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STTT | 中南大学张灼华/胡中华发现线粒体裂变调节突触发育和可塑性

来源:iNature

阿兹海默症患者大脑退化的机制(阿尔兹海默症早期非Aβ依赖的神经元内钙失衡机制)(1)

线粒体形态和沿神经元分支分布的动态变化对于神经回路形成和突触功效至关重要。然而,潜在的机制仍然难以捉摸。近日,中南大学张灼华及胡中华共同通讯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在线发表了研究论文,该研究展示了Pink1敲除 (KO) 小鼠的树突棘成熟缺陷、轴突突触小泡减少、突触连接异常和长期突触增强(LTP)减弱。值得注意的是,携带敲入(KI)磷缺失Drp1S616A 的小鼠概括了在Pink1 KO 小鼠中发现突触异常。化学LTP(cLTP)以依赖PINK1的方式诱导Drp1S616磷酸化。此外,磷模拟物Drp1S616D可恢复Pink1 KO神经元中线粒体的树突棘定位减少。总之,这项研究提供了第一个通过磷酸化调节Drp1功能的体内证据,并表明PINK1-Drp1S616磷酸化偶联对于线粒体动力学与神经回路形成至关重要。

阅读链接:

STTT | 中南大学张灼华/胡中华发现线粒体裂变调节突触发育和可塑性

2,JCI | 孙苏亚/徐楠杰合作发现阿尔兹海默症发病早期非Aβ依赖的神经元内钙失衡机制

来源:BioArtMED

阿兹海默症患者大脑退化的机制(阿尔兹海默症早期非Aβ依赖的神经元内钙失衡机制)(2)

阿尔兹海默病(AD),是最为常见的神经退不超过 140行性疾病之一,AD的发病机制与神经元内钙稳态失衡有关。前期研究认为淀粉样蛋白(Aβ)参与调控细胞内钙离子水平,然而一些无Aβ沉积的AD患者和小鼠神经元钙失衡的分子机制仍不清楚。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神经内科孙苏亚课题组和上海交通大学基础医学院解剖学与生理学系徐楠杰课题组合作在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 杂志上发表了研究论文。该研究利用早老蛋白突变小鼠模型(PS1-M46V)深入探讨了无Aβ产生条件下钙超载诱发AD发生的病理机制,发现早期AD进程中miR-339-5p的异常下调能够导致其靶向蛋白Neuronatin (Nnat)的累积,进而引发神经元内钙稳态失衡和突触丢失。

阅读链接:

STTT | 中南大学张灼华/胡中华发现线粒体裂变调节突触发育和可塑性

3,Cancer Cell | 胶质母细胞瘤体外研究新模型

来源:BioArt

阿兹海默症患者大脑退化的机制(阿尔兹海默症早期非Aβ依赖的神经元内钙失衡机制)(3)

恶性胶质瘤约占原发性脑部恶性肿瘤的80%,其中胶质母细胞瘤(GBM)是最常见和最具侵袭性的胶质瘤亚型。近日,来自加拿大迈克·史密斯基因组科学中心的Marco A. Marra团队在Cancer Cell 上发表了文章。作者对比了外植体和胶质球对于保持它们来源的GBM特性的能力,发现外植体对于以细胞为基础研究GBM是更好的选择。 虽然胶质球GS已经用于GBM研究超过20年,但是本文发现外植体PDE中的非肿瘤细胞的特征以及肿瘤细胞状态与相匹配的GBM更为接近,保持的更好。这也表明选择基于细胞的研究模型对于剖析GBM至关重要。

阅读链接:

Cancer Cell | 胶质母细胞瘤体外研究新模型

4,HUMAN BRAIN MAPPING:右侧前海马形变与物质使用障碍遗传风险有关

来源:神经新前沿

阿兹海默症患者大脑退化的机制(阿尔兹海默症早期非Aβ依赖的神经元内钙失衡机制)(4)

FH 组与FH-组海马形状分析结果

物质使用障碍(SUD)在具有家族史(FH)的SUD (FH )个体中普遍存在,这种SUD风险的增加很可能通过复杂的遗传和环境/学习机制传播。虽然皮质下结构(SSS)的体积和形状已被证明是可遗传的,但这些结构,特别是苍白球、壳核、伏隔核和海马体,也与物质使用障碍有关。目前尚不清楚这些解剖差异是先于药物使用还是药物使用的结果。为此,Zhishun Wang等在HUMAN BRAIN MAPPING 杂志发表了文章,研究了具有SUD家族史(FH )的青少年的体积和SSS是否与没有此类家族史(FH-)的青少年不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证明FH 青少年右前海马体内向变形可能与FH 后代行为失调导致SUD的风险增加有关。皮层下形状分析似乎比传统体积分析更能捕捉解剖-临床相关性。重要的是,由于SSS表现出很强的遗传性,但对环境因素也很敏感,这些影像学结果可能代表了SUD风险家族传播的神经相关因素。

阅读链接:

Cancer Cell | 胶质母细胞瘤体外研究新模型

5,研究 | 动一动,世界大不同

来源:中科院心理所

人在生活中既要进行自身的移动,也要判断外界环境中物体的运动,而且这两种过程通常同时出现。因此,对前庭运动感觉和视觉运动信息之间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就显得格外重要。近日,中国科学院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的鲍敏研究组与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蒋毅研究组、张弢研究组在Psychological Research 上发表了一篇研究。该研究发现前庭运动信息是引发头动所致闪光滞后效应的关键因素,而肢体动觉(kinesthetic)信息的作用则相对次要,也与被试运动的主动性无关。该研究结果证明运动外推假说并不足以完全解释头动所致闪光滞后效应的产生机制。该研究厘清了前庭信号的加工在头动所致闪光滞后效应中的关键作用,也显示了传统的运动外推假说的局限,进一步支持“跨通道偏差”假说,为前庭感觉-视觉的交互等跨通道交互作用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阅读链接:

研究 | 动一动,世界大不同

6,心理学部团队发文揭示儿童期虐待与青少年焦虑、抑郁的关系

来源:Life博士

阿兹海默症患者大脑退化的机制(阿尔兹海默症早期非Aβ依赖的神经元内钙失衡机制)(5)

儿童期虐待是一个全球性问题,遍及所有文化和社会经济阶层,影响着全世界数百万儿童的生活。大量的研究证明,儿童期虐待会导致各种心理社会适应问题,包括抑郁、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攻击、自伤行为、学业不良和严重的犯罪行为。近期王金良教授团队开展了系列研究工作。该团队部分工作成果在Child Abuse & Neglect 上发表。研究结果发现,89.3%的中国青少年没有经历过虐待,10.7%的青少年被归类为多重虐待组,其特点是每种虐待得分较高,尤其是情感虐待和情感忽视。情感虐待和情感忽视是导致青少年焦虑和抑郁非常重要的风险因素。

阅读连接:

心理学部团队发文揭示儿童期虐待与青少年焦虑、抑郁的关系

7,科研成果 | 今天你所受的伤,会让明天的你更加坚强!

来源:深圳大学师范学院心理学院

阿兹海默症患者大脑退化的机制(阿尔兹海默症早期非Aβ依赖的神经元内钙失衡机制)(6)

大学生正经历成年初显期过渡阶段,该群体往往具有较高的智力与自尊水平,同时也需要面对这个发展阶段的典型挑战。因此,相当多的大学生患上了与压力相关的精神疾病这一情况在新冠疫情期间似乎变得更为严峻。近日,邹立业教授课题组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Health Psychology 上发表了一项新研究,发现身体活动水平可以通过运动耐受性和心理韧性间接预测负面情绪状态。人们在高强度运动中经常会遇到困难(例如耗尽力量、经受皮肉之苦),此时运动耐受性较高的个体往往会选择坚持下去,进而提升了心理韧性水平;而这种韧性在日后现实生活的挫折中也可能发挥作用,从而达到缓解负面情绪的作用。

阅读链接:

科研成果 | 今天你所受的伤,会让明天的你更加坚强!

8,综述 | 生酮饮食在成人癫痫持续状态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来源:AEPI

癫痫持续状态(SE)是一种危及生命的严重神经系统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生酮饮食(KD)常被用于难治性癫痫的辅助治疗。近日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丁美萍教授团队在Acta Epileptologica 发表综述。该研究提出了KD对于控制成人SE患者癫痫发作具有良好的效果,且具有较好的耐受性。KD可通过肠内和肠外的方式进行,为多数处于镇静状态下的SE患者增加了治疗的可行性。相比传统ASMs及麻醉镇静药物,KD减少了药物不良反应,安全性相对较高,但其对代谢、消化泌尿系统等影响也需要密切监测。

阅读链接:

综述 | 生酮饮食在成人癫痫持续状态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审校:Simon

题图:摄图网

前 文 阅 读

1,脑科学日报:高血压药物或可治疗阿片类药物成瘾

2,脑科学日报: 研究探索长期太空飞行对大脑的影响

阿兹海默症患者大脑退化的机制(阿尔兹海默症早期非Aβ依赖的神经元内钙失衡机制)(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