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是一场大戏。

项羽、刘邦、范增、张良、项伯、项庄、樊哙等,都在这场大戏中奉献了最精彩的演出,尤其是项伯,明明是项羽的小叔叔,却不像范增那样帮项羽谋划铲除刘邦之法,反而用自己的身躯为刘邦挡剑,致使在筵席上舞剑的项庄没法借机行刺刘邦。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为什么项伯不帮项羽杀刘邦,反而帮着刘邦挡剑呢?

项伯对项羽的态度(项伯是项羽的叔父)(1)

按照《史记·项羽本纪》中的记载,项伯之所以这么帮刘邦,起因在于张良。

早在项氏起吴之前,项梁、项伯兄弟都是大秦帝国的通缉犯,为躲避大秦帝国的追捕,两人分头行动,项梁躲在会稽,项伯躲在别处。躲在别处的项伯幸得张良的帮助,方才躲过大秦帝国的抓捕,因此可以说,张良于项伯有救命之恩。

其后,项氏起吴,刘邦起沛,张良又以韩司徒的名义成了刘邦事实上的臣子,及至鸿门宴前,项羽采纳范增的建议,意欲偷袭驻军灞上的刘邦,项伯担心张良会在这场偷袭中成了冤魂,故而深夜来到灞上,以实情相告,打算带张良逃命。

颇有知恩图报的模样。

但张良认为,刘邦对他有知遇之恩,他张良不能眼看刘邦身处大难而一走了之,所以一定要把这个消息转告给刘邦。如此,刘邦和项伯相见,刘邦当即款待了项伯,并约为儿女亲家,请项伯为他到项羽面前说好话,说他刘邦愿意臣服于项羽。

于是,酒足饭饱,项伯又回到鸿门,把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向项羽报告,项羽认为,刘邦既已臣服,就不需大开杀戒了,但亚父范增却认为,刘邦若真能孤身前来鸿门,正是天赐良机,项羽可趁此机会,兵不血刃地干掉刘邦,以除后患。

是以有了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戏码。

项伯已经承诺了刘邦了,要护刘邦周全,做人岂能言而无信?所以才为刘邦挡剑。

项伯对项羽的态度(项伯是项羽的叔父)(2)

《史记》中的这种解释也说得通,也一直都为大众所接受。

但是,项伯首先是一个政治人物,其次才是一个讲信义的普通人。

作为政治人物,以什么手段消灭对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定要消灭对手。从这一点来讲,项伯、项羽、范增三人的诉求应当是一致的。

之所以项伯为刘邦挡剑,一定是因为,在项伯的思维里,刘邦不是对手,而是盟友。有这种看法很正常。

鸿门宴前,刘邦和项羽同为怀王之臣,同奉怀王命攻秦。更早之前,项梁还活着的时候,刘邦是和项羽并肩作战的将军,二人是真真正正的战友,并曾约为兄弟。

刘邦之外的其他诸侯,章邯是杀害项梁的凶手,魏望豹、赵王歇、韩王成、燕王韩广、司马卬、臧荼等人要么跟项羽没什么交情,要么就是跟项羽接触时间短,还没培养出足够的战友情。

因此,在项伯或项羽的眼里,刘邦是比其他诸侯更可靠的一个存在。

这里比较让人奇怪的是,为什么范增要除刘邦?果真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刘邦是能跟项羽争天下的人,所以要先下手为强?还是范增心中另有打算呢?会不会范增想挑刘项二人争斗,好让远在彭城的怀王坐收渔翁之利呢?

项伯对项羽的态度(项伯是项羽的叔父)(3)

​参考资料:《史记·项羽本纪》、《史记·高祖本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