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章节我其实不打算写的,就好比电视上播放的破案片,我们不知道教育更多的是大众还是坏人,但我相信整体而言,更多的普及这种知识,可以尽可能消除信息的不对称从而利大于弊,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崩盘的前兆是怎样的?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崩盘的前兆是怎样的(崩盘的征兆)

崩盘的前兆是怎样的

这个章节我其实不打算写的,就好比电视上播放的破案片,我们不知道教育更多的是大众还是坏人,但我相信整体而言,更多的普及这种知识,可以尽可能消除信息的不对称。从而利大于弊。

我们不可能叫醒一个装睡的人,在写这篇内容之前,我必须再次强调一下我个人对待这些投资的原则:不赌就不会输!

任何我已经确认了是骗局的套利投资,原则上我都会选择放弃、规避。

在一个套利博弈中,职业套利者需要让自己始终站在具备竞争优势的一方。

比如说数字货币的炒作,发行方拥有绝对的成本优势,没有监管,可以修改规则,可以出老千,甚至可以随时拿钱跑路。

参与这样的套利项目,虽然韭菜很多,但是自己也暴露在镰刀之下,原则上就不能参与永远不要参与有可能让你彻底出局的牌局。

让我们开始分析资金盘的崩盘征兆吧:

一、

我们需要先理解复利

举个例子:

“假设一张足够大的纸,折叠50次,它的厚度大概会是多少呢?

冰箱那么高?别墅那么高?还是有摩天大楼那么高?

但实际上,它的厚度大致相当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也就是说1mm厚的纸,连续翻倍50次,厚度超过了1.5亿km,这就是复利的魅力。”

中国改革开放近40年,复合年化GDP增速也就约9%,但是我们的国家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具体到一个资金盘项目中,不同的人参与的时期也不同,要测算一个资金盘项目的存活时间,不应该只算自己的账,应该推算最初项目的发起人,理论上他们赚了多少钱了。

假设一个月返利50%的项目,从发起到现在,已经度过了2年(24个月),最初投入100万元,那么现在的资金总额会超过168.3亿元,已经足以进入中国富豪榜单了,你觉得他值得跑路吗?尤其是不违法的情况下?

要知道,一方面很多资金盘项目很难被定义为非法,那些赚钱的也不一定会被追责啊!另一方面实际操盘者可能早期用很多个人账户参与投资,公司虽然破产,但是这些投资账户可能已经获利离场了。

二、

我们需要理解传播力的边界

还是继续上面月返利50%的假设,假设每个投资者投入的本金都相同,要么人数也需要每月新增50%,才能最低限度保持收支平衡,那么即使一开始只有1000人参与,仅仅第24个月就需要新开发1683万人,这已经是腾讯、抖音这种世界级社交平台才可能做到的数据。

据我观察,一个资金盘项目很难突破10万人,一旦超过这个数字就不可能“隐藏”在地下了,一定会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或者被我这样的人曝光。

更何况,投资者数量的增加并不是线性的,前期推广可能一传十、十传百,但是人数增长的越快,离资金盘项目崩盘也就越近。

毕竟,“韭菜”有限,即使是“韭菜”面对投资也需要观察、犹豫、尝试,这就需要时间,扩张的速度是有极限的,一旦突破极限,也就是崩盘的时候。

1.最激进的投资者是有限的且最新被消耗

营销学经典著作《引爆点》中提到了引发流行主要由个别能力很强的推销员主导。

而这部分推销员往往很活跃,最容易认可这类投资项目,一段时间后,最激进最活跃接受能力最强的那部分投资者和他们身边的资源都被消耗了。

后续的更加弱的推广员会无法保持初期的扩张速度。

2.圈层的交叉

资金盘项目更多是基于线下的推广,而线下的社交是有圈层的。比如说项目A是有你的叔叔推荐给你的,那么你的亲戚们一般都被他开发过了。同样的,如果项目是由你的同学推荐给你的,那么你们共同的同学群体也会被开发过。

随着时间的延续,推销员的圈层互相重合,人数的裂变性就会越来越弱。

六度分离理论告诉我们:“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五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五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

如果你接触这个项目时,往上推导引荐人,到最初的项目方,如何已经超过了4个人,你就应该开始警惕,项目继续扩张的潜力可能就很弱了。

3.每一次投资人数的爆发性增长,都离崩盘更进一步

在资金盘项目中,组织者的目的并不是让这个项目维持的更久,而是尽可能快的捞一笔大钱,所以往往会大幅加速投资者的爆发速度:拉升投资品价格、增设分公司、举办展会、大型讲座、免费旅游等活动帮助推广。

每一次活动就会使投资人数短期内剧增,每一次剧增都增加了风险,这跟炒股和炒房一样,尚未成交的买盘是最好的,一旦买进了反而成了潜在的卖盘。

据我观察,很多资金盘项目都是在一次大型活动投资人剧增后,项目就崩盘了。

综上所述,1.新增投资者的最低增速应该跟资金盘收益率列变相匹配,2.新增投资者越快则越危险,每一次投资者爆发——高潮,即资金盘崩盘的信号

,