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44年,魏、赵、韩、燕、齐、楚、卫、鲁、中山等十几个大小诸候国齐聚于孟津,来朝见周天子周显王。

这可是多年不见的盛典呀,周显王是千里迢迢、舟车劳顿的从洛阳赶至孟津,接受诸候王朝拜。

有人会问了,那个时候,已经进入战国多年,周王室衰微,魏、齐、秦、楚、韩几个大国正在风头,楚国早有问鼎中原的打算,齐、魏更是不把周王室放在眼里,那些小的诸候国都是唯周边魏、齐、楚、韩、燕这些大诸候国是从,也根本不把周王室放在眼里,干嘛要举行这么一个朝王盛典呢?

鬼谷子与魏文侯(鬼谷子的局孟津朝王)(1)

这事还得从十多年前的少梁之战说起。

公元前362年,秦献公想要从魏国手中夺回少梁,魏国岂肯,于是秦魏在黄河西岸的少梁之地打了一场恶战。

双方交战过程不需细说,结果是秦献公中箭死在葫芦谷,秦献公嫡子赢渠梁即位,史称秦孝公。而魏国的丞相公叔痤被秦国俘虏,两国谁也没占到便宜。

秦孝公即位,与魏国签订了休战协约,释放一直坚持与秦和平共处的丞相公叔痤。

从此秦国休养生息,秦孝公任用公孙鞅(史称商鞅)变法图强,十几年来,秦国迅速强大起来,国富民强,兵强马壮,开始对魏国虎视眈眈。

有这么一个强秦虎视眈眈的盯着河西,魏惠候坐不住了,他需要收拾秦国,一来压压秦国的气势,让他继续缩回去,不敢犯魏国边境,更不敢妄想夺回河西,二是要继续保持大国的气势。

于是一场孟津朝王的盛宴就诞生了。

魏惠候借朝王的名义,邀请大小十几个诸候国,前来孟津朝王。

虽然当时周王室衰败,没有哪个诸候国真正把他放在眼里,但是名义上还是天下之主,还是需要敬重的,特别是燕、卫这些老牌姬姓诸候国,更是亲近周室,一直以周室近亲诸候而自豪,接到邀请当然迫不及待的来孟津朝王,其他一些小诸候国忌惮于魏国的威势,接到邀请是不敢不来,于是接到邀请的诸候国都按时到达孟津,只有秦国未到。

秦孝公是一个非常睿智而务实的君主,他看穿了魏惠候根本不是真正的想要朝王,也更不想矮一头接受魏惠候的邀请参加他的什么朝王大会,坚决不去参加。

秦国不来朝王,也在魏惠候的算计当中,魏惠候弄这个朝王盛宴,真正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秦公不来,真正是正中下怀。

魏惠候弄起来的这个孟津朝王,有两个算计,一是看看各国的态度,是不是信服自己,二是意在伐秦。

孟津朝王,既然要看各国的态度,那么就要找事,不找事怎么看出各国的态度呢?

首先在各国的营帐安排上,魏惠候把自己魏国的营帐安排的与天子行辕并列,这样一来既羞辱了周天子,又彰显了魏国凌驾其他诸候国之上的地位,有点称霸的意思。

其次,周显王千里迢迢来接受诸候朝王,而魏惠王却不在迎宾亭迎接天子,仅仅让相国白圭意思意思的迎接了周天子,而其他诸候王看着魏惠候也不去迎接天子。

魏惠候的这一举动,虽然很狂,却也稍稍探清了其他诸候王的心思,那就是大家在这一刻都看着自己,唯自己马首是瞻,魏惠候在这一刻有点洋洋得意,于是有了宴会上戏弄并威逼周天子的举动。

朝王宴会上,魏惠候先是令重兵把守宴会现场,把一场喜宴弄的阴森恐怖,威镇各诸候,让他们安生一点。然后等各诸候、周天子都进了宴会现场,自己才缓缓而到,真正把重要的大人物最后一个到场的规则履行的淋漓尽致。

宴会上,魏惠候更是把周天子搁在一边,自己以东道主自居,与诸候王尽饮,再一次试探各诸候王的态度。

除了齐太子、楚太子和燕文公在言语上替周天子主持一下公道之外,并无其他人出头,而且楚太子和齐太子也并不是真的替周天子出头,而是也要彰显一下自己大国的威风而已。

一一试探之后,魏惠候明白了大家的心思,就彻底撕下面具。

先是以七百年前周武王会盟八百诸候誓师伐纣开始戏弄周天子。

接着以秦孝公妄自尊大,不来朝王是目无天子,犯上作乱,违背人伦纲常为借口,威逼周天子,让其同意以魏国为首,领兵伐秦。

一番操作下来,魏惠候达到目的,既试探了各诸候的心思,又打着周天子的名义,各国共同伐秦,算是师出有名了。

魏惠候的这一番心思动的,也算是很成功了,既达到了伐秦的目的,又把楚、齐、赵、韩、燕等这些国家拉上,使他们不能在自己伐秦时,骚扰魏国边境,还能让他们出兵出力,为自己效劳,隐隐的把自己拱上了霸主的地位。

魏惠候睡梦中都能美的笑醒了。

孟津朝王之后,魏国以公了卬为主将,龙贾为副将,太子监军,倾国之力开始伐秦,韩赵各步卒三万,兵车一百乘,韩国主将韩仲,赵国主将赵豹,其他楚国、齐国、燕国等都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开始共同伐秦。

一场伐秦大战即将拉开大幕。

魏是否能成功伐秦,秦又有什么的应对谋略,请看下一篇:公孙鞅赴魏俯首求和,魏惠候顺坡下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