我们把他放了吧,他太可怜了,扔进海里就没命了。”

明祥说:“不行,大人知道了,会怪我们的,如果他是倭寇派来的,到时候我们村就要出大事。”海萍说:“如果他是倭寇派来的,就更不能扔海里了,倭寇会报复得更残忍。”

明祥觉得海萍说得有道理,就背着小男孩到后山坡给放了,小男孩感恩戴德的磕头谢恩,可是一眨眼消失得无影无踪,二人虽然好奇,但是可能觉得男孩怕他们反悔,才跑的那么快。

村民们见小男孩跑了,吓得赶紧跑到山上躲避几日,怕倭寇前来抢劫,可是连续几日,并没有见倭寇的踪影,渐渐地把这件事情抛在脑后,恢复正常的生活秩序。

民间故事替嫁(民间故事黄仙替嫁)(2)

可是,突然有天晚上,倭寇闯进了村庄,将村民家中的老人小孩集中在一起,挨家挨户拿钱,拿粮食来赎人,否则刀下无情,村民无奈,只好照办。

领头的人,见钱财到手,示意将村民全部就地解决,只听得哭声一片,忽然有个黄衣老者说:“老大,还是不要杀人的好,一来事情闹大了,官府不会会四处追杀咱们,二来人没了,以后我们抢谁去?”

领头的人听了觉得似乎有道理,准备走的时候,突然一个倭寇说:“老大,老大,这个小姑娘长得挺俊,别看她脸上涂了锅底灰,但是一言就能看得出来是个美人坯子。”

领头的人,让人把海萍拉了出来,让人用毛巾擦干一看,果然如此,冷笑道:“你小子有眼光啊,赏,赶紧绑回去,做我压寨夫人。”

明祥见海萍被抓住,虽然被他的父母死死的摁住,他还是奋不顾身的冲了出来,要和倭寇拼命,可是刚走几步,就被倭寇用刀夹住脖子。

领头的人说:“这小子,还挺有血性的,我刚才决定不杀人的,可你送上门,那我就成全你,来人,给我砍咯。”

海萍苦苦哀求,说只要放过明祥,她愿意什么都听倭寇的,领头的人说,那也不行,黄衣老者再次说道:“老大,今天是你大喜的日子,这样不吉利吧?我看这小子长得挺结实的,带回去干点粗活岂不是挺好的?”

领头的人点头同意,村民们哭着喊着,求倭寇放了两个人,可是他们哪里理会这些?押着两个人扬长而去,村长去报官,官差说:“你们只损失了点钱和两个人,已经万福了,你们隔壁村,哎,我会禀告县太爷的。”

海萍和明祥被抓走后,海萍的爷爷奶奶和明祥的父母哭天喊地,一起商量怎么救他们两个人,可是平民百姓如何去救啊?况且那些倭寇来无影去无踪。

大约午饭时分,两家人在一起,也没心思吃饭,正在屋里唉声叹气,只见海萍和明祥跑了回来,大家喜极而泣,海萍爷爷问他们是怎么跑回来的?倭寇追来了没有,要不要赶紧躲起来?

民间故事替嫁(民间故事黄仙替嫁)(3)

海萍说:“爷爷,奶奶,没事了,我们被抓走之后,蒙上了脸,不知道去了什么地方,被关在一个屋里,忽然间,外面喊杀震天,鬼哭狼嚎的,那个黄衣老者来把我们放了。”

海萍爷爷忙说:“就是那个让倭寇不要杀我们,也不让他们杀明祥的那个老人家?那黄衣老者为什么要救你们两个人呢?”

海萍说:“我们问了,他也不说,只是说善有善报,让我们赶紧回家,那批倭寇现在自身难保,不会去找我们麻烦了。”

海萍奶奶赶紧拉着众人,朝着屋外磕头谢恩,然后她说:“老头子,明祥他爹,他娘,海萍和明祥两个人死里逃生,干脆现在就选好日子,让他们拜堂成亲,然后送到城里去吧?我们年纪大了,就算了,他们俩个可是我们两家人的希望啊。”

两家人都表示同意,选定一个月后的黄道吉日成婚,都纷纷准备这事,但是村民们都不太高兴,虽然他们看好这对年轻人。

但是他们也知道那个小男孩是他们放走的,那个小男孩肯定是倭寇来踩点的,所幸的是大家只损失了钱财,并没有人因此丧命,才勉强不把他们赶出村。

这件事情没办法解释,海萍和明祥,也不怪村民们,照常生活,谁家有困难,还是去帮助,村民们渐渐地也就忘记了这个事情,来帮助二人的婚事。

海萍和明祥婚礼前几天,村里来了个骑着高头大马的人,衣着华丽,文质彬彬,见人就拱手问好,身后跟了几个随从,说是从县城来的,闲着没事,来海边走走。

那人经过海萍家门口时,海萍和爷爷奶奶正在院子里忙碌,他见到美若天仙的海萍,眼珠差点掉了出来,赶紧下马,让随从在外候着,他急匆匆的走了过去。

然后跟海萍爷爷奶奶作揖道:“老人家,在下贾善,途经此地,口干舌燥,可否讨杯水喝?”

两位老人沉浸在要嫁孙女的喜悦当中,见来的是个翩翩公子,礼数有加,便招待他喝水,还让他把随从都叫了进来,又跑进屋拿来为结婚准备的瓜子花生等点心。

只是贾善并没有让随从进来,海萍见贾善看自己的眼神很不对劲,但又不好赶人家走,就自己进了屋里没出来,贾善问道:“我看你这屋里的布置,是有喜事吧?如果猜得没错,是要嫁孙女吧?”

两位老人也没隐瞒,贾善拿出二两银子说道:“相见不如偶遇,既然我来讨杯水喝,遇到了这种事情,这点银子不成敬意,当时贺喜的,还请务必收下。”

说完,贾善转身就要走,二位老人不肯收银子,但贾善坚决要给,无奈,海萍爷爷说:“那就谢谢公子的美意了,如果不嫌弃,我孙女后天结婚时,请你赏脸来喝几杯水酒。”

贾善说:“老人家,不必了,我来这里看看海景,今晚之前就会回去的。”海萍爷爷觉得过意不去,忙说道:“那就今晚来我家吃饭吧,我早点做饭,不耽误你回去。”

贾善拱了拱手,说:“那在下就不客气了,就有劳二位老人家了。”

贾善走后,海萍责怪爷爷说:“爷爷,这人来历不明,你不应该收他的银子,更不应该留他吃饭的啊。”

民间故事替嫁(民间故事黄仙替嫁)(4)

海萍爷爷说:“孙女啊,我看他一表人才,礼数有加,并无恶意啊,你想多了。”

海萍也无可奈何,本想找明祥商量,可是结婚前不能见面,只好早早在屋里准备饭菜,还不到傍晚,贾善就来了,礼毕之后,坐着吃饭。

海萍爷爷在此让随从进来一起吃,贾善同意了,海萍没有陪同,在自己屋里待着,不多时,堂屋有了动静,听见爷爷奶奶小声求饶的声音。

海萍跑出来一看,爷爷奶奶被贾善带来的随从用刀驾着脖子,海萍不敢大声喊叫,只好哭着问贾善为什么要这么做?

贾善冷笑道:

“那日,我的仇家来你们村抢劫回去,有个黄衣老者跟我说他知道仇家窝藏的地点,我派人打探,果然是真,便带入趁其不备,灭了仇家。

后来有个活口和我说,仇家抓到一男一女,女的美若天仙,但是被人黄衣老者放跑了,又说黄衣老者在村里的所作所为。

我觉得此事蹊跷,担心黄衣老者是借刀杀人,下次就会轮到我。我派人暗中来你们村里查看,并没有找到黄衣老者。

你们村才被抢过,也没什么油水,我这次来抓你回去,一来是要娶你做压寨夫人,二来我倒是想看看黄衣老者是哪路神仙,嘿嘿。

现在你爷爷奶奶在我手里,你赶紧回屋梳洗打扮,一会就跟我走,今晚我们就拜堂成亲,我保证你以后吃香喝辣,衣食无忧。

如果你胆敢逃跑,或者喊叫,我立即让两位老人家做刀下亡魂。”

海萍无奈,含泪进屋梳妆,忽然一个黄衣女子闪现在自己面前,捂住海萍的嘴,小声地说:“海萍,你会我替你去,然后你在......”

因为外面有人,海萍不敢细问,只见黄衣女子,挥了挥衣袖,一转身,变成了自己的模样,只是已经是梳妆打扮样子。她又在海萍耳边叮嘱了一番。

屋外的贾善开始催了起来,黄衣女子变成的海萍随他们出门,海萍爷爷奶奶,只能默默地流泪,一方面惹怒倭寇全村遭殃,另一方面海萍在他们手里,只能默默祈祷上次那个黄衣老者在此出现并解救海萍。

不多时,海萍从屋里走了出来,两位老人又惊又喜,虽然很激动,但是还是克制住自己,怕倭寇没走远,听到屋里的动静,赶紧一起到屋里问海萍怎么回事?

民间故事替嫁(民间故事黄仙替嫁)(5)

海萍说:“爷爷奶奶,我先不和你们说了,你们安心在家待着,那里也别去,想必是黄衣老者又在帮我,他让我去村口一趟,时间紧迫,我这就走了。”

海萍匆忙来到村口,只见黄衣老者已经在那里等候,简单问候之后,黄衣老人让海萍闭上眼睛,等她睁开眼睛时,她来到一个大宅院的书房。

只见一位大人正在和几名武将正在商议事情,他们看到海萍,以为是刺客,迅速拿出刀剑指向海萍,海萍并不惊慌,而是说:“请问,那位大人是钦差大人?民女有要事禀告。”

武将指了指那位大人说道:“这位便是钦差戚大人。

”海萍立即说明了来意,告诉他们倭寇贾善的老巢。

另一个武将说道:“大人,姑娘所说的地方,我们曾经派人打探过,但不能确定,又怕打草惊蛇,没有行动,我这就派人前去埋伏,如果见到有人带着一个貌美女子进去,就立即行动。”

再说,贾善带着假的海萍回到老巢,张罗洞房之事,忽然外面喊杀震天,有人来禀报自己被包围了,伤亡过半,贾善刚想逃跑,忽然假海萍,化成黄衣女子,将准备逃跑的人熏到在地,被抓。

连续两伙海盗被剿灭,皇帝大喜,戚大人不敢居功自傲,把得到的奖赏用来犒赏三军,训练兵卒,拿出白银1000两奖赏给海萍。

但是海萍说自己只是渔家女子,有了钱财容易引来杀身之祸,还是留给将士们,如今自己父母大仇得报,只想过平凡的生活。

海萍和明祥的婚礼如期举行,家里多了一群姓黄的特殊客人,男女老少都有,晚上明祥问海萍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她怎么知道倭寇的老巢?海萍细细说来。

原来那日,他们放走的偷鱼的小男孩是黄仙一族,他们一家人被猎户追杀已经有了伤亡,又遇到蟒蛇偷袭,损伤惨重,全家老少拼力保护了最小的黄鼠狼,躲避在一个山洞里。

小黄鼠狼见家里除了自己,都有伤在身,饥饿难忍,他就化成小男孩进了渔村,见家家户户都没有关闭门户,有捕获的鱼,就准备拿一些回去给家人吃。

不想被抓,被打伤,还要丢进海里祭奠海神,所幸的是被海萍和明祥两个人给放了,黄鼠狼恩怨分明,决定报恩,家里人伤势好转后,觉得老百姓家里日子也不好过。

就跑到了倭寇的老巢,那里粮食充足,后来老黄鼠狼听到领头的人要抢劫渔村,化身黄衣老者,和领头人套近乎,告诉他一户奸商家里金银珠宝的藏匿地方,带他们不费吹灰之力就拿到手。

黄衣老者和领头的人熟了之后,劝他不要抢劫渔村,可领头的人说,定下来的事情不会更改,他才跟着到了渔村,想寻找机会救海萍,最后劝领头大人不杀村民,也不杀明祥。

民间故事替嫁(民间故事黄仙替嫁)(6)

虽然人是救下来了,但是却被带到了倭寇的老巢,黄衣老者知道凭自己的能力没办法救人,即便是救了,也会引起怀疑,直怕倭寇恼羞成怒,杀回渔村。

于是他假装受伤,去找那批倭寇的仇家贾善,说自己跟了当家很久,却不受待见,被排挤,还被打伤,愿意告诉贾善那批人的老巢,并知道密道进去。

贾善不放心,派人去查探后,发现黄衣老者所说非虚,就派人剿灭了那批倭寇的老巢,收获颇丰,后来有个倭寇为了活命,告诉了贾善海萍和明祥的存在,结果去找时被黄衣老者放了。

贾善怀疑黄衣老者的身份,便派人去渔村打探,发现海萍和明祥平安无事,却不见黄衣老者,而探子说海萍确实美若天仙,贾善知道渔村被打劫过,而且那次同时被打劫的不止一个从,朝廷派了钦差大人戚大人来了。

他就假扮一番,带着几个随从,想把海萍给抢走,另外也想引出黄衣老者。

黄衣老者得知此事后,虽然可以救海萍他们,但是考虑到贾善如果死在渔村,只怕会引来更大的麻烦,于是黄衣老者的女儿,也就是小男孩的姐姐自告奋勇去替海萍。

海萍在黄衣老者的帮助下见了钦差大人,海萍告诉贾善这批倭寇的老巢,并告诉他们有人留下了去老巢的秘密记号,贾善的老巢被一举剿灭。

此后,海萍和明祥生儿育女,靠着自己的双手,过着虽然不富裕,但是很幸福的生活,同时村里一起供奉着黄仙一家。

民间故事替嫁(民间故事黄仙替嫁)(7)

(故事完)

海萍和明祥生活在一个普通的渔村,坚守着那份纯真和善良,可是在那个动荡的年代,确实很难,他们放了被抓的小男孩,却收到了小男孩全家的守护,两批倭寇因此被灭,令人振奋。

有人说: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意思是说:人如果做善事,虽然并没有看到福分来临,但是灾祸却已经远离你了;人如果做坏事,虽然还没有看到灾祸到来,但是福分却已经早已远离你。

大家觉得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