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坤原创观点】以方便面为核心的冲泡类方便食品,在十年二十年以前,市场需求还是很强烈的,因为我们的快节奏生活需求,所以那时候康师傅、统一、五谷道场、今麦郎、白象等市场纷争不断,各类商超终端也自然展现出无数品牌的产品,这类品牌的广告更是充斥媒体随处可见。
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升级和互联网电商,尤其是外卖的兴起,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网上订餐送餐上门比之自己烧开水泡着吃似乎更要方便和好吃,所以方便食品行业的销售都受到了影响,尤其是康师傅和统一,市场下滑严重。
白象方便面甚至为了止住下滑的市场,而玩起了“爱国”营销。前不久,网上爆出“白象拒绝XXX亿的日资收购!”、“白象工厂里80%是残疾人”以及“支持民族品牌白象”等信息,成为各大新闻app的热搜话题,消费者大量采购白象方便面的新闻也此起彼伏。但很快有消费者发现,大城市的商超里,根本难觅白象方便面的影子,品牌的市场下滑现象依然存在。
网上也有不少行业专家,专门写过此类分析文章,说是美团、饿了么等电商外卖品牌的诞生,导致原来的方便面消费者转向了新的选择;而街头越来越多的小面馆,也夺去了不少生意。我觉得这个原因有一些,但应该不是核心关键。
我还是觉得核心原因应该是企业的营销思想落后了,他们没有跟上消费者早已经升级的需求,无论是产品思维和品牌思维,都停留在过往的产品营销时期,缺乏对品牌的投资,尤其缺乏对消费者精神层面的沟通和关注。
方便食品,最早是为了方便,也是为了吃饱,所以我们对产品的要求不高。因为那时候我们的生活条件没有现在这么好,选择性也没有现在这么丰富。但现在我们有太多美食了,方便食品的便利性也不再凸显。
我觉得方便食品的便利性已经不像以前那么重要了,产品的营养和美味升级倒是必须要考虑的一个因素,毕竟我们现在的口味需求不比十年和二十年以前了。这看上去是一个因素,其实还不是核心的关键。
真正的关键是,原来的方便面核心消费群体,现在基本上都已经结婚成家,在网吧里、旅途中和城市打工的核心主力是8090后了。消费对象变化了,但我们的产品和品牌变化了吗?没有!以前是康师傅、统一、今麦郎和白象,如今依然是他们。
我们的产品也依然没有变化,康师傅的红烧牛肉面依然是红色的圆桶包装,拆开后依然看不到图片上大块的红烧牛肉;老坛酸菜面依然是老坛酸菜面,产品和品牌,依然是一副老面孔,没有任何的变化。
消费对象变了,为什么我们的产品和品牌就不懂得改变呢?这是一个很奇怪的问题,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因为我们的企业总是觉得,诞生于30年前的产品,似乎一直会有需求,无论消费者一代又一代的更替,产品永远会有需求!就是这种思想让我们的品牌和产品,逐渐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拉长。
那有人要问了,产品的内在花样和外在的包装形式都是可以改变的,但品牌如何改变呢?总不能让康师傅和统一全部换一个新品牌运作吧,那样原来品牌的影响力怎么延续,品牌资源不是白白浪费了吗?
品牌的改变不是说不用原来的品牌了,而是品牌的格调要重新为现在的核心消费群体打造;同时也可以专门为消费者原创能让他们产生共鸣的子品牌,原品牌依然保留,并为新品牌进行背书,这不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吗?
无论是用老品牌,还是大胆启用原创子品牌和新品牌,品牌传播的焦点必须改变,即不能再聚焦于产品层面了,不能再玩那种让一个明星吃着方便面,然后贪婪地大喊大叫“太好吃了”。方便面好吃不好吃,谁都知道,不需要广告!
实际上,现在高铁上有很多人非常讨厌有人在车上泡方便面吃。上个月就有新闻,说有一个女士因为忍受不了邻座方便面的味道而大声训斥对方,认为公共场合不可以吃方便面,还对该人有侮辱性的言语。虽然这种行为遭遇了全网批评,因为没有哪条法律规定,高铁上不允许吃方便面,但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了,社会上有不少人,对公共场合吃方便面的人,带有明显的歧视性。
所以,我们很好理解了,方便面消费者需要的是什么?是通过品牌的传播来向社会证明,方便面不是低档货,吃方便面的也不是屌丝更不应该被歧视,而是社会中最有性格的一群人,他们不是为了节省和方便,而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价值,甚至被尊重被敬佩的一群。
那么,他们到底是一群什么样的人?有什么高尚的价值观?这就需要品牌去挖掘,去寻找,然后,通过品牌定位去提高消费者的人格地位和社会地位,形成所有人会对吃方便面的人肃然起敬,因为,他们代表着另一种受人尊敬的人格!
其次是包装的升级。这个包装是指淘汰原来的纸质包装,升级为看上去更高档一点更有质感的健康材料;另外是面条和菜肴的营养升级,要让方便面剔除掉低级“垃圾食品”的烙印,提升为一种真正具有营养性的便利性产品。
但这种能让消费者产生强烈共鸣的品牌营销,康师傅和统一们,你们会做吗?你们懂得消费者内心真实的需求吗?你们知道他们精神层面缺失的东西吗?努力吧,让方便面改头换面,从低挡的屌丝印象中性格起来,高大上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