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项结权)

黄梅戏是以安庆地区民间音乐为基调,用安庆地区方言演唱的地方戏曲艺术,起源并发展壮大于安庆地区,是安徽省主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也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被誉为“中国最美乡村音乐”。黄梅戏曾用名小戏、采篮戏、采茶戏、花鼓戏、二高腔、黄梅调和皖剧,也曾被称为“怀腔”或“府调”,1953年安徽省黄梅戏剧团的成立,始定名为“黄梅戏”。2006年国务院批准黄梅戏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授予安庆市黄梅戏(地方戏曲)研究院为该项目的传承保护单位。

2018年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安庆市黄梅戏剧院编撰的黄梅戏专著《黄梅戏起源》,该书通过“黄梅戏与安庆戏曲文化”、“黄梅戏音乐来源推考”、“黄梅戏传统剧目考源”、“黄梅戏早期班社丛考”、“黄梅戏早期艺人综录”五大章节,梳理已掌握的文献及资料,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证据链,叙述和论证了黄梅戏起源并发祥于安庆的史实。

黄梅戏为何不叫安庆戏怀宁戏呢:黄梅戏起源安庆怀宁(1)

《黄梅戏起源》封面

《黄梅戏起源》一书从黄梅戏声腔方面的资料,证实了黄梅戏起源于安庆。但是唯一的缺点就是起源于安庆、发祥于安庆、壮大于安庆的戏曲为什么前身名字有“黄梅调”一说?这一命名的原因没有说清楚。才使拥有“黄梅”之名,而无“黄梅”戏历史的湖北黄梅县有了质疑之机。

其实,在安庆起源的戏曲,为什么拥有“黄梅”调(戏)这一名称?都与明末怀宁“阮氏家族”有很大关系:

一,“皖江戏剧鼻祖”阮自华定居黄梅山

阮自华(1562-1637),字坚之,号澹宇,是抗倭名将、明嘉靖进士、官都御史、浙闽巡抚阮鹗之次子。万历二十六年(1598)中进士,初任江西饶州,再任福建福州推官,后转户部郎,榷税山东德州。因“著廉干声”,约在万历四十年前后,升任甘肃庆阳知府。崇祯初年调任福建邵武知府,兴利除弊,不遗余力。崇祯三年(1630)辞官归里。

《阮氏宗谱》载:阮氏一门,自唐以来一直世居桐城(今隶属枞阳县) 山。从阮自华这一辈起,因其及其堂兄自嵩、自岱以及阮大铖的嗣父阮以鼎等在外为官,在当时的安庆府衙所在地置办了房产田业,定居怀宁。

从阮自华的《山山中居献诸父兄》诗句:“传家本林下,起第入城中。”中可以得知,阮自华迁居怀宁时间是在其中进士以后。迁居怀宁后,阮自华定居在哪里?有人根据阮自华《雾灵人诗集》,推测其住怀宁雾灵山。

其实阮自华迁居怀宁后,其“别业”在怀宁黄梅山。阮自华的诗《别业在石镜上还买山其下筑堤引水灌花为老计或迂之赋以答》:

从诗标题可以看出,阮自华的“别业”在“石镜”。另有一首《石镜山庄赠内》,这是一首在“石镜山庄”写给其夫人的诗。说明了其和夫人均居住“石镜山庄”。

阮自华的另一首诗,很明显标注了从城区出发到“雾灵”的路径,《出集贤门道高桥莲花铺至石镜山庄抵雾灵作》:

环峰缭绕下云泉,平道攸扬入洞天。

叠亚晴峦殊翠譪,鲁差寒石崁青烟。

深山使我忘情虑,古路知卿有宿缘。

只此巢由买何处,西岭神雾隐重玄。

黄梅戏为何不叫安庆戏怀宁戏呢:黄梅戏起源安庆怀宁(2)

阮自华诗截图

从民国七年(1918)《怀宁县志》保存的“道光志县全境图”上看,从县城去黄梅山,的确经过集贤关、高桥岭、莲花铺。从地图上看出,从城区出发到“雾灵”,最少有四十里。而道光五年(1825)《怀宁县志》山川志载的“雾灵山”在城区“西二里”。所以阮自华所说的“雾灵”并不是《怀宁县志》记载的雾灵山,而是《怀宁县志》所载的“黄梅山,山有天池,吐雾则雨”。

黄梅戏为何不叫安庆戏怀宁戏呢:黄梅戏起源安庆怀宁(3)

《怀宁县志》截图

上述完全可以证实,阮自华并非住在雾灵山,而是住在石镜山附近的黄梅山,因为“山有天池,吐雾则雨”,所以阮自华称其为“雾灵山”。

二,阮自华之子阮以震建“黄梅溪阁”:

阮自华之子,阮以震。郑雷(2004年《华侨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阮大铖丛考(上)》载:《阮氏宗谱》卷二阮以震(阮自华之子)名下注:行孝十三,字长子,号开悟,太学生,生万历丁酉(1597年)七月二十五日,卒崇祯癸未(1643年)九月二十八日。

阮自华的诗集《雾灵山人诗集》中也有多首诗写到“阮以震”:《漕白河示震儿》、《送儿震、金任甫、张王两甥读书山中》、《题儿震山中课》、《天启二年(1622)归,伏集景行楼社,陈幼谦山人,程禹璜、刘长秀、白安石文学及儿震、从孙南阮集之十四辈得方字》等等

阮自华从孙阮大铖在诗作中均称阮以震为“长子叔”或“十三叔”。其诗作《长子叔黄梅溪阁成同白瑕仲前之弟夜集》记载了“黄梅溪阁”:

考室枕高烟,幽栖此地偏。

暄岩覆秋叶,媚壑滴春泉。

屦敛山钟后,杯开峤月前。

今宵溪阁梦,应降竹林贤。

黄梅戏为何不叫安庆戏怀宁戏呢:黄梅戏起源安庆怀宁(4)

阮大铖诗截图

诗中看出阮长子的黄梅溪阁落成,阮大铖与白瑕仲(白瑜,字瑕仲,一字安石,今属安徽桐城人,明崇祯中以岁贡生举贡入都,崇祯十五年(1642)赐特用进土,授云南府推官,补登州知州)和堂弟阮前之弟前去夜晚集会。阮大铖赞叹此处是隐居的好地方,环境优雅,安静舒适。

阮大铖写阮以震的诗还有《邀瑕仲长子叔前之弟过百子山别业》、《同大方损之长子叔衡之兄集之弟素园得威字》、《寓秦淮与长子叔水阁相对有怀兹园公》《秋登十三叔中江楼》、《感时赋慰十三叔并诸兄弟》等等。

三,阮大铖隐居黄梅山创戏曲

民国七年(1918)《怀宁县志》卷九祠祭志“黄梅庵”条目下载:“黄梅庵,在黄梅山,明邑绅阮自华建石濑阁”。

黄梅戏为何不叫安庆戏怀宁戏呢:黄梅戏起源安庆怀宁(5)

《怀宁县志》截图

关于“石濑阁”,阮自华的诗作中未见,但阮大铖的诗句中却多次出现“石濑”字样。

阮大铖《咏怀堂诗集》卷三中诗《寄怀方式谷广野伯仲》:

龙眠嘉遁地,石濑与溪光。

梦亦哂尘事,饥还择畹香。

开琴林月静,徙药涧云长。

江介饶芳草,知君咏不忘。

黄梅戏为何不叫安庆戏怀宁戏呢:黄梅戏起源安庆怀宁(6)

阮大铖诗截图

从诗句“龙眠嘉遁地,石濑与溪光”中可以看出,阮大铖认为安庆最佳的隐居地点是“石濑”与“溪光”。这个“石濑”就是指地处偏僻、“ 开琴林月静,徙药涧云长”的黄梅山。

既然阮大铖认为“石濑阁”是最佳隐居地,那么他有没有在“石濑阁”生活过呢?《咏怀堂诗外集乙部》中有首《方圣羽四十初度》:

江流何浩荡,朝夕展烟云。

结室蛟台上,读书遥羡君。

风林搴海月,石濑饮霞文。

九子多来鹤,瑶笙试可闻。

崇祯六年(1633)左右,六皖文士在安庆创立中江社,方圣羽为首事人员。从阮大铖的诗句中可以看出,他与方圣羽两人曾“风林搴海月,石濑(阁)饮霞文”。因阮大铖是中江社的实际控制人,他与方圣羽的交往较多也正是传奇戏曲《春灯谜》的创作时间。

阮大铖诗作《将抵采石元甫书至述怀便答》中,就有其回忆在环境幽静的怀宁黄梅山“石濑阁”创作的情景:

挟此终古情,蛾眉礼遥月。

肃肃蒲苇根,霜华静踰发。

高天开曙啼,初霞饮寒发。

江潭霁春云,流澌亦将歇。

含睇向晴莲,孤青表山骨。

石濑写幽心,林香敛閒笏。

将子带烟萝,霓旌泛超忽。

黄梅戏为何不叫安庆戏怀宁戏呢:黄梅戏起源安庆怀宁(7)

阮大铖诗截图

除上述诗外,阮大铖在《中秋答余谷王》、《雨中喜群贤集十赉阁会文》、《溪亭》、《和香雪竹影社诗》、《题虞来初豫园八首》等诗作中均有“石濑”字样。由此可以证实,怀宁黄梅山“石濑阁”是阮大铖乡居安庆期间生活和创作地点之一。

上述史实,完全可以证明“五大戏曲剧种”之一的黄梅戏,起源于安庆怀宁黄梅山,起源时间在明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