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说时间不够用,但很少有人意识到,其实是“空间”不够用,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以空间换时间是谁提出的?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以空间换时间是谁提出的(以空间换时间)

以空间换时间是谁提出的

大家都说时间不够用,但很少有人意识到,其实是“空间”不够用。

我的理解是,时间不够用,通常是效能不够高;效能不够高,往往是空间不足。

一个有效能的环境,大家都有成长空间,就能一起支撑环境,完成共同的愿望;一段良好的关系,需要空间磨合,让人各得其所,携手同行;个人生命的成长,当然更需要空间,否则只能原地打转,哪都去不了。

曾经有段时间,我很自豪自己有种本事,叫作“一看就明白”“一听就清楚”“一说就命中”,觉得自己反应快、很厉害,为此得意扬扬。

但恰恰是那段日子,自己整天忙得团团转,周围的人也像无头苍蝇似的乱窜,但困局总是无解,也找不到出路。那段时间,我其实很怕和人在一起,觉得又烦又累,总觉得“遇人不淑”。回过头看,那时的我表面上长袖善舞,其实成长早已停滞。

如今看来,造成这一切的就是空间不足。因为空间全被“自以为是”占满,导致自己内在、人际关系和组织环境都没有成长空间。

对所有事都有与众不同的看法,不吐不快,非我不可……这样的自己,活得太膨胀,正是不折不扣的空间杀手。“想法”霸占了空间,没留余地给自己、给别人、给环境,因此没人在成长,自然效能低。时间不够用,不是因,只是果。

经过多年的学习,我才终于了解,观念和想法,效能有限;真正的效能,是“处在当下”。观念是从别人的经验中提炼出来的,未必合于己用;想法是自己有限经验累积的,还常混杂着莫名的情绪,自然更受限制。但每时每刻面临的情境,只能是当下的自己、当下的别人、当下的环境,用任何观念和想法套用,往往失真,只有处在当下,才能“随缘应机”,才是最高效能。

要处在当下,得放下自以为是,修炼空性,创造空间,生出顺时应变的“觉性”。孟子所说的“圣之时者”(《孟子·万章章句下》,应该就是这个意思。

有了这样的体悟,每次感到时间不够用,就赶紧检查自己是否太自以为是?是否太占空间?屡试不爽的是,空间一出来,时间就不再是问题。原来,空间只存在一念之间,念一转,空间就出来了,时间也就不是问题了。一个人转念的速度有多快,空间就有多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