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年代青年人的责任与担当(重拾光荣与梦想)(1)

“遍地哀鸿遍地血,无非一念救苍生。”——毛泽东

他,回来了。

多少年,人们瞧够了言情戏的矫情、伦理片的烂俗、穿越剧的意淫……“红色的风向”终于回归影视巅峰。

能让大众重拾对主旋律作品的信心,并不容易。

自《亮剑》、《潜伏》以后,被市场看好的作品并不多。十几年来,也就只有《悬崖》、《风筝》、《黎明之前》等寥寥数部正剧能够出彩。而在此期间,又冒出来诸如“奇侠”、“雷霆蘸酱”等不堪入目的货色。

2021年,《觉醒年代》火爆,《光荣与梦想》随后接下了热度。

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

事实证明,观众只是讨厌粗制滥造,而主旋律的价值是永恒的。

觉醒年代青年人的责任与担当(重拾光荣与梦想)(2)

01 起于微末,发于华枝

两部作品都以民国初年作为起始背景,《觉醒年代》着重描述建党过程,见证文人风骨与士子情怀,该剧以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为收束线,见微知著。

而《光荣与梦想》一直延展到武装革命、抗日战争以及新中国的建立与朝鲜战争的胜利,浩气四塞,碧血横飞,叙事意境更为恢宏。

曾几何时,那是一个怎样的光景?

甲午败绩、庚子国难,变法与新政化为泡影,辛亥的果实又很快被袁某人篡夺。二次革命失败后,张勋又玩起了复辟闹剧。

中华大地在屈辱与绝望中,酝酿着躁动和不安……就这样,他们从人群中走出来了。

侯京健在两部戏中都饰演青年毛泽东,可谓形神俱佳。他一身书生气,踏着旧时代的泥泞,从雨中向我们走来。

嗯,他看见了,看见了穷苦的农民和邋遢的鱼贩,他看见了乞丐和被卖掉的女孩,看见了拄着拐杖在探索的盲人,还看见了那些冷漠的看客——楼上的小姐和汽车里的少爷……

他都看见了,我们正在和他一起见证着历史。

觉醒年代青年人的责任与担当(重拾光荣与梦想)(3)

他是幸运的,人民是幸运的,他遇见了李大钊和陈独秀。

张桐老师也是在两部戏里饰演同一角色,不妨对比一下早年的“魏和尚”:魏大勇憨直、勇武,而李大钊兼具书生意气与革命者的坚韧,两种截然不同的角色形象,足见演员的可塑性。

当然,《觉醒年代》里最见火候的当属于和伟老师,演技堪称“封神”。

他的陈独秀重在神韵,从不装腔作势,自在洒脱。

他在事业上以救国救民为己任,天南海北,四处奔走;

在生活中却是一派烟火气,吃剩饭,包饺子,一如常人。

嬉笑怒骂,率性自然,那是骨子里的通透和豁达,这真是一群可爱的人。

这也是一群可敬的人。他们就是在那样一个黑暗的环境下,不顾迫害和冷嘲热讽,为我们寻求光明。

这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他们成功找到了一条路。

觉醒年代青年人的责任与担当(重拾光荣与梦想)(4)

02 天下的路,是留给天下人走的

“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勇士,使他不惮于前驱”——鲁迅

先驱者在时代的剪影里是少数,但是他们并不孤独。通往真理的路再险峻,也总不乏同道中人。

真英雄,总会有相见恨晚之感。鲁迅与“南陈北李”的君子之交,是《觉醒年代》的点睛之笔。

曹磊的鲁迅先生,令人惊艳。那份直、那份勇、那份个性的张扬,那是文人秉性里注入了反抗精神所创造的独一无二的活力。

笑对知己,痛骂庸人,放浪形骸又不忘家国情怀。人家这才叫“活着”!跟鲁迅先生一比,我们大多数人的生命都是黯淡无光的。

有的人会说,鲁迅先生跟“南陈北李”后来走的路不完全相同。其实不然,他们都是人民的斗士。有的人用血肉之躯在战斗,有的人用笔在战斗。

只要此心光明,夫复何憾?

我相信,陈独秀和李大钊在旷野中的宣誓,也正是鲁迅先生和所有志士的心中所求:

“为了让你们不再流离失所,为了让中国的百姓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为了让穷人不再受欺负,人人都能当家做主。为了人人都受教育,少有所教,老有所依,为了中华民富国强,为了民族再造复兴,我愿意奋斗终生。”

觉醒年代青年人的责任与担当(重拾光荣与梦想)(5)

03 又是一个觉醒年代,重拾光荣与梦想

“改造中国,首先要改造中国人的思想,提高中国人的素质。要想光复中华昔日之辉煌,首当其冲的,要造就一代新人。”

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觉醒这个词,似乎离我们很远,又似乎很近。

几十年来,很多同志不忘初心,贯彻始终。也有一部分人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迷失了自我。在当下,加强历史教育,坚定信仰是十分必要的。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抗疫之年,在全球“东升西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