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文章,文体有别过去人们写文章用文言文,新文化运动后开始使用白话文二者的变化更替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利于文化的大众化,有利于思想的传播与普及,有利于人们之间的交流,有利于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谈高考学子作文难的文言文?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谈高考学子作文难的文言文(高考作文还是白话)

谈高考学子作文难的文言文

古今文章,文体有别。过去人们写文章用文言文,新文化运动后开始使用白话文。二者的变化更替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利于文化的大众化,有利于思想的传播与普及,有利于人们之间的交流,有利于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

但近年来,用文言文写作有“复起倾向”,这从高考作文中可窥见一二。继2001年高考作文《赤兔之死》后,2010江苏高考一考生的文言文《绿色生活》更是“骇人”。

该篇作文一共755字,阅卷老师发现自己竟然有好多字不认识,数了数有30多个。这可如何判分?只好报告给阅卷组长。作文阅卷组长一看也发了愁,只好又将其转交给古典文献学专家吴新江——当时是语文基础知识阅卷组长。吴老通读全篇后,开始为这篇作文写注释,一口气竟写了4页纸,将近2000字。最后给出的评语是:熟练运用“恰到好处”,紧扣“绿色生活”主题,“古为今用,十分切题。”专家如此评价,评分嘛,自当是满分。

虽然文言文这个“螃蟹”不易吃,但我们学子从多,自然不乏欲试者。近日,泰山脚下,有一初三学生,文言功底深厚,针对当前疫情,用文言体拟文一篇,原文如下:

同诸生以学,共战之于疫(文/于剀悦)

庚子光绪二十六年,联军入华,军民抗之,不效,众悉以流离失所,夙夜忧叹。今又庚子,灾变突至,此非敌国外患而源之于瘟疫,谓之曰新冠肺炎。传播甚快,殒千余人,百姓弗能出户也。

而众郎中等逆行者弗惜己之身,勇敢奋战于一线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此悉贞良死节之脊梁,愿百姓亲之信之,则战疫之功成,可计日而待也。愿诸生信之学之,则崛起之中华,可山河无恙也。

今课业须延,师亦战之于一线,余足不出户便可学。虽有穷冬烈风,风雨雪交加者,亦只可观之、听之,不必躬受也。居家学之,皆被锦绣,馁可食,乏可息,此可谓无奔走之劳矣,无冻馁之患矣。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

弗学,可乎?

疫情当下,诸生有学之境,则更须学之心也。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如有学而不精者,则心不专也。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愿诸生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也!

这真是自古英雄出少年,此文行云流水,谈古论今,言情励志,甚好!

可是,现代社会已是2020年,距离白话文运动已过去了一百年,文言文的利弊是无需要再争辩的,为了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文言文我们当然是必须要学习的,但这个学习只是为了读懂它,研究它,汲取其中的精华,古为今用之,而非为了让我们的文章回到过去。

文章是一种书面语言,是为了人交流与传播的。试想,我们当下的学生,都满口之乎者也,作出的文章一般人字不认识,意思读不懂,都需要请古文专家来加注释翻译,然后再看,其不是多此一举。所以,学习古文,一要学其中的思想,二要学其遣词造句的技巧,古为今用,让自己的文字更能确切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更能让人一读就明白,才是作文的最高境界。

有监于此,中小学生习作,我以为还是“白话”的好,文言体不宜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