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茶叶的历史,就是一部普洱茶的发展史普洱茶是指按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并在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采用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茶叶根据史料记载,普洱茶始于商周,产于西汉,传于三国,商于唐朝,得名明代,盛于清朝,衰于民国,享誉现代,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普洱百花缘?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普洱百花缘(普洱龙涎独占春)

普洱百花缘

云南茶叶的历史,就是一部普洱茶的发展史。普洱茶是指按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并在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采用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茶叶。根据史料记载,普洱茶始于商周,产于西汉,传于三国,商于唐朝,得名明代,盛于清朝,衰于民国,享誉现代。

普洱茶名源于地名“普洱”,即今普洱市宁洱县,“普洱”为哈尼语,“普”为寨,“洱”为水湾,意为水湾寨。普洱自古为滇西南茶叶的加工、交易及集散中心,并非专指普洱地方种植的茶叶。明王朝以普洱为起点,六条茶马古道由此辐射,将普洱茶销往国内外,故此得名。大清王朝的“贡茶”制度,让普洱茶声名鹊起,亨誉全球,尤其普洱团茶因其价格低廉,便于运输,深受滇西北、川西、西藏、青海、新疆、蒙古等地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的喜爱,也受到东南亚、南亚以及世界各国人民的欢迎。清初,印度加尔各达已成为普洱茶销往世界各地的中转站。

按地理区域划分,普洱茶产地在今云南思茅市、临沧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生活在这些地方的原著居民哈尼族、基诺族、布朗族、拉祜族、傣族、白族等少数民族的祖先,是云南茶叶最早的栽种者和加工者。普洱茶最著名的是思茅、西双版纳“六大茶山”及临沧市的“凤山茶”和“猛库茶”,所谓“六大茶山”历史上有“蛮砖、倚邦、易武、莽芝、曼撒、悠乐”说,也有“倚邦、架布、嶍崆、蛮砖、革登、易武”说,两者相述不同,实为“九大茶山”。

普洱茶自古至今为云南名特产品,按制作工艺可分为生茶和熟茶两大类,生茶制作工艺流程为采摘、摊晾、杀青、揉捻、晒干、蒸压、干燥、包装等,生茶色泽墨绿,茶气充足,香馥持久,滋味醇厚,叶底肥厚;熟茶制作工艺为采青、萎凋、杀青、揉捻、晒青、回水、渥堆、晾干、解块、分筛等工序,普洱熟茶色泽褐红,茶汤透明,口感陈香醇厚,经久耐泡。同地域普洱茶的味道和香型还与当地茶树生长的土壤、温度、湿度、阳光、海拔等有关,制茶工艺以及后期的存储条件也可以决定茶叶的口感和香气,不同山头村寨的普洱茶香型也有所差异,所以,这些常见的各大山头普洱茶的特点并不是评判茶叶好坏的唯一标准,只能作为一种参考。

清代,思茅和西双版纳区域的茶叶,因自然条件和加工制作工艺的不同而有多个品种,生长在红土或土夹石中的茶叶,叫做毛尖,专制贡茶,完成贡茶数量任务后方允许民间买卖。茶农每年春季采摘鲜嫩的茶叶来蒸炒,蒸炒至发软后揉成团或饼,叶少且鲜嫩的叫做茅茶;每年三四月间采摘的,叫做小满茶;每年六七月间采摘的,叫做谷花茶。普洱茶制作成大而且成团的,称紧团茶;小而圆的称女儿茶。商人购入茶叶后看其形状,外细内粗者称改造茶,茶叶蒸炒好将揉时,先把叶黄而不卷曲的拣出来,起名金月天,蒸炒后叶形固结的,起名疙瘩茶,疙瘩茶香味浓厚,是普洱茶中的极品。临沧市的凤山茶和猛库茶,芽多、鲜嫩、叶大肥厚,加工制作后,颗粒结实,外形美观,饮用时,汤色红亮,香味醇厚,清爽回甜。

云南有十几万人种茶,普洱茶因其质好量大,清王朝每年均要征收一些运到京城,称为“贡茶”。贡茶有八个品种:5斤团茶、3斤团茶、1斤团茶、4两团茶、1.5两团茶、芽茶、蕊茶、茶膏,统称8色贡茶。曹雪芹《红楼梦》中提到的“女儿茶”,就是普洱茶中的一种,即4两团茶,《普洱府志》云:“……女儿茶为妇女所采,于雨前得之,即四两重团茶也。”俄国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中,亦有喝普洱茶的细节描述。普洱茶的声名勿需多言,正如李哲初诗云:“普洱龙涎独占春,人间历久系芳名。当年贡品金香殿,玉碗盘中动帝京。”

抗日战争时期,大片国土沦陷,国民政府茶叶原料基地丧失,中国茶叶公司来到云南凤庆,发现当地的地理条件很适合生产种植茶叶,于是首先实验并成功研制出云红,后改名滇红。滇红茶问世后,广受国内外爱茶人士的青睐,首次便售出了每磅800便士的高价。甚至有传闻,英国女王特意用高贵的玻璃器皿来盛装滇红,以观赏品味这人间极品。今天的滇红以它独特的韵味荣获了全国名茶的称号,现云南临沧凤庆红茶已被列入人民大会堂接待外宾的专用茶。

2005年5月1日,原思茅地区(现普洱市)组织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马帮进京活动,外加各种媒体协助配合铺天盖地的报道,普洱茶始进入全国人民的视线,迅速火遍大江南北。普洱茶一时被吹上神坛,有些品种连散茶都能卖到一斤上百万元。如,大益生饼价格涨了近千倍。炒茶客有人一天赚了10万,有人投资回报上百倍。为了囤货,有些茶商甚至押上了全部身家,这波炒作,参与的人不少,真正赚了钱的却没几个,除了幕后推手及部分收手快的茶商外,大部分跟风炒作的小商户,也仅是买了一堆茶而已。

天堂与地狱仅是一步之遥,任何商品的炒作都有其不纯的动机和目的,天价普洱茶叶也如此,买的人不喝,喝的人不买,从而滋生了腐败之风。作为消费者,应理性消费,不要盲目跟风,否则就会陷入商家布设的陷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