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分析传道、明道、信道之间的关系,提出明道是基础、信道是关键、传道是根本明道要从客观规律、社会规范、价值取向、价值标准四个维度来把握“道”;信道要做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和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传道要站在学生立场上、增进师生情感、坚持四个统一,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高校教师发展的路径与策略?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高校教师发展的路径与策略
摘要: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分析传道、明道、信道之间的关系,提出明道是基础、信道是关键、传道是根本。明道要从客观规律、社会规范、价值取向、价值标准四个维度来把握“道”;信道要做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和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传道要站在学生立场上、增进师生情感、坚持四个统一。
关键词:明道;信道;传道
2014年,在与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教师职责第一位的就应该是“传道”。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上述两段讲话,不仅重申了“传道”在传道、授业、解惑教师三大职责中的首要地位,而且提出了“传道”的先决条件是明道和信道。分析传道、明道、信道之间的关系,笔者认为:明道是基础、信道是关键、传道是根本。
明道是基础
要传好道,首先需要弄明白要传的“道”是什么,包含哪些方面,有什么具体内容,并理解其内涵,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准确把握住传道的客体。“道”作为中国哲学的一个核心概念,在历史演变过程中,产生了道理、道德、道义等中国价值的具体形式,道理是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和社会规范,道德是社会的价值取向,道义是社会的价值标准。[1]根据对“道”的这一释义,我们可以从客观规律、社会规范、价值取向、价值标准四个维度来把握“道”。
1.客观规律
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世界的运转规则,由于客观世界纷繁复杂,作为个体的人,要把握客观世界的全部规律是不可能的,唯有掌握认识客观世界的科学方法,才可能认识并把握客观规律。而认识世界的方法属于哲学认识论的范畴,哲学发展史上,认识论有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两条基本路线,唯物主义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两大派别;从认识论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来看,是从唯心主义走向唯物主义、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走向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马克思把辩证唯物主义贯穿到人类社会历史领域就形成了历史唯物主义,所以,认识客观世界的科学方法就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因此,从客观规律方面来理解“道”,传道就是传播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等马克思主义理论,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得出合乎规律的认识和结论。
2.社会规范
社会规范是指导全体社会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社会规范的形成一般有两条途径:一是由国家有关机关或者其他社会组织根据需要制定的,如法律、纪律、制度等,这类规范属于硬规范;二是由少数人提倡而后得到多数人认可,并成为一种社会的行为准则,如风俗、习惯、道德、礼仪等,这类规范属于软规范。[2]硬规范是处理社会交往中出现问题的一种机制,具有强制性;软规范是一个社会形成的共同价值体系,具有较强的内在约束力。无论是硬规范还是软规范,都需要通过教育和训练习得,大学阶段作为狭义人的社会化的最后阶段,硬规范的社会化和软规范的社会化,都由未定型走向定型,在这样一个关键时期,需要高校通过有效的教育引导,帮助学生顺利完成社会规范的内化。[3]因此,从社会规范方面来理解“道”,传道就是传播法律法规、规章制度、道德礼仪、职业规范等,引导学生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四有新人。
3.价值取向
价值取向是主体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在面对或处理各种矛盾、冲突、关系时所持的基本价值立场、价值态度以及所表现出来的基本价值选择。价值取向根据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个人价值取向、集体价值取向和社会价值取向。在我国,当三者发生矛盾时,个人价值取向和集体价值取向必须服从于社会价值取向,个人价值取向服从于集体价值取向。[4]从三种价值取向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社会价值取向是集体价值取向和个人价值取向的取向。因此,在讨论价值取向时,通常都指社会价值取向,而社会价值取向又可分为经济价值取向、政治价值取向、文化价值取向。我国不同历史发展时期,都以某种价值取向为主导,以中国共产党成立和改革开放为界,中国社会价值取向经历了“文化主导—政治主导—经济主导”三个发展阶段。[5]在经济主导价值取向下,中国共产党总结市场经济对社会价值带来冲击的教训,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并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因此,从价值取向方面来理解“道”,传道就是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自信。
4.价值标准
价值标准是判断客体对于主体是否有价值的标尺,社会的价值标准就是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标尺。社会的价值标准关键在其核心价值观,因为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的价值标准,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分别给出了衡量的标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的价值理念,“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的价值标准。作为公民个人的价值标准,爱国是家国情怀之道,敬业是恪尽职守之道,诚信是为人处世之道,友善是处理人际关系之道。因此,从价值标准方面来理解“道”,传道就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综上所述,从客观规律、社会规范、价值取向、价值标准四个维度理解“道”,传道就是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法律法规、规章制度、道德礼仪等社会规范。要求“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不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在课堂上传好道,而且基础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也要守好自己这段渠、种好自己的责任田,把思想引导和价值观塑造融入到每一门课程中,认认真真讲好每一堂课。
信道是关键
强调:教育者要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6]其中“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和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是对教师信道标准的表述。
1.做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
如果说,在影响社会变革和现代化进程的诸项主要因素中,中国与其他国家相比较,有些什么特别突出和鲜明的东西,那就是中国学习了先进的文化,并且把握住了先进文化最核心的东西—马克思主义。[7]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思想文化是中国发展模式的本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结合中国实际与时俱进的发展成果,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先进思想文化的代表者。中国共产党的成功原因之一在于代表了先进思想文化,苏共失败的重要原因是搞思想文化专制,没有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8]
教师作为思想文化的传播者,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研究问题,得出合乎规律的正确认识;要把握好学术问题与政治问题的界限,既不能把探索性的学术问题等同于严肃的政治问题,也不能把严肃的政治问题当成一般的学术问题,更不能以所谓“学术自由”为名诋毁马克思主义,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教师信道,体现在以对国家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学生负责的态度,积极做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
2.做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
党的七大报告指出:“没有共产党的努力,没有中国共产党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也是不可能的。”[9]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10]王岐山出席会见“2015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对话会”外方代表时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合法性来自于历史,是人心向背决定的,是人民的选择。”[11]教师信道就是要通过学习国史、党史、社会主义史、改革开放史,正确认知并认同历史和人民的这种选择,做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
在与高校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座谈时反复强调:知识分子做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就要与党同心、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行、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进。[12]教师作为知识分子,做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就一定要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贡献智慧和力量。
教师信道除了要做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和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外,还要做社会规范的模范遵守者,努力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传道是根本
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教师在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中负有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的直接责任,在文化育人、组织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中也负有一定间接责任。无论是直接责任还是间接责任,都要求教师履行好传道的职责。教师要履行好传道职责,必须从立场、情感、方法三个方面把握。
1.站在学生立场上教书
立场问题向来是根本的、原则性问题,我们党历来坚持人民立场,人民立场就是要把人民群众的需要和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唯一标准。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武汉高校工作座谈会上强调:高等教育要做到四个回归,一是回归常识—读书,二是回归本分—教书育人,三是回归初心—培养人才,四是回归梦想—报国梦、强国梦。[13]四个回归最终都体现在学生身上,因此,高等教育要做到四个回归,关键在于立场问题。
对于高校来讲,教育的人民立场就是站在有利于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的立场上施管;对于教师来讲,教书的人民立场就是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施教,围绕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来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形式,为学生上好每一堂课,而不是仅仅上完一堂课。要上好每一堂课,需要教师在育人为本理念的指导下,努力实现从“演员”向“导演”的角色转变,从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向师生共同演奏“合奏曲”的形式转变,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上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吸收教师传递出的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等正能量,进而增强课堂的育人功能。
2.增进师生情感育人
在“四有”好老师的论述中指出: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好老师应该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用欣赏增强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14]高校将爱作为教育的灵魂,就要努力营造教职工人人关爱学生的氛围,让校园充满爱、让学生感受到爱。
对于教师来讲,就是要认识到“因为爱,所以爱”的道理,只有每位教师都能把教育当作事业来追求,把爱作为教育至高无上的境界,真正走到学生身边,走进学生心灵,真诚关心学生的生活,关心学生的发展,才能赢得学生发自内心的爱戴,才能成为让学生满意、让学生终身受益的好老师。每一个教职工要能结合岗位职责,主动思考自己可以为学生做点什么并努力做好,让学校和教师关爱的阳光能够照到每一名学生的身上。
教师为学生做的每一件事,讲的每一句话,只要是真心为学生好,学生迟早是会理解的,对于学生暂时的不理解、不配合,需要教师发扬“不放弃、不抛弃”的精神。因为大学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学生的知识体系搭建尚未完成、价值观塑造尚未成型、情感心理尚未成熟,需要教师在授业解惑中将其引入大道,有效的教育和引导,不仅可以挽救一个学生,而且也可能挽救一个家庭,更有可能挽救一名成功的校友。因此,教师要用爱心去铸就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好不好,就体现在“招呼”二字上,一是“听不听招呼”,如果学生都能够自觉听某个教师招呼,就表明这个教师有较好的关系;二是“打不打招呼”,如果一个教师在校园里主动打招呼的学生越多,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该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越密切。只有师生关系良好,教师讲的话,学生才会听、才会信,传道才有效果。
3.坚持四个统一传道
教师传道要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言传与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15]四个统一直接体现在教书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和科研育人上。教书育人中要坚持知识教育与价值观教育、能力教育相结合,所有课程均可融入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等教育内容,人文社科类通识课程,可以融入人文精神教育,自然科学类通识课程,可以融入科学精神,专业课程可以融入专业素养、职业精神教育。
文化育人要以优良师德、高尚人格、仁爱之心,营造良好育人氛围,用真才实学和人格魅力在传道授业解惑中启发学生、引导学生,以模范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榜样,这种文化不仅要在课堂、校园等现实空间中营造,而且也要在微信、微博等虚拟空间中营造;实践育人要以家国情怀关注社会现实,坚持问题导向,教师要用自己渊博的知识、深厚的积累、成长的经验、科学的方法,教育和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社会问题,尤其是对社会热点问题有正确的判断;科研育人要做到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学术导向均正确,要遵守“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教授有纪律、公开言论守规矩”的要求,一方面,要坚守学术规范;另一方面,要遵守政治纪律,按照学术规范开展研究,根据纪律要求使用研究结果,为学生树立科研上学习的榜样。
站在学生立场上,解决了传道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问题;增进师生情感,解决了传道的基础和效果问题;坚持四个统一,解决了传道的方法和要求问题,教师只有把三个方面统一起来,才有可能履行好传道这一第一职责,真正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和品位的大先生。(作者:高杨文,单位:北京印刷学院新闻出版学院)
参考文献:
[1]高德步. 道与中国价值[J]. 学术研究,2016(1):34-41,50.
[2]张祥明. 略论社会规范教育[J]. 教育评论,1994(4):7-9.
[3]张虹海. 社会化的大学阶段[J]. 青年研究,1983(12):14-25.
[4]李建秋. 我国体制转型时期的价值观探析[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4):27-28.
[5]钟添生. 社会价值取向的历史变迁规律及其对现实的启示[J]. 求实,2005(4):35-37.
[6][15]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EB/OL].(2016-12-09)[2017-08-23]http://dangjian.people.com.cn/n1/2016/1209/c117092-28936962.html .
[7]孙力. 文化选择视野下的中国发展之谜[J]. 社会科学,2010(3):3-8,187.
[8]陈鹤. 苏共失败原因研究综述[J]. 中共党史研究,2004(2):80-89,94.
[9]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98.
[10]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4-09-27(1).
[11]王岐山会见出席“2015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对话会”外方代表[N].人民日报,2015-09-10(1).
[12]辛鸣.创造无愧于伟大时代的业绩[N].人民日报,2017-03-14(7).
[13]高等教育要做到四个“回归”[N]. 中国教育报,2016-10-17(1).
[14]于鹏飞.“四有”教师指向“四个导向” [EB/OL].(2014-9-11)http://cpc.people.com.cn/pinglun/n/2014/0911/c241220-25644462.html.
《北京教育》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