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的欧洲,在法国大革命之前经历了一场广泛的思想革命——启蒙运动。它是以反对教会神权和封建专制的文化运动的面貌出现的,然而它的影响远远超出文化领域,涉及经济、政治、法律、哲学、科学乃至社会制度和社会风尚等方面。启蒙思想家提倡自然神论,提倡科学和常识知识,提倡自由、平等和普遍教育,伏尔泰、孟德斯鸠、狄德罗、卢梭等正是身体力行地要以先进的哲学文化知识的光辉照亮黑暗愚昧的社会。古典主义时期是知识大众化的时代,哲学、科学、文学和艺术开始面向新兴的资产阶级和公众,小说、戏剧开始描绘普通人的日常生活,音乐家也走出宫廷深院的大门,为音乐会的听众构思创作。于是,音乐的愉悦性、易解性和动人等品质成为音乐美的准则。在启蒙运动的人道主义思想影响下,欧洲形成了一个开明君主的统治时期,欧洲君主的广泛联姻削弱了国家民族的界限,使艺术,特别是音乐的发展呈现出欧洲一体化的倾向。在18世纪启蒙思想的浪潮下,音乐也呈现三种变革趋势。

简述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发展(简述古典主义音乐)(1)

首先是歌剧改革,一批作曲家突破了意大利生硬的歌剧形式,希望作品更加自然,直抒胸臆,叙事更精彩,而不是刻意地在独唱曲目中加入很多修饰成分故作炫耀。革新人物中最成功的包括克里斯托弗·威利巴尔德·格鲁克(1714~1787年)。改革歌剧的主题不是新颖的:他的歌剧《奥尔菲欧与尤丽狄茜》是150年前作曲家蒙特威尔第的同名作品的再创造,其中女主人公尤丽狄茜唱的一首咏叹调表现了她在丈夫奥尔菲的带领下离开冥界时的紧张心情。 喜歌剧在这时期开始流行,这类歌剧题材轻松,逗人发笑,都是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喜歌剧中的场景非常生活化,常常会看到吝啬鬼和多情女子这样人们熟悉的形象,而以前的歌剧中那些近乎完美的人物则被舍弃。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和多尼采蒂的《爱情灵药》就属于喜歌剧。

简述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发展(简述古典主义音乐)(2)

第二是乐器的创新,钢琴成为键盘乐器的主流。卡尔·菲利普·埃马努埃尔·巴赫(1714~1788年)是西方音乐之父J.S.巴赫的儿子,他不喜欢大键琴,因而改用古钢琴。因为古钢琴的声音可以随着手指的力度不同而发生显著的变化,其时而洪亮,时而轻柔。小巴赫利用古钢琴变化丰富的特点来弹奏18世纪意大利的歌曲,饱含深情地将被压抑的热情和忧郁都释放了出来。 双簧管和低音单簧管 多梅尼科·斯卡拉蒂(1685~1757年)是18世纪上半叶最主要的意大利古钢琴作曲家,他创作了近600首单乐章钢琴曲,后人称之为奏鸣曲。它们采用带再现因素的古二部曲式,结构已接近古典奏鸣曲式。多梅尼科·斯卡拉蒂的钢琴奏鸣曲主题生动,多变的织体发挥出了钢琴的性能,其中还采用了大幅度跳跃、双手交叉、快速重复音及和弦等新颖技法,他使键盘乐器演奏风格进入了新的自由天地。多梅尼科·斯卡拉蒂的古钢琴艺术体现出巴洛克向古典主义新风格的过渡,他的作品至今仍是音乐会常常演奏的曲目。古典音乐时代,管乐器变得更加精致。在巴洛克时代,双簧乐器如双簧管和低音管是常用的标准乐器,在古典音乐时期,莫扎特开始在交响乐、室内乐和协奏曲中广泛运用单簧管。

简述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发展(简述古典主义音乐)(3)

第三是作品形式的创新。古典主义时期出现了直到今天仍然在器乐音乐创作上占主导地位的音乐形式:奏鸣曲。奏鸣曲来自拉丁文,意思是“声响”,其乐曲节奏变化鲜明,常常由几种乐曲共同演奏,通常包含三到四个部分:明快活泼的快板、徐徐渐进的行板、轻盈的小步舞曲和尾声。由奏鸣曲而衍生了后来的协奏曲、交响乐、三重奏和四重奏。 交响乐也是古典主义时期出现的重要音乐形式,是交响乐团演奏的一种非常复杂、层次很多的音乐形式。早期交响乐模仿巴洛克时期意大利歌剧的序曲,后来成为专门给交响乐团演奏的篇幅更长的乐曲,乐团中的乐器包括弦乐器、木管乐器、铜管乐器和打击乐器,交响乐中至少有一段遵循奏鸣曲的结构形式。在交响乐团中不再需要巴洛克时期负责低音连奏的古钢琴了,而由因小提琴家取而代之,今天叫做首席小提琴家。18世纪末,一个交响乐团大约有30人,这在当时已经是很大的乐团,当然不能跟今天70多人的乐团相比。 较之巴洛克音乐,古典音乐更加轻盈、明澈、简洁,其曲调、旋律、节奏和乐曲的变换更频繁,情绪和音质的变化更丰富。在这时期,器乐得到空前重视,包括奏鸣曲、三重唱、弦乐四重奏、交响乐、协奏曲、小夜曲和谑戏曲。古典时期的代表人物有:格鲁克、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和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本文由新轻年(即诚斋轩主人)整理汇编,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