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挑战赛##电影万里归途征文#​

日前,影片《万里归途》票房破12亿,荣居国庆档影片票房榜首。小编被朋友安利后观看,没想到却被意外打动,甚至二刷。

万里归途中为什么两次遇到哈桑(乱局中的回家之途)(1)

《万里归途》改编自北非努比亚内战时真实的撤侨事件。讲述的是努米亚共和国爆发战乱,外交官宗大伟(张译饰演)与外交部新人成朗(王俊凯饰演)临危受命协助撤侨的故事。

当二人在任务顺利结束时,得知还有一批被困同胞仍然没有撤离的消息后,义无反顾,逆流而上,重返战区,寻找白婳(殷桃饰)带领的中国援外建筑员工。

面对努米亚反叛军的枪口,赤手空拳的外交官经过15天的极限救援,带领125位同胞,穿越战火和荒漠,艰难跋涉326713步的万里归途,奏响了和平之愿、家国情怀、乡关之念。

01 异域布景真实,战火逼真惨烈

竭力追求真实是影片的追求。为了还原强烈的异域风光,归途剧组花费了半年时间,在全国各地勘景考察,最后用一比一的比例,搭建外国建筑,还原当地的风土人情。

万里归途中为什么两次遇到哈桑(乱局中的回家之途)(2)

影片开头几组荒凉悲惨的镜头,瞬间让观众有代入感——章宁、宗大伟、成朗几人乘坐的轿车被乱哄哄的人群和路障阻挡,不能顺利前行。

枪声、突然被追捕的人、爆炸声及高高悬挂的被示众的尸体,瞬间令人恐惧。这种恐惧,是超越个体自身能力之外的,无法左右乱世荒年的恐惧。

因成朗用摄像机偷拍被政府军发现,几人被强制下车进屋接受处置。做事灵活的宗大伟交了罚款,大家刚要轻松地出门。然而一声炸雷,推开门,瞬间进入人间地狱——硝烟弥漫,血肉横飞,尸横遍野,孩童啼哭。

万里归途中为什么两次遇到哈桑(乱局中的回家之途)(3)

一个年轻军人被炸成两截,他极度痛苦,悲泣地看着自己血肉模糊的下半截。

这种在分钟之间,生命随时失去,“平稳”画面随时转换成残酷混乱景象的,还包括:在寻找白婳的途中,上一秒刚刚接过宗大伟递来的烟、教训着你们是想死的军官,下一秒即被呼啸的子弹爆头。

直观的残酷,混乱的状况,强烈地冲击着观众的神经,撕裂着人的内心。

穆夫塔的部下开着火车头“吼吼吼”兴奋地呼叫,追逐跌跌撞撞一路奔逃的人们,这个画面,犹如一群嗜血成性,横冲直撞的豺狼,看到猎物,丧失理智。疯狂、失去人性常理的叛军,无论是对努米亚民众,还是对踏上万里归途的同胞,都是一种苍凉悲悯的画面。

万里归途中为什么两次遇到哈桑(乱局中的回家之途)(4)

宗大伟三人开车寻找白婳,进入交战地带。政府军和叛军交战激烈,成朗开车穿越火线,汽车被撞熄火。

面对一直打不着火的汽车,成朗打火的手让观众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重新启动的车,犹如脱缰野马,宗大伟被甩到汽车前挡。飞机在天上猛烈扫射,汽车疯狂躲避被障碍物卡住。忽然间,飞机被击落。本想大松一口气,然而,坠落的飞机呼啸而来。

意想不到、变幻无常的节奏,升级了战争的惨烈。

为了宣泄愤怒,混乱的人群开始“无差别攻击各国使馆”,中国使馆被攻击,没有任何权威约束、混乱疯狂、人之异化的后果,所见之处,皆为令人毛骨悚然的魔鬼世界。

02 人物的情感刻画细腻、真实

万里归途中为什么两次遇到哈桑(乱局中的回家之途)(5)

外交官“合并”后的宗大伟

故事中的宗大伟,集合了现实中很多宗大伟的故事。宗大伟不仅是个做事灵活、敬业的外交官,还是一个让妻子不满的丈夫,一个平常的普通人。

对于“国事”——他在使馆缺人手的情况下,因为会“阿语”毅然决然地留了下来。

当一行人被扣时,他主动提出交罚款,尽快脱身。为了过境,讨好政府军军官,主动示好递烟。为了获得出境许可,讨好边境官,几次“耍手段”,给钱,冒充队友。被边境官从“讨厌”到心生好感,到敬佩。

在面对生死威胁被录像时,他手持护照,一字一句坚定地强调我国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外交原则。

万里归途中为什么两次遇到哈桑(乱局中的回家之途)(6)

在和叛军首领穆夫塔玩俄罗斯轮盘赌时,也是一个“怕死”的真实的普通人,每次扣动扳机前的犹犹豫豫,到扣动扳机的最后一刻,迅速滑开手枪。

对于“家事”——离开待产的妻子,给即将出生的孩子买婴儿床,被老婆唠叨太沉,有甲醛。对家事的疏忽,对工作的敬业的反差对比,显示了他履行自己的职责,和妻子一直的理解与支持。

与妻子视频,穿上阿拉伯大袍,头裹围巾让妻子开心。外边子弹呼啸,他说是迪拜庆祝节日。几天游走于生死边缘,终于得空,却跟妻子云淡风轻地说,这两天较忙。明明妻子刚说完生了个闺女,他却问,是“男孩还是女孩”。

这是一个怕妻子担忧、能扛事的大丈夫。又是一个危急处境下魂不守舍,遗漏重要信息的普通人。

万里归途中为什么两次遇到哈桑(乱局中的回家之途)(7)

年轻的外交官成朗

影片最高潮的部分是王俊凯饰演的成朗手持喇叭,高喊——“穆夫塔”的时候。呼喊后,所有的人都拿起手机,准备录下叛军的罪恶行径,最终阻止了罪恶。

作为25岁初入职场的年轻外交官,他耿直单纯的个性,激情与恐惧的情绪,王俊凯表现得不错,他在剧中很完整地表现出来。

万里归途中为什么两次遇到哈桑(乱局中的回家之途)(8)

有信仰和人情味的边境官

影片中,边境官和宗大伟、小女孩反复强调了几次——“活着”,这句话透露出他最终的命运。然而,当穆夫塔叛军到来,这个有信仰,有人情味,坚持原则的边境官的尸首哗啦一下子悬挂示众,仍然让人唏嘘不已,感叹乱局的残酷。

每个“小人物”都有自己的故事

影片中的诸多小人物,没有沦为工具人和背板,均有血有肉,真实在线。作为一个个普通人,每个人都表现了在极端情境下,从始至终,内心变化的一面。

白婳

殷桃饰演的白婳,当她从宗大伟难以启齿中,读懂了丈夫章宁的死讯。表情极度悲伤,却没有时间去消化悲伤,迅速转化为坚定的表情,让人肃然起敬,感叹这位女性内心的强大和她的敬业精神。

万里归途中为什么两次遇到哈桑(乱局中的回家之途)(9)

钟冉冉

另一位敬业的女性是白婳的助理钟冉冉。当宗大伟让她列出所需要的医药物品清单时,她迅速从本上扯下一张纸,说——“已经列好了”。

万里归途中为什么两次遇到哈桑(乱局中的回家之途)(10)

刘明辉

小人物里,个性最鲜明的是王迅饰演的刘明辉。从他的身上,显现人性的劣根性。从一开始来不及放下锅铲,立刻现身欢迎两位外交官,到快速地整理资料等,显示了他的巴结、爱表现和盼望早日回家的强烈情感和心理。

万里归途中为什么两次遇到哈桑(乱局中的回家之途)(11)

在食不果腹,偷了井水差点送命的艰难生存条件下,他的妻子仍提醒他“水太烫”,显示了妻子对他无微不至的照顾,与他在家的高高在上。

在家高高在上,在外低头哈腰,不同情况下行为的强烈反差,人物性格鲜活。

“反差”还包括在回国的飞机上,刘明辉给妻子倒水。除了对妻子被叛军拽走、无能为力制止的愧疚,还包括经历了生死后的人,才知道了什么最重要后的表现。

化妆打伞的女人

此外,还有一个在水匮乏的情况下,依然精致化妆,跋涉途中矫情打伞的女人。化妆、遮阳,这样令人难以理解、匪夷所思的行为,表现出一些人对死亡和现状的麻木无知。

计步器大哥

通过计步器大哥的计步,数据的具体呈现,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同时还表现了这位大哥的积极乐观。

其他人物细节

开场喝酒颓废到后来帮忙接过担架的人。分担成朗的责任,拿过喇叭指挥大家那位。还有染着黄毛差点被拖出去的那位,群像都扎实饱满。

到达迪拉特看见国旗和同胞之后,不理迎接的人,直接冲过去抓起一瓶矿泉水,喝水、冲头,嚎啕大哭,这是劫后余生的画面,格外有代入感和冲击力。

03 重复出现三次的“面具”

“面具戴久了,真成你脸了”,这句话在电影里出现了三次,成为影片的一句经典台词。

第一次,宗大伟怼章宁。表达的是,章宁自己不仅在非洲,还把老婆弄了来,还收养了当地的孤儿,就是想上一台阶。后面的表现是,章宁的确爱“岗”敬业——他热爱非洲这个第二故乡,最终无辜中了流弹,死在了这里。

第二次,是成朗怼宗大伟。表达的是,宗大伟改变并欺瞒归途同胞的目的地,成朗指责他的优秀只是表面的。显示了成朗作为职场新人,遇事不会变通的个性,看问题只看表面。他差点为此丧命。

万里归途中为什么两次遇到哈桑(乱局中的回家之途)(12)

第三次,是宗大伟怼穆夫塔。穆夫塔确实有一张面具戴在脸上。表达的是,穆夫塔虚伪的表面,在后面俄罗斯轮盘赌中,穆夫塔用玩猫腻虚假的一套,不仅愚弄了宗大伟,还欺骗了部下对其愚昧狂热的支持。

04 背景配音——《一千零一夜》与《星星点灯》

万里归途中为什么两次遇到哈桑(乱局中的回家之途)(13)

章宁收养的非洲孤女,念着《一千零一夜》中辛巴达航海历险记的故事——“很久以前,在沙漠之城里有一个人名叫辛巴达。有一天他变卖了所有地产和田地,造了一艘巨大的船,开始了他的海上冒险……”

镜头里一群人翻越沙漠,伴随着小女孩的故事旁白,历史和现在、寓言和电影,严丝合缝,谱写了一篇激昂的“不用武力,以文撤侨”的华章。这一故事,更让万里归途显得苍凉、雄浑,显示出这个事件一定会被人永远记住,载入史册。

当宗大伟、成朗和异族司机一起开车前去寻找白婳等人时,车内响起了一段熟悉的旋律——《星星点灯》。

“星星点灯,照亮我的家门,让迷失的孩子,找到来时的路......”

万里归途中为什么两次遇到哈桑(乱局中的回家之途)(14)

郑智化的《星星点灯》歌词从字面上非常契合万里归途的主旨,同时,其节奏曲调,和在沙漠上驰骋非常应景。

05 鞭炮与枪炮的同音梗

影片中有个轻松幽默的“同音”梗。枪炮和鞭炮,在影片中出现过三次。

第一次,宗大伟对成朗说,放鞭炮对于你们这代小孩来说,是经历过的最危险的事。

第二次,宗大伟身处险境、怕妻子担心,撒谎说,窗外的枪炮是当地节日在放鞭炮。

第三次,九死一生回到家的宗大伟、听见鞭炮,无意识地被吓了一跳,一朝被蛇咬。

一切恍若隔世——

昨日的硝烟炮火,今日的绚丽烟花。动荡与安定,战争与和平。尸横遍野与寻常生活。强烈的对比,让我们更加强烈地体会到没有“国”哪里会有“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